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印度婆羅門教的祭祀方法,其實來源於《山海經》

由 法妙明心 發表于 農業2022-03-11
簡介迦葉覺者所創立的教派被現在的人們認為就是婆羅門教的根源,大家可以這麼理解,還有人說婆羅門是從從吠陀教中逐漸演變出來,這是一種錯誤的認知,因為吠陀教存在的歷史更加的久遠,並非是我們現在人類能夠闡述清楚的來源

虖池怎麼讀

《山海經》是我們中華民族從遠古時期流傳到現在的奇書,它的奇特在於裡面描述的一些山川地脈在我們現有的社會上是無法比對上的,甚至是裡面描述的動物在世間也是罕見,只有在傳說中才有,比如我們知道的“鳳凰”“龍”。

印度婆羅門教的祭祀方法,其實來源於《山海經》

它產生的根源已經是無法考究,畢竟一切都掩埋在歷史的車輛之下,但是這本書籍當中卻有“其祠之禮”的說法。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呢?很多人認為是上古人類祭祀自己的神明的意思。但是這裡面就值得我們去考究了。

山海經中的《南山經》中就有這樣的記載:其神狀皆羊身人面。其祠之禮,用一吉玉瘞,糈用稷米。

因為我們必須明白這個禮究竟是什麼樣的方式,而當時的人類祭祀的神明又是哪一個。我們知道在我們本次的人類文明中,在道家的文化中人們一般信奉的是三清,而佛家的文化當中,人們則是釋迦牟尼、阿彌陀和藥師如來等等。其實印度的婆羅門教的神明,其實是來源於我們中華的《山海經》。

印度婆羅門教的祭祀方法,其實來源於《山海經》

要想說明白就要先講一下婆羅門的歷史,在很多人的認知當中,婆羅門是產生於印度的,其實並非如此,只不過是這個教派在當時的印度比較興盛而已,我們要分清楚古印度和現在印度的區分,古印度大部分指的是現在孟加拉國那一塊,這裡可以說是人類很多覺者的誕生之地。

迦葉覺者所創立的教派被現在的人們認為就是婆羅門教的根源,大家可以這麼理解,還有人說婆羅門是從從吠陀教中逐漸演變出來,這是一種錯誤的認知,因為吠陀教存在的歷史更加的久遠,並非是我們現在人類能夠闡述清楚的來源。

印度婆羅門教的祭祀方法,其實來源於《山海經》

而且

吠陀教和婆羅門教兩者之間信仰的東西完全是不一樣的,因為他們產生的根源就不一樣,他們兩者之間的差異就好像現在的佛教和以前的婆羅門一樣的區分。在佛教興盛的時候,婆羅門開始走入了衰敗。同樣的道理在婆羅門時代,吠陀教已經走向沒落。

在婆羅門興盛的時候,可以說它是在當時的人類文明當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說是全球性的一種信仰,因此人們形成了對自己神明的一種崇拜和敬畏,《南山經》中就有這樣的記載:其神狀皆羊身人面,這其實就是告訴人們遠古時期人們所信奉的神明的特徵——羊身人面。“其祠之禮,用一吉玉瘞,糈用稷米”,這裡也講到在祭祀時候的做法,就是將玉埋於地下同時還要有稷米等等。

印度婆羅門教的祭祀方法,其實來源於《山海經》

如果對婆羅門文化比較熟悉的人們就會知道,婆羅門當中很多的神像都是一種一半是動物,一半是人類這樣的變化身,這個變化讓很多人疑惑,神明不應該是人類的形象嗎,其實那僅僅是我們自己人類的想法,或許在一些未知的空間或者世界當中,的確是存在著這樣的生命。因此在婆羅門的人們看來,這樣的神明出奇的自然。

這就發現一個值得深思的地方,就是早期婆羅門與《山海經》中所記載的神是一樣的,

因為在《中山經》:

有神焉,其狀如人而二首,其祠之:用一雄雞,禳而勿殺。這裡面講到這個神是兩個頭的,而在婆羅門中的確也有很多這樣的造像。

印度婆羅門教的祭祀方法,其實來源於《山海經》

其實山海經中記載的一切就是來源於上古的婆羅門,但是這個早期的婆羅門並非是我們現在認識到得婆羅門,而是在婆羅門發展之後,隨著它的不斷宣揚和流傳,在一些門徒遷徙到印度時,將這一切,都帶了過去而已。形成了在印度現有人們認知的婆羅門教。

隨著婆羅門教不斷地發展演變,從“禳而勿殺”漸漸就變了樣,甚至是要用宰殺牲畜,甚至是一些地方用上了活人,最後漸漸不為人們所接受退出了人類的發展史。當然很多人覺得這幾個例子不足以說服,其實如果有心的話,不妨去認真讀一讀山海經,都是能夠發現一些關於婆羅門的一些關聯。因此《山海經》中所記載的東西,就是印度婆羅門教的祭祀方法的來源之處。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