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深度丨探秘鹿角窯,道不盡的故事

由 新湖南 發表于 藝術2022-07-25
簡介(張曼軍在欣賞收藏的鹿角窯執壺

修茶壺的工藝叫什麼

03:03

光耀千年鹿角窯 以心相許一痴人

——農民收藏家張曼軍與鹿角窯的故事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徐典波

岳陽有奇窯,民間亦有奇人。當岳陽縣農民收藏家張曼軍與古代中國六大名陶之一的鹿角陶相遇,產生了一段魂牽夢繞的奇緣。

今年“5·18國際博物館日”,張曼軍無償捐贈9件藏品。這些藏品,絕大部分來自張曼軍的家鄉榮家灣鎮鹿角村周邊,其中的青瓷執壺是一件鹿角窯的典型器物,引發社會各界的關注,也向公眾揭開了鹿角窯的神秘面紗。

“物盡其用,放在博物館才是藏品最好的歸處。我最愛的還是家鄉的鹿角窯,要將它的文化價值發揚光大!”張曼軍向記者述說藏在心底的“秘密”。

深度丨探秘鹿角窯,道不盡的故事

(張曼軍在欣賞收藏的鹿角窯執壺。 徐典波 攝)

兒時對家鄉的“怪器”興致濃厚

鹿角村在哪?在洞庭湖畔,名字與麋鹿有關。古代此地麋鹿多、水路發達,為水上交通要塞。《資治通鑑》記載:五代梁開平元年(907年),高季昌會楚兵攻朗州雷彥恭,淮南將冷業引水軍相救,馬殷遣“(許)德勳以大軍進擊,大破之,追至鹿角鎮,擒業”。當年的鹿角鎮遺址,就在鹿角村。

深度丨探秘鹿角窯,道不盡的故事

1977年,張曼軍出生。鹿角村像千百個江南農村一樣,地處偏僻,以農耕漁業為主,似乎沒有什麼特別之處。

從記事開始,張曼軍對家鄉有與眾不同的認識。左鄰右舍的一些生活用陶罐,不少都是從田地裡撿來的,與塑膠、金屬等器物大不相同。經常看到村裡老人用這些陶器當瓢舀水澆地,做茶壺盛茶,裝鹽、油、醃泡菜等。

更令張曼軍感興趣的,他和親人下地勞作,或是去湖邊走走,總能發現一些奇奇怪怪的器物。這些東西都是在湖邊的窯裡撿的。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那時候修路,水泥少,附近村民便經常到湖邊挖陶片鋪路;湖邊散佈的陶片,一不小心就會踩到。

深度丨探秘鹿角窯,道不盡的故事

這些“怪器”是哪裡來的?年幼的張曼軍很納悶,這在他心裡留下好奇的種子。

張曼軍回憶,他9歲開始跟外公學習詩詞、研習寫字,在傳統文化浸染下中成長,一手蠅頭小楷寫得尤為娟秀。

13歲時,張曼軍拜鄉賢彭雙生為師,研習古典文學和詩詞楹聯。他痴迷書畫,15歲那年,他乾脆躲在家附近的橘園,在一間不足5平方米的小房裡自學書畫。

與文化結緣,受文化薰陶,張曼軍忘不了家鄉的“怪器”,有空就去收集,放在身邊把玩,還將它們畫進畫裡,記在心裡。

深度丨探秘鹿角窯,道不盡的故事

(鹿角窯醬黃釉弦紋雙系茶壺。徐典波 攝)

醉心於鹿角窯的前世今生

19歲時,張曼軍遠赴外地打拼,在一家文化公司從事工藝美術。張曼軍喜愛書法,蠅頭小楷派上用場,後來成為福建省文經書院簽約書法家、福建省海峽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特聘藝術家。

在外漂泊多年,張曼軍魂牽夢縈的還是家鄉的那些“怪器”。他乾脆回到家鄉,用幾乎全部的時間精力,收藏研究家鄉的“怪器”,醉心於鹿角窯的前世今生。

深度丨探秘鹿角窯,道不盡的故事

鹿角窯是嶽州窯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窯址為宋代遺址,鹿角陶為古代中國六大名陶之一。張曼軍介紹,鹿角窯窯址位於岳陽縣榮家灣鎮(原鹿角鎮)至中洲鄉沿湖畔一帶,綿延16公里,從費家河的興旺咀至鹿角的陶家湖,因大部分窯址處於鹿角鎮範圍,故統稱為鹿角窯。上世紀五十年代被發現,七十年代經岳陽文物考古隊勘查,有龍窯和立式窯170餘座。1982年,岳陽文物工作隊張中一在《試論鹿角古窯的時代問題》一文中,對當時的考查做了簡要記述。1983年10月10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公佈鹿角窯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深度丨探秘鹿角窯,道不盡的故事

“從巔峰到沉寂,鹿角窯的興衰,與一場農民起義有關。”張曼軍說,南宋年間,楊么領導農民起義軍,將今鹿角窯作為製陶場,專做軍隊生活器皿及外銷陶瓷,充實軍餉。南宋紹興五年(1135年),朝廷視楊么為反賊,派岳飛屯兵湘陰,鎮壓楊么,佔山駐寨,逢碼頭靠船,要路設關,貨船出入受阻,眾窯均受牽連,干擾了窯工正常工作和出行。鹿角窯在歷史上留下它光輝的一頁後,戛然而止,至明清基本斷代。

張曼軍收藏至今已有近30年,藏品1000餘件,其中鹿角窯偏多且最全,壺、罐、缽、碗、碟等各種器型都有,紋飾有模印蓮花、菊花或“壽”“大吉”等字,十分罕見。高23釐米、口寬13釐米的釉下彩繪執壺,全身施黃油,繪有大片花卉,堪稱文化瑰寶。

最大心願是建成“鹿角窯博物館”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走進張曼軍的家,一樓二樓都是收藏品,如同一個小博物館。一樓共有3間收藏室,一間最大的全部是鹿角窯陶器,大大小小上千件藏品,它們彷彿從歷史深處走來,訴說著鹿角窯的昔日輝煌。

深度丨探秘鹿角窯,道不盡的故事

盛夏江南,洞庭水滿。為了解鹿角窯的保護現狀,記者隨張曼軍在鹿角窯遺址周邊探訪。鹿角一帶與陶瓷有關的地名,至今留有“瓷器坡”“高窯坡”“窯坡山”等。在一個名叫黃家窯的龍窯窯口,窯址分佈線長,殘陶瓦礫遍佈,常年裸露於湖岸邊和荊棘叢裡,遠遠就可看到高築的黃土堆和傾塌的窯洞。

深度丨探秘鹿角窯,道不盡的故事

站在鹿角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石碑前,張曼軍望湖興嘆:“盤踞在洞庭湖沿岸龐大的窯群,曾為湘瓷文化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遙想當年,作坊林立,窯火紅遍湖邊的景象,那是多麼壯觀!”

“附近居民缺乏文物保護意識,加之外地文物販子到窯址盜挖,給窯址帶來很大的破壞,導致很多具有史料研究價值的陶器流散各地。”張曼軍不忍鹿角窯陶瓷就此銷聲匿跡,多年來從鄉親們手中收集陶器,並多次到藏家手中收藏。收藏之路坎坷,要耗費大量時間精力和金錢。張曼軍靠自己日夜寫書法補貼收藏,加上親友支援,堅持了下來。

光耀千年鹿角窯,以心相許一痴人。張曼軍拿出一本厚厚的蠅頭小楷,是他正在編撰的《鹿角窯》。近年來,他一邊收藏,一邊研究鹿角窯文化,欲將其打造成家鄉的一張文化旅遊名片。張曼軍說,收藏鹿角窯,只想為守護本土文化盡心,希望這些藏品能夠得到更好的保護。目前,他最大的心願是能得到政府的支援和社會各界的關注,建成“鹿角窯博物館”。

深度丨探秘鹿角窯,道不盡的故事

“茶亦醉人何必酒,物能香我不須花。”張曼軍的書房,懸掛的這副對聯,也是他人生的真實寫照。談及今後打算,張曼軍初心依舊,“鹿角窯是岳陽的、湖南的,更是中國的。單靠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全社會都來關注支援,共同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讓歷史告訴未來!”

農民收藏家張曼軍保護“鹿角窯”的故事在坊間流傳開來,引起專家學者關注。岳陽市文旅廣電局文物科科長歐繼凡表示,愛好、收藏、捐贈鹿角窯文物都是好事,保護鹿角窯,需要政府、文物部門還有民間共同努力。中國古陶瓷學會副會長李建毛說,塵封近千年的鹿角窯在考古學家的手鏟下再次面世,40年前就已列入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然未引起學界和相關部門重視,保護工作亟待改善。

鹿角窯的前世今生,張曼軍的畢生夢想,牽動了各方。岳陽縣博物館館長楊堅介紹,縣博物館已經準備與張曼軍合作,對鹿角窯遺址進行調查研究。“有政府的重視支援,以及張曼軍這樣的文物保護志願者鼎力相助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鹿角窯文化一定會在湘北大地綻放異彩。”

■專家視野

塵封的鹿角與鹿角窯

李建毛

深度丨探秘鹿角窯,道不盡的故事

湘江入洞庭湖處曾有一古鎮,傳韓愈貶謫嶺南經此,見地形如鹿角而取名,並留下《洞庭湖阻風贈張十一署》。元稹也有《鹿角鎮》一詩。這裡曾是湖區最繁華的市鎮之一,也因交通便利,興起一座規模龐大的窯場,產品轉銷各地。如今,鹿角鎮已更名為榮家灣鎮,鹿角窯早已因其衰落,消失在人們的記憶中。

鹿角窯址因位於岳陽縣鹿角鎮而名,1983年列入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窯自上世紀五十年代發現,七十年代岳陽市文物工作隊對其做了勘查,時存龍窯、饅頭窯爐170餘座,窯址北起九馬咀,南至銅盆湖一帶皆有分佈。勘查時試掘了吉祥湖三號、布咀山四號窯址。

產品多為民間日常用品,如玉壺春瓶、罐、擂缽、茶壺、執壺,泡菜缸、缽、碗、盞、花瓶、香爐等,釉色多青釉、醬釉、醬黑釉、窯變釉,胎因含鐵量較高呈灰白、灰、磚紅、豬肝色等。裝飾手法主要有模印、彩繪兩類,還有少量刻花和堆塑。模印常見於碗,即將坯體倒扣在刻有各種紋飾的模具上,一是定型,保持大小規格一致,同時將碗模紋樣印於坯體。紋樣多見花卉、吉祥語或窯家記號,如纏枝蓮、纏枝菊、雙魚、四魚紋等,以及壽、福、大吉、福壽嘉慶等文字。彩繪飾法也分兩類:一是以白色化妝土為彩,在深色胎上繪圖,罩上透明青釉。二是在胎上施化妝土,在壺瓶罐的腹部或碗內等部位,以醬釉或褐彩繪畫,再在非繪畫部分施青釉或醬釉,彩繪部分則不施釉。圖案常見有纏枝牡丹和纏枝蓮花,筆畫粗獷,或以二至四條直線為一組,並列豎排或交叉。入匣缽裝燒,碗盞等圓器以墊餅、支丁等間隔具疊燒。

關於鹿角窯的時代,張中一先生1982年曾撰《試論鹿角古窯的時代問題》(油印本),將其定為北宋末至南宋初年,且是北宋末楊么起義軍所經營的窯場,他們在耕種之餘,“打漁作陶”(《岳陽縣志》),後隨岳飛鎮壓起義而衰落。張曼軍藏一件碗模,上刻“明道二年”,可知窯場興起時間略早。從器形看,大多器形是南宋、元流行的式樣,且模印花紋技法、饅頭窯等皆為北方瓷器燒造工藝,當是金人南下北方移民南遷帶來的制瓷工藝。其興盛期應是南宋至元。鹿角因其交通而興,也因其是亂世時兵馬必經之地,有些窯爐未及開窯便為歷史塵封,其衰落應與戰爭有關。

從製作工藝和裝飾技法可見,鹿角窯是南北制瓷工藝融合的產物,窯爐有南北兩種形式並存,裝飾技法既有來自北方定窯的模印,也有長沙窯沿襲下來的釉下彩繪、粉地彩繪。入宋後彩繪技法逐漸演變為以化妝土、褐釉為彩料的獨特技法,並在湘江流域窯場傳播,營田窯、窯頭衝窯、百梅窯、湘鄉窯等均有采用,至衡山窯用作彩繪顏料又增加綠釉,影響兩廣地區。

(作者系中國古陶瓷學會副會長,著有《中國古陶瓷經濟研究》《長沙窯》等專著)

[責編:王姚冰]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推薦文章

  • 深度壹點丨是誰托起淄博“經開藍”?

    深度壹點丨是誰托起淄博“經開藍”?當高效硬核的工作機制遇到上述種種治理措施,淄博市生態環境局經濟開發區分局持續深化生態賦能,聚焦品質提升,共同繼續守護“經開藍”的大氣底色...

  • @江陰人,即將完工

    體育場場長陶燕楠介紹,該室外訓練場自2009年建成以來,經過長時間執行,塑膠跑道出現多處拱起、變形、破裂等現象,配置的健身路徑器材也有大面積損壞,影響市民日常跑步與健身需求...

  • 五一旅遊攻略:和寶寶去旅遊應該注意什麼呢?做好這幾點就對了

    三、酒精藥棉以及創口貼春季是流感病毒高發的季節,現在的孩子們都很不注意衛生,很容易引起腹瀉感冒的情況發生,所以外出旅遊的時候不妨帶一瓶浸溼好了的酒精藥棉,這樣在寶寶想要吃東西的時候,不妨把餐具先擦一擦,能夠很好的降低腹瀉的情況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