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雲南民族刺繡:藏在大山深處的“高階定製”

由 掌上春城 發表于 農業2022-03-18
簡介打垮“攔路虎” 助力昆明民族刺繡產業發展近年來,除了石林縣,昆明市各縣市區各相關部門先後組織刺繡企業參加了巴基斯坦、泰國、馬來西亞、義大利等國際展銷活動,以及珠洽會、深博會、北京文博會、西部博覽會、廣交會等國內展會

依文品牌什麼檔次

雲南民族刺繡:藏在大山深處的“高階定製”

童謠身著彝繡服飾與繡娘學習刺繡

雲南民族刺繡:藏在大山深處的“高階定製”

小朋友體驗學習石林刺繡 供圖

近日,東方衛視《我們在行動》第三季第一站播出後,大眾視野再次聚焦雲南民族刺繡產業。

刺繡作為構成中國傳統民族文化元素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以來深受大牌以及設計師的青睞。在中國雲貴高原等地區的深山裡,在淳樸的彝族、苗族等少數民族婦女的手中,有一種令人驚歎的刺繡工藝——民族刺繡,這種民族刺繡甚至被稱為“藏在大山深處的高階定製”。雲南民族刺繡頗具特色,被譽為“指尖的藝術”和“心靈的花朵”,深受國內外刺繡愛好者的追捧,擁有相對成熟的市場。長期以來,刺繡產業作為雲南文化產業各行業中最具民族特色之一的產業,仍然面臨著傳統、民族、侷限、甚至依然處於“牆內開花牆內香”的階段,無法更好地與市場接軌。

令人欣喜的是,記者在專題調查中發現,在政府主管部門的主導下,雲南民族刺繡行業正在透過電商、扶貧、展會促銷、取經學習、提升技能等多種方式,深度挖掘其內在價值,提升產品檔次,促使產業升級,想方設法將其打造成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又一隻“潛力股”。

一場“最美時裝秀”

楚雄州半山村彝繡喜獲500萬訂單

東方衛視《我們在行動》第三季第一站節目中,陳蓉、童瑤、李宗翰、汪文平等明星走進了雲南楚雄州武定縣半山村。這次節目中的心願委託人正是大家所熟悉的,從昆明走出去的影視明星童瑤,熒幕上,她是電視劇《大江大河》中的宋運萍、《如懿傳》中的高晞月。童瑤在節目中表示:“一直以來也想為家鄉做一些貢獻,便邀請節目組一同為家鄉的脫貧致富、彝繡產業出謀劃策。”

彝繡是流傳於我國彝族地區的刺繡技藝,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彝族刺繡針法變化多端,色彩搭配濃烈,是彝族服飾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節目中,公益大使們換上漂亮的服裝服飾,拿起繡花針體驗彝繡獨特的創作過程。大使們集中討論後,決定舉辦一場別開生面的彝繡釋出會,全方面展示彝繡魅力,為產業的多元化發展開闢道路。穿上彝族特色服飾的童瑤瞬間化身半山村“最美繡娘”,美麗驚豔了全場。

值得一提的是,公益大使汪文平在釋出會現場揭曉了為半山村準備的驚喜:來自依文集團的第一批500萬元的代銷和訂單,將把彝繡帶進北京深山集市,讓廣大消費者認識藏在大山裡的寶貝,讓消費扶貧成為一種新的扶貧方式,彝繡的魅力也將在這裡綻放。

石林彝繡搭上電商“快車道”

再次走向世界舞臺

除了楚雄,昆明的石林、祿勸、西山、經開等縣區都聚集了眾多刺繡企業及從業者。其中,石林刺繡也在2019年拔得頭籌,石林彝族撒尼服飾和刺繡人文照片作為201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賀卡,石林彝族刺繡再次走向世界舞臺,長湖鎮“阿著底”被列為雲南省特色文化產品知名品牌,並榮列榜首。

近年來,石林縣各級各部門不斷扶持刺繡產業發展,彝族刺繡被列入“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爭取了建設資金650萬元,修繕已列入保護的優秀民居,作為全縣的刺繡傳習中心使用。2017年石林彝族刺繡行業婦聯成立,近年來縣婦聯為20多家刺繡企業發放創業貸款2000餘萬元。目前,石林縣有刺繡非遺傳承人11名,其中國家級1名,省級1名,市級2名,縣級7名,從事刺繡生產、銷售的個私企業49家,規模以上龍頭企業1家;有個體工商戶206家,從業人員上萬人,年產值突破1億元。規模較大、效益較好的畢氏刺繡、七彩美伊、齊錦藝術坊等企業,年銷售額已超過千萬元。

石林彝族(撒尼)刺繡是2008年與貴州苗繡第一批進入“國家非物資文化遺產名錄”的傳統手工藝。為了更好地保護和傳承世界文化遺產,平衡保護和利用的關係,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世界自然遺產管理”專案三期框架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2017年發起了“遺產地社群可持續生計”活動,專案為期3年。石林遺產地參與了這次專案活動,以石林彝族(撒尼)刺繡為基礎的創意文化產品作為該專案的切入點,先後開展了基線調查、人員培訓、設計大賽及宣傳營銷等系列活動,這些活動使得石林遺產地社群居民廣泛受益。

石林縣政協委員、婦聯主席李雪梅告訴記者:“刺繡產品屬於‘小而美’的產品,特別適宜進行電商銷售。自2016年以來,石林刺繡電商銷售不斷髮展,其中繡花村、傾心飾品、萬家工藝品等電商企業年均銷售額分別達100萬元、80萬元、300萬元。”從調研情況來看,石林刺繡企業批發給電商企業的刺繡產品產值逐年穩步增長,2016年達1000萬元,2017年1200萬元,2018年達到了2000萬元,石林刺繡產品搭上了電商蓬勃發展的“快車道”。

57人赴貴州參加交流學習

加速推進撒尼刺繡產業發展

近年來,貴州苗繡與現代流行元素相結合,其產品已經走出苗寨,走向成熟和高階,多次亮相國際舞臺並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而石林彝族刺繡的發展卻面臨著產品缺乏創新創意、產品低端化、附加值低、經濟效益不高、從業人員減少等問題。為更好地保護和傳承石林彝族刺繡寶貴遺產,學習先進地區刺繡產業發展的經驗,重塑並打響“石林刺繡”品牌。今年3月15—21日,石林縣組織有關部門領導、石林世界自然遺產地管理部門、刺繡行業骨幹企業家以及部分非遺傳承人代表共57人,赴貴州參加苗繡文化交流學習。

培訓班採取課堂理論學習、實地參觀學習的形式,首先在貴州大學聽取了貴州大學副教授許寧講授了《刺繡藝術營銷創新》以及貴州大學教授李宏錦講授的《全域旅遊格局下傳統刺繡藝術的機遇與挑戰》理論學習,然後實地參觀走訪了花溪旅發委、貴安新區平寨刺繡工作坊、盛華職業技術學院刺繡培訓、安順蠟染文化傳播中心、雷山縣朗德苗寨刺繡坊、西江千戶苗寨刺繡及旅遊產業發展、凱裡市凱棠鎮梅香村刺繡產業發展,並聽取了各參觀學習點的情況介紹,與交流學習點的刺繡行業進行了交流探討。

李雪梅認為:“發展石林彝族刺繡前景可觀,但缺乏政府具體部門的主體領導,產品缺乏創新創意是石林發展刺繡產業的瓶頸。希望能夠借鑑先進地區的經驗和做法,加速推進石林彝族刺繡產業的發展。

打垮“攔路虎”

助力昆明民族刺繡產業發展

近年來,除了石林縣,昆明市各縣市區各相關部門先後組織刺繡企業參加了巴基斯坦、泰國、馬來西亞、義大利等國際展銷活動,以及珠洽會、深博會、北京文博會、西部博覽會、廣交會等國內展會。但產品研發創作嚴重落後、行業市場規範嚴重滯後、傳統手工刺繡瀕臨失傳、龍頭企業帶動作用缺失、企業小散弱等各方面的問題依然是雲南民族刺繡產業跨越式發展的“攔路虎”。

值得一提的是,其實早在去年,雲南省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組織部分政協委員、專家、民族刺繡傳承人深入昆明、楚雄等地民族刺繡企業開展實地調研。並於2018年10月26日在昆明舉辦“少數民族刺繡文化與產業發展”委員談活動,為雲南民族刺繡產業的發展把脈支招。

在“少數民族刺繡文化與產業發展”委員談活動上,省政協民宗委主任李紅民介紹:“目前,全省刺繡協會共有476家,據不完全統計,僅昆明、楚雄就有12萬名婦女從事刺繡生產。民族刺繡已成為農村婦女們增收致富新的突破口和增長點。”

“雲南民族刺繡產業發展儘管獲得了顯著進步,但與其他文化產品相比,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李紅民建議,要把民族刺繡產業和文化創意產業作為文化投入的重點,建立全省民族刺繡產業和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專項資金。

此外,還有專家和相關企業人士達成共識,認為雲南民族刺繡應結合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大膽嘗試生產既有民族特色、藝術檔次、文化內涵,又有時代感、實用性且市場前景好的產品;想盡辦法,為了進一步提升昆明市刺繡行業,特別是民族地區從事刺繡相關人員的實用技能,助力昆明民族刺繡產業發展,促進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致富產業進一步壯大。

都市時報全媒體記者:趙燁琳

實習編輯:沙蘭梅 一審:秦聰俊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