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西遊記》中的孫悟空形象,是佛教神猴故事與民間妖猴傳說的合體

由 林屋公子 發表于 農業2022-03-17
簡介具體說,孫悟空的形象實際上可以一分為二,“西天取經”的形象來自猴行者,“大鬧天宮”的形象來自大聖傳說

巫枝祗怎麼讀

在歷史上唐僧獨自西天取經,是如何演化成《西遊記》中四人組的?一文中,我們提到《西遊記》故事經歷了一個長期演變的過程。從唐朝的《大唐西域記》《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到宋朝的《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和西夏壁畫,再到元末明初的《西遊記雜劇》《西遊記平話》,最後才有了今天的西遊記。作為核心人物的唐僧,也從一個捨身求法、勇敢智慧的得道高僧變成似乎有些是非不分、迂腐囉嗦的角色。而另一個虛構的主角孫悟空,則從無到有,成為大眾最喜愛的《西遊》人物,反而掩蓋了歷史上真實人物玄奘的光芒。

那麼,孫悟空這個角色又是如何產生、變化的呢?

前文我們提到,《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記載,唐僧西行時,有瓜州有個叫石槃陀的胡人拜其為師,但不久石槃陀卻害怕偷渡事敗,想殺唐僧滅口,之後唐僧保證不洩密,他才獨自離去。“石”姓“胡”人以及大弟子的身份,使其成為孫悟空可能的最初原型。而到《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中,猴行者就很明顯是孫悟空前身。這位猴行者本是花果山紫雲洞的“八萬四千銅頭鐵額獼猴王”,追隨唐僧取經,一路上降妖除魔,最後被封為“鋼筋鐵骨大聖”。

《西遊記》中的孫悟空形象,是佛教神猴故事與民間妖猴傳說的合體

孫悟空影視形象

關於孫悟空的原型,學術界一直有爭論。比較有代表性的有“本土說”和“外來說”。“本土說”的代表是魯迅,他認為孫悟空來自唐傳奇的淮水水怪無支祁,也有人認為來自大禹、夏啟或傳統猿猴,再有就是石槃陀、猴行者或者唐朝的悟空法師;“外來說”的代表是胡適,他認為孫悟空來自印度史詩《羅摩衍那》的神猴哈奴曼,也有人認為來自佛教中的猴形神將。還有人主張“混同說”,即將以上數種說法結合。

筆者認為,孫悟空的直接原型,只能是《大唐三藏取經詩話》的猴行者。其他形象說是人物原型,毋如說只是有所影響。從猴行者走向孫悟空,當然離不開《西遊記》作者對其他文學形象的借鑑,但如果把所有具有相似形象或經歷的都列為原型,那麼原型太多太氾濫,而且未必能有確鑿證據。如唐朝的悟空法師,其人俗名車奉朝,雖然也有西遊的經歷,但比玄奘法師要晚數十年。“孫悟空”名字是否真的搬運了他的名號?這就不得而知了。

不過,無支祁和哈奴曼的故事還是值得介紹,它們對孫悟空的形象塑造有較大影響。

先說哈奴曼。根據成書於公元前四世紀至前三世紀的古印度史詩《羅摩衍那》,阿約爹國王大剎拉達的長子叫羅摩,娶美人悉多為妻,但被後母挑撥放逐。羅摩在流放中碰到女妖蘇白,並且拒絕蘇白愛意;蘇白因愛生恨,唆使兄長拉凡納將悉多搶到楞伽。於是羅摩求助於猴子國國王蘇格力法,並得到神將哈奴曼相助,最終奪回妻子。哈奴曼能夠一躍從印度到楞伽,與敵方妖怪鬥法時,能縮小身體進入對方身體。這確實也與孫悟空降妖除魔較大相似。

所以不管是《大唐三藏取經詩話》還是西夏壁畫,作為佛教主題的故事,為唐僧配置一個保駕護航的猴行者,這當然是可以理解的。

《西遊記》中的孫悟空形象,是佛教神猴故事與民間妖猴傳說的合體

神猴哈奴曼

再說無支祁。根據宋《太平廣記》引唐《古嶽瀆經》,無支祁是淮水水怪,它形似猿猴、力大無窮,無惡不作、危害百姓。大禹為了降服它,請來掌管時間的天神庚辰。無支祁戰敗借水遁走,被庚辰擲出戟砸中被擒,之後大禹將其鎖上壓在淮水下游的龜山之下。而到與元末明初的《西遊記雜劇》中,孫悟空有姐弟五人,分別是驪山老母、巫枝祇聖母、齊天大聖、通天大聖孫悟空和耍耍三郎。這裡的巫枝祇很明顯就是無支祁。

能看出,孫悟空與無支祁確實存在一定聯絡,此時孫悟空還不是齊天大聖,但也是齊天大聖的兄弟。說到齊天大聖的兄弟,大家肯定會想到《西遊記》裡孫悟空的幾個結義兄弟:平天大聖牛魔王、覆海大聖蛟魔王、混天大聖鵬魔王、移山大聖獅駝王、通風大聖獼猴王、驅神大聖禺狨王。為什麼有這麼多“大聖”?這與東南地區的地方信仰有關,大約南方浙、閩、臺一帶多山,流傳不少類似《山海經》的妖怪傳說,其中最多的就是被稱為“大聖”的妖猴。

本世紀初,福建省順昌縣寶峰山就發現了元末明初供奉齊天大聖和通天大聖的雙聖廟,當時被不少人炒作成“孫悟空是福建順昌人”。實際上,這種廟在東南一帶並不鮮見。而且這些齊天大聖、通天大聖未必就是孫悟空,更應該是地方祭祀的妖猴。不是東南地區的祭祀受《西遊記》影響,反過來是當地妖猴傳說影響了孫悟空形象的形成。具體說,孫悟空的形象實際上可以一分為二,“西天取經”的形象來自猴行者,“大鬧天宮”的形象來自大聖傳說。

《西遊記》中的孫悟空形象,是佛教神猴故事與民間妖猴傳說的合體

雙聖廟

將其兩者融合在一起的,正是《西遊記雜劇》作者楊景賢。前文我們介紹,《西遊記雜劇》實際上奠定了《西遊記》的基礎。第一,其明確使用“西遊記”這個書名,將取經的故事更加豐富化;第二,將江流兒的傳說移植入唐僧的出身,並且正式確定了取經四人組的格局;第三,也就是這裡的說的,將大聖傳說與猴行者拼接,同時將佛教故事改造為世俗化。儘管此時孫悟空還不是齊天大聖,但之後齊天大聖吸收其他兄弟的事蹟,形象則更為飽滿。

為什麼孫悟空大鬧天宮戰鬥力逆天,而西天取經卻屢屢挫敗?答案就不言自明瞭。

參考文獻:

蔡鐵鷹:《〈西遊記 〉的誕生》

李天飛:《萬萬沒想到——〈西遊記 〉可以這樣讀》

寧稼雨:《〈西遊記 〉趣談與索解》

作者林屋公子,文史作家,主攻先秦秦漢史。出版著作《先秦古國志》《先秦古國志之吳越春秋》《山海經全畫集》三種,作品散見於《國家人文歷史》、網易歷史頻道等紙刊媒體。感謝閱讀,歡迎關注!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