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興海,高質量發展的“一面”與“多面”

由 金臺資訊 發表于 農業2022-03-27
簡介借全省牧區發展生態畜牧業的契機,利用自身耕地面積廣的優勢,諾金種植專業合作社將社員入股的土地,規模化種植適宜生長的青稞、油菜、燕麥等高原特色農作物和飼草料

一頭牛一天產多少糞便

興海,高質量發展的“一面”與“多面”

牧草豐收。 秦俞東 攝

興海,高質量發展的“一面”與“多面”

青稞機械化脫粒。 諾金才讓 攝

興海,高質量發展的“一面”與“多面”

機械化收割。誇興才讓 攝

興海,高質量發展的“一面”與“多面”

有機肥產品裝袋打包。 李金倉 攝

綠色、有機,一定是青海高原農牧業發展最誘人的標籤,而如何依託“高原綠色有機”優勢,構築起各具特色的現代農牧業發展新格局,則是各地有各地的做法,各地有各地的策略。

地處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興海縣,在堅持生態保護理唸的基礎上,把產業放在第一位,不斷調整農牧業產業結構,讓產業成為不變的“一面”,圍繞產業佈局推動綠色發展,多措並舉,在有機肥產業、良種良法推廣應用、種養結合的迴圈發展等方面力促農牧業高質量發展“多面”共進,以現代生態農牧業為主導的市場化、標準化、專業化綠色產業形態基本形成。

有機肥產業——

助力農牧業綠色發展、

農牧民致富增收

“全縣有近40個牧業村,我們有機肥廠幾乎收購了一半牧業村的羊板糞。”走進興海縣河卡鎮燈塔村楠迦生態農牧科技有限公司生產廠區,廠長旦正加一見到我們,便頗有些自豪地介紹。

楠迦公司生產的有機肥以羊板糞為原料,用先進的發酵裝置和發酵技術,變廢為寶。

“我們的肥料往外出售1噸賣到1000元至1200元,供不應求。”

羊糞是牧區最常見的燃料,但長時間沉積在羊圈,板結後成了無法處理的廢物,對草原生態、水質和牧民的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危害。

“原來我們的羊糞堆到羊圈沒有辦法處理,不是燒掉,就是再建新圈。而透過回收利用,製作成肥效長、精純度高的有機肥料,變廢為寶。現在的羊板糞值錢了,收購1噸的價格由35元漲到了現在1噸近80元。我們去牧民家把羊糞拉掉,清理掩埋垃圾,改造羊棚,既保護了環境,還增加了他們的收入。”對於羊板糞今昔的變化,董事長加毛太有些感慨。

利用豐富的牛羊板糞資源,依託天然無汙染環境優勢,楠迦公司自主研發了畜禽糞便高溫無害化處理的發酵技術和發酵裝置,解決了海拔高、氣溫低,有機肥發酵時間長、發酵困難的難題,打破傳統堆肥法,實現了生產工業化,填補了我省空白,並獲得專利。

“這是夏天用的自然發酵池,一次可以發酵3000噸,我們有兩個發酵池,可以發酵6000多噸,5-7天就可以完成。冬天用發酵罐電加熱發酵,兩天就可以完成。”站在車間外的發酵池旁,旦正加介紹。

透過和省牧科院、青海大學合作,楠迦公司研製出各類適合市場的有機肥品種,獲得了歐盟認證,被評為“中國現代農資放心品牌”。

為規模化發展,楠迦公司在貴南縣、河南蒙古族自治縣和祁連縣建立了有機肥生產基地,年生產有機肥20萬噸。

公司主要以村集體經濟入股和牧民入股參與經營、吸納貧困戶就業和收購羊板糞的方式,帶動牧民脫貧增收,累計帶動貧困戶2000戶、8000人收益,其中2017年以來帶動建檔立卡戶1316戶5262人,平均每戶年增加收入2560元,提供50個就業崗位。

牧民羊本加和妻子都是公司的老員工,夫妻倆每個月的收入都在1萬元錢以上。“我們都特別感謝政府和企業的幫扶,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了。”羊本加說。

“從廠長到技術工人,公司培養的都是本地的貧困農牧民,公司一對一、手把手教我們技術,現在包括我在內的許多農牧民都已成為公司的骨幹,大家都很有積極性。”旦正加感激道。

“鄉村振興,主要是產業發展,產業發展了一切問題才會迎刃而解。我們集中扶持做大做強農牧業龍頭企業,發揮龍頭企業在產業發展上的帶動作用,凝聚人心,帶動貧困戶透過產業造血脫貧致富。目前,興海縣以可可西里肉業、楠迦有機肥等龍頭企業為主導、以基地為紐帶、以農牧戶為基礎的現代農牧業生產經營體系基本建立。”興海縣副縣長託買表示。

良種良法——

現代農牧業綠色生產

基地初具規模

“看,這地是去年我們做了冬灌的,長勢多好,今年雖然有些旱情,但冬灌能有效緩解旱情造成的損失。我們還做了深松,深度可以達到30釐米左右,緩解了土壤板結,比常規犁地多了30%以上的蓄水能力,相當於地下有個小水庫……”

7月的興海縣河卡鎮五一村,燦爛的陽光下,盛花期的油菜花開得熱烈奔放。在諾金種植業專業合作社油菜種植基地,理事長鬧尖才讓興致勃勃地介紹著他的種田經。

借全省牧區發展生態畜牧業的契機,利用自身耕地面積廣的優勢,諾金種植專業合作社將社員入股的土地,規模化種植適宜生長的青稞、油菜、燕麥等高原特色農作物和飼草料。合作社輻射帶動周邊群眾積極參與到種植隊伍中,種植產業得到了快速發展。

“青稞種植我們選用了崑崙14號和崑崙15號,這是我們經過實驗選擇的品種。這兩個品種的好處是生育期短,成熟的時候抗倒伏,風吹也不掉穗頭,產量高。”鬧尖才讓是種田能手,深深懂得農業生產中良種、良法的重要性。

在政府和農牧部門的支援幫助下,選擇優質品種,科學種田,讓鬧尖才讓嚐到了甜頭。2019年至2021年,合作社入股和流轉土地10500畝(1畝≈0。067公頃),種植青稞6000畝,產量約2051。55噸,油菜4000畝,產量360噸,燕麥500畝,產量12500捆。年總收入668。49萬元。

“我們從耕種到秋收實現了全程機械化。我們自己有兩臺拖拉機一臺收割機,機械不夠用,就和其他合作社、家庭農場聯合作業,讓機械發揮最大的效力。”鬧尖才讓懂得合作的優勢。

當過村主任的鬧尖才讓,是遠近聞名的致富帶頭人,參加高素質農牧民培訓的各種證書加起來有一摞。眼界開闊的他,懂技術、理念新、會管理。

“合作社有建檔立卡戶有37戶,117人,平均分紅近8萬元,今年收入還會提高。”鬧尖才讓說。

在土地上多年的摸爬滾打,讓鬧尖才讓深深認識到,只有規模化種植才能提高勞動效率和經濟效益,只有優質才能優價。

“現在青海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我們積極響應。我們1萬多畝的耕地現在只使用少量的化肥,明年就可以全部使用農家肥和有機肥了,真正做到優質優價。”鬧尖才讓很樂觀。

“興海縣今年有4萬畝農田使用有機肥,力爭到2025年實現河卡地區有機肥使用面積到達6萬畝。利用河卡地區土地連片集中優勢,推廣種植新品種、新技術,使青稞、油菜種植面積穩定在6萬畝和4萬畝左右。”興海縣農牧和水利局局長扎西尼瑪介紹。

興海縣縣長周本加認為,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的戰略要求,也為興海縣農牧業綠色發展帶來了重大戰略機遇,“我們一定要抓住歷史機遇,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轉變發展理念,創新生產方式,依託草地、耕地兩大優勢,鼓勵農牧民群眾加大土地、草場流轉力度,以入股形式,實行資源股份量化。積極引導養殖大戶、合作社進行集約化、規模化養殖,解放部分勞動力到周邊城鎮進行二三產業生產,增加農牧民收入。”

目前,興海縣有23個家庭農場、31個農牧民專業合作社採取土地入股、流轉等方式標準化種植青稞、油菜、蔬菜等5。6萬畝,綠色農產品種植佔全縣耕地面積的72%以上。以現代生態農牧業為主導的市場化、標準化、專業化綠色產業形態基本形成。

種養結合——

農牧業迴圈發展,

綜合效益全面提升

“牛羊入股100%、耕地入股100%、草場入股100%,我們入股率實現了三個100%。”

透過股份制改造、整合各類生產資源、打破過去單純按勞力分配舊格局,如今日子蒸蒸日上的興海強盛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的社員們,心裡越來越踏實。

“我們把53戶186人入社成員的草場、耕地、牲畜等等生產資料全部折股量化,統一股價,進行司法公正,發放股權證書,讓社員們吃上了定心丸。合作社分成種植和養殖兩個小組,去年,總收益880多萬元,淨收入達400多萬元,年底分紅額超過300萬元,比全縣人均收入多9000多元。”合作社理事長誇興才讓掩飾不住臉上的笑容。

吃過超載放牧的苦頭,如今,按照草地資源和生態保護需求,合作社推行草畜聯動,在草場區域內進行合理載畜量的劃區分群輪牧,種植飼草,進行舍飼半舍飼養殖,推廣高效養殖技術。

“合作社有生產母羊4000只,是基數,不管一年下多少隻羊羔,基數都不增加。後備母羊補充上以後,剩下的全部出欄。冬天所有的羊都要補飼,均衡出欄。”今年37歲的放牧員看本加告訴記者。

“養殖組下面分七個小組,放牧員都是在放牧、養羊方面有特長、有經驗的牧民,是經過大家民主推薦的。去年一年我放牧工資有3萬元,還有分紅的近7萬元,收入很好。”看本加很開心。

精準把握產業發展要素,合作社調整產業結構,農牧互補,種養結合,由種植糧油作物為主調整為種植飼草為主。種植組今年在入股耕地700畝的基礎上,流轉耕地9300畝,種植燕麥6000畝,青稞4000畝,全程機械化耕作。

“合作社有十幾臺農機,農機手20多個人,都有駕照。農忙的時候我們一個農機手一天能掙600元錢。”合作社的農機手娘格加說。

小組長索南才讓在合作社裡負責牲畜飼料和草的分配,他以160只羊、500畝草場入股合作社,去年分紅9萬多,還不包括各種政策性的補貼。

“入股合作社後,勞動力解放出來了。以前是一家一個擋羊娃,現在10家20家的羊集中起來,兩個放牧員就夠了,解放出來的勞動力可以到外面去打工,也可以在合作社打工。”索南才讓說。

合作社擴大飼草料種植面積,種養結合,建設飼料加工廠,加速轉移剩餘勞動力。社員收益除合作社入股分紅以外,還以入合作社打工、外出務工等渠道增收。

因為年齡和身體的關係,今年52歲的尕瑪措沒有外出打工。她告訴記者,自己平時就在合作社做些簡單的保潔工作,每個月也有幾百元的工資。加上分紅和其他收入,日子過得很不錯。

誇興才讓對合作社裡顆粒飼料加工裝置很滿意,這套46萬元的裝置投入運營後,一天滿負荷能生產80噸。

在他看來,把多餘的草料加工成精飼料,可以滿足合作社自己養殖的需求,不用再到外面購買,成本可以降到最低,多餘的飼料還可以出售,達到利益最大化。

“秋收以後,我們就可以滿負荷生產顆粒飼料了。我們在顆粒飼料裡添加了麻渣、玉米、青稞、燕麥草,還有少量的鹽,羊很愛吃,主要用於冬季補飼。有了這些飼料,冬季就不用慌了。”誇興才讓告訴記者。

規模化生產、精細化分工、集約化經營、產業化發展、種養加一體,強盛生態畜牧業合作社取得了經濟和生態效益的雙贏。

扎西尼瑪認為,“目前合作社成功探索出了草畜聯動型、科技支撐型等迴圈發展新機制、新模式,為全州草地生態畜牧業發展提供了可複製、可推廣、可借鑑的鮮活經驗。”

據瞭解,目前,興海縣以合作經濟組織為主要經營機制的農牧業組織化程度達到45%以上,“企業 基地 農牧戶”的生產經營格局初步形成,為興海縣現代生態農牧業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