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歷史上兩次青出於藍,一次史家絕唱,一次以身殉法。

由 艾易德信意 發表于 農業2022-03-01
簡介徐階最優秀的學生就是張居正

以身殉法什麼意思

都說長江水後浪推前浪,塵世上一輩新人換後人。在我國曆史上,青出於藍的例子的不少。

司馬談、司馬遷父子。司馬遷是我國頂尖的文學家、史學家。他的《史記》與司馬光《資治通鑑》被譽為史學雙璧,是很多歷史愛好者必讀書目。與司馬光著書由國家撥經費、派助手不同,《史記》是司馬遷一力完成,更是不易。考慮到書寫到一半,司馬遷又受李陵之禍牽連,身陷囹圄,就更值得欽佩了。

歷史上兩次青出於藍,一次史家絕唱,一次以身殉法。

都說家傳對一個人的影響,此言不虛。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就是史官,擔任太史令。受父親影響,司馬遷青少年時代走遍祖國名山大川、名人故里。真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再寫萬卷書的典範。

司馬遷所處的時代正是漢朝建國初期,戰國時期和秦朝的歷史人物、事件經老百姓口口相傳,可信度很高。司馬遷本人與多位開國功臣後代交好,對楚漢相爭和西漢開國這段歷史也很熟悉,為今後寫作積累了很多材料。

歷史上兩次青出於藍,一次史家絕唱,一次以身殉法。

司馬談一直想寫一部權威的歷史書,無奈天不假年,只好把希望寄託在司馬遷身上。司馬遷不負眾望,繼任太史令後一直把寫《史記》當成頭等大事。歷盡數十年艱辛,終於在晚年完成了這部史家絕唱,替父親圓夢。130篇、52萬字、無數經典篇目薈萃其中,文學水平極高。都說文史不分家,《史記》無論是文學水平還是史學價值,司馬遷都做到了極致。這一點,無論是東漢的班固還是司馬光都望塵莫及。

筆者學生時代,讀《高祖本紀》、《項羽本紀》、《蕭相國世家》、《魏公子列傳》、《李將軍列傳》,受益匪淺。兩千多年前人物形象鮮活、躍然紙上、文筆凝練。特別是每篇結束語的“太史公曰”更是點睛之筆,相信這部鉅著必定永久流傳下去。

作為國家的太史令,司馬遷見證了漢武帝征伐四方的盛世軍功;作為史學家,司馬遷的成就和貢獻遠遠的超過了父親司馬談。有子如此,司馬談一定含笑九泉。

徐階、張居正師徒。張居正在歷史上名氣很大,不過在徐階面前,他還得叫一聲老師。徐階才是個真正的猛人,嘉靖二年的探花可不是浪得虛名,老成謀國、城府極深。作為次輔,面對嚴嵩父子十餘年的高壓,依然遊刃有餘,不緊不慢的培養自己的勢力。

歷史上兩次青出於藍,一次史家絕唱,一次以身殉法。

徐階最優秀的學生就是張居正。因此老謀深算的徐階給張居正安排了一個好差事——裕王府侍讀。

一個政治家水平的高低不在於解決一兩個問題,而是掌控全域性、長遠佈局。

徐階高明之處就在於對形勢的判斷。既然嚴嵩父子權勢滔天,不可正面交鋒,那就先儲存實力。徐階自己在一線周旋,把張居正安排在風險較小的二線甚至三線。嘉靖皇帝一天天老去,嚴嵩一黨越來越不得人心。自己找時機能扳倒嚴嵩則由自己出手,萬一自己倒臺或者自己熬不過嚴嵩,留下個年輕的張居正,也算保留了火種。

歷史上兩次青出於藍,一次史家絕唱,一次以身殉法。

此時的明王朝,暮氣沉沉,積弊已深。朝堂上下對嚴世藩已經公開稱呼“小閣老”,似乎沒人在意嘉靖皇帝的感受。好像沒有人記得,這個沉迷於修仙煉丹的帝王從十四歲起就已經是個成熟的政治家了。

歷史給了徐階一個機會,徐階從嚴世藩入手,從而扳倒嚴嵩。熬了十多年次輔的徐階終於成為首輔,在嘉靖皇帝駕崩後,徐階緊急招張居正入宮。由張居正草擬遺詔和新帝繼位詔書,也算是手把手教他處理這種天大的事情,兩代人薪火相傳。

完成政壇交接後,65歲的徐階退休了,功德圓滿。他未竟的事業由學生張居正完成。4年次輔,10年首輔,張居正對明王朝進行全面改革,涉及到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的 方方面面。雖然張居正結局不好,但說到底那是君權和相權的矛盾,並非張居正變法的問題。

歷史上兩次青出於藍,一次史家絕唱,一次以身殉法。

徐階負責掃除政壇障礙,給學生鋪路。張居正負責具體實施,大刀闊斧的給明王朝動手術。歷史的發展證明,張居正一系列雷霆手段是為明王朝續命之舉。沒有張居正的改革,明朝的危機只會來的更早。

1582年,張居正心力交瘁去世。他的老師、比他年長22歲的徐階還活著。他是幸運的,他看到了自己理想抱負——革新弊政、重振大明在學生手中實現。一年後,徐階去世,高壽80歲。功成不必在我,做人應該有這個境界。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