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教育閱讀】書怎麼讀?這些誤讀,你有幾個?| 書怎麼讀

由 酷扯兒 發表于 藝術2021-06-10
簡介“此淺人改也”,在《說文解字注》這部書中,他認為:把讀解釋為“誦書”,並非許慎的本意,亦非讀的本義,而是一些膚淺的人(淺人)的篡改

籀書怎麼讀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教育人生,ID:jiaoyu-rensheng】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絡

【教育閱讀】書怎麼讀?這些誤讀,你有幾個?| 書怎麼讀

讀,在語文教學和語文學習中,佔據舉足輕重的地位。言及語文,則必言讀。然則何為讀,鮮有人深究。也正因為如此,關於讀的誤讀,流佈甚廣。

許慎在《說文解字》中對讀的解釋為:誦書也。清代學者段玉裁,卻認為這就是誤讀。“此淺人改也”,在《說文解字注》這部書中,他認為:把讀解釋為“誦書”,並非許慎的本意,亦非讀的本義,而是一些膚淺的人(淺人)的篡改。讀的本義是什麼呢?段玉裁給出的答案是:籀書也。

何謂籀書?段玉裁進一步解釋為:抽繹其意蘊,以至無窮。通俗地講,籀書就是理解其內容、演繹其含義。讀,籀書也;籀,讀書也。“讀與籀疊韻而互訓”,在他看來,讀即是籀,籀即是讀,讀與籀是同義詞,相互解釋。

為了更加明確讀(籀)的含義,段玉裁把讀(籀)與諷進行對比。“諷謂能背其文”,諷的意思是背誦。與諷意義相同的是誦,在《說文解字》中,二者互訓:諷,誦也;誦,諷也——諷即是誦,誦即是諷。在古文獻中,二者還是稍有區別的:“背文曰諷,以聲節之曰誦”——諷是背誦,誦是朗讀。

段玉裁說“諷誦亦可雲讀,而讀之義不止於諷誦。”解釋為現代文即是:背誦和朗讀也可以叫做讀,但讀的含義不僅僅是背誦和朗讀。二者的區別是:“諷誦止得其文辭,讀乃得其意蘊。”意思是:背誦和朗讀僅僅是文辭上的事情,讀是對內容和意義的深刻理解。

除了諷誦,段玉裁還列舉了讀的其他幾種含義:斷其章句為讀,擬其音為讀,釋其義為讀,誦習為讀。然而這些都是讀的擴充套件義或引申義,不是讀的本義。他在《經韻樓集》卷一中說到:“凡字有本義,有引申假借之餘義焉。守其本義,而棄其餘義者,其失也固;習其餘義,而忘其本義者,其失也弊。弊與固皆不可以治經。”

古人對讀的訓解,很值得我們重視。這至少說明,我們很早以前就已經認識到,讀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不能等閒視之。把讀書等同於唸書、朗誦、背誦,其實是對讀的誤讀。

新版課標在每個學段的學習目標中,均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放在“閱讀”這一條目的首位,便是混淆讀與誦的結果。先要有讀——理解文章內容,才能有誦——有感情地朗讀。而把誦——有感情地朗讀,放在第一位,則有失讀的本義,所謂的感情就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只好裝腔作勢了。在《情感可以讀出來嗎?》一文中,我也表達了這個意思:

在我看來,感情不是讀出來的。看到一段文字,先是要有理解,在此基礎上與孩子的生活經驗發生碰撞,才能激起感情的火花。情感可以讀出來嗎?表面看是讀出來的,實際上讀的背後是理解和感悟。孩子尚未理解文章內容,或是尚未與已有生活經驗發生碰撞,便讓孩子“讀出感情”,豈不是難為孩子?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