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寫下《憫農》的李紳為何會遭到唾棄把叔叔當孫子,讓朋友變囚犯

由 中秋梅菊 發表于 農業2022-03-01
簡介李紳在飛黃騰達前,一個叫李元將的人待他很好,常常邀請他去家裡做客,李紳十分感激,因為李元將是他的長輩,便稱他為“叔叔”

憫農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這是唐朝詩人李紳寫的一首詩,詩中描繪了農人在烈日下辛勤勞作的景象,告誡大家要珍惜來之不易的糧食。

但誰又能想到,在平步青雲後,李紳很快就忘掉了民間疾苦,每頓飯的花銷都足夠一個普通人吃幾個月了。奢侈程度觸目驚心,誰敢相信他是那個寫下《憫農》的詩人呢?

寫下《憫農》的李紳為何會遭到唾棄把叔叔當孫子,讓朋友變囚犯

李紳幼年喪父,母親帶他在鄉下過了幾年艱苦日子,教他讀書寫字。幼年時期的這段經歷給李紳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特別是農民在田地裡勞作的情景。感慨於農民們艱辛的生活,李紳在青年時期寫下了《憫農》二首。

之後的十多年裡,李紳的生活一直都平平無奇,但也結識了不少社會名士,比如呂溫、韓愈、白居易等人。

寫下《憫農》的李紳為何會遭到唾棄把叔叔當孫子,讓朋友變囚犯

生活奢靡

終於,在三十四歲的時候,李紳考上了進士,正式步入仕途,官職也是一路直線上升。然而,當上大官的李紳卻忘記了本心,整天只顧自己快活,將百姓的死活全都拋在腦後。

百姓們受不了他的統治,很多人都離開了他所管轄的地區。這當然不是一種好現象,可當下屬官員向李紳報告後,李紳只是冷漠地回答道:“你捧把米在手上看看,飽滿的米粒一定會沉澱在下面,而被風吹走的不過是些糟糠。”下屬無言以對,只好任他而去。

雖然李紳在百姓眼中是一位酷吏,但他還是有不少朋友的,除了上文提到的幾個名人,還有像劉禹錫這樣的大詩人。

寫下《憫農》的李紳為何會遭到唾棄把叔叔當孫子,讓朋友變囚犯

劉禹錫在擔任蘇州刺史時,一次受到李紳的邀請,參加他的家庭宴會。在宴席上,劉禹錫不僅嚐到了很多美味佳餚,還看到很多私妓在一旁載歌載舞,其中一位不僅長得眉清目秀,舞也跳得很好,牢牢地吸引住了劉禹錫。劉禹錫特意為她寫了一首詩,題為《贈李司空妓》。

高髻雲鬟宮樣妝,春風一曲杜韋娘。司空見慣渾閒事,斷盡蘇州刺史腸。

劉禹錫在詩中先稱讚了那位私妓,說她色藝雙全,又說李紳對這一切都司空見慣了,自己面對此情此景腸子都要斷了。不知道劉禹錫是因為李紳生活過於奢靡所以“肝腸寸斷”,還是因為太羨慕他所以“思念斷腸”呢?

寫下《憫農》的李紳為何會遭到唾棄把叔叔當孫子,讓朋友變囚犯

把叔叔當孫子,讓朋友變囚犯

如果李紳僅僅只是生活作風不好,百姓也不至於給他貼上“酷吏”的標籤,使他遭到唾棄,後人三代不得做官。我們也勉強可以理解,畢竟他花的都是自己的俸祿,沒人管得了那麼多。可是,李紳不僅生活奢靡,人品也差得很,甚至到了可以被稱為忘恩負義的地步。

寫下《憫農》的李紳為何會遭到唾棄把叔叔當孫子,讓朋友變囚犯

李紳在飛黃騰達前,一個叫李元將的人待他很好,常常邀請他去家裡做客,李紳十分感激,因為李元將是他的長輩,便稱他為“叔叔”。

等到李紳發跡後,李元將非但沒有沾到他的光,李紳甚至理都不想理他。李元將著急了,之後每次見到李紳都主動降低自己的輩分,開始稱他為“兄長”或“叔叔”。沒想到這還是沒能把李紳哄開心,為了繼續巴結他,李元將竟然開始稱自己為孫子,這才有了一點效果,李紳勉強接受了對方的這個自稱。

寫下《憫農》的李紳為何會遭到唾棄把叔叔當孫子,讓朋友變囚犯

如果說這還不過分的話,再來看看李紳對待昔日的朋友的態度。

古代科舉考試是十分困難的,能被錄取的人少之又少,要是兩人能被同榜錄取,一定是很有緣分的。李紳和一個姓崔的巡官就是這樣的關係。

聽說好朋友當了大官,崔巡官特意從外地趕來拜訪他。由於旅途勞頓,到達目的地後崔巡官先在旅館住下了,沒有立刻去拜訪李紳。剛住下沒多久,他的僕人就和一個市民發生了矛盾,鬧到了李紳那。

李紳在處理這個案件時,問那個僕人是幹什麼的,僕人說是崔巡官的僕人。

寫下《憫農》的李紳為何會遭到唾棄把叔叔當孫子,讓朋友變囚犯

按道理來說,李紳此刻應該十分激動,馬上判處僕人無罪,又邀請崔巡官到自己家做客,畢竟好朋友不遠萬里前來探望自己,不能不意思一下吧?但李紳卻十分生氣,先下令對僕人處以極刑,又派人去把崔巡官抓來。

“我過去和你是認得的,你到這裡來了,怎麼不先來拜訪我?”

在見到李紳前,崔巡官以為等來的是好朋友的問候,卻沒想到等到了好朋友的質問,心裡瞬間涼了半截,馬上跪地磕頭謝罪。

寫下《憫農》的李紳為何會遭到唾棄把叔叔當孫子,讓朋友變囚犯

李紳沒有念及舊情,“大公無私”地打了他二十大板。這二十下,不僅給崔巡官造成了肉體上的傷害,還對他的精神造成了巨大的傷害。在遭到流放後,崔巡官還由於受到了極大的驚嚇,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為自己的後人挖坑

前文提到的那些事情雖然破壞了李紳的好名聲,但真正對他的聲譽和後人的仕途造成影響的,其實是他造成的一樁冤假錯案,不然他之前做過的那些事還不一定會被我們知道。

李紳向朝廷提交了一張奏摺,裡面說一位叫吳湘的縣尉貪汙公款、強奪民女,李紳知道這件事後馬上進行了嚴肅的處理,最終決定判處吳湘死刑。可是諫官懷疑此事不實,建議重新派人調查此事。

寫下《憫農》的李紳為何會遭到唾棄把叔叔當孫子,讓朋友變囚犯

經過複查,御史發現吳湘確實有貪汙公款的行為,只是強娶民女一事實在難尋蹤跡,他認為吳湘是被冤枉的。可是事實究竟如何呢?

歷史上對此案的真相有諸多解釋,有的說李紳因不滿吳湘娶走了自己喜歡的美女,藉機惡意報復;有的說李紳是為了取悅當朝宰相,幫他剷除仇家。不管怎麼說,李紳肯定是造成了一樁冤假錯案。

只是當吳湘獲得清白後,李紳也已經去世了。但李紳還是由於酷吏的“標籤”被剝奪了爵位,並且後人三代都不允許做官。這樣的懲罰不算太重,但對李紳來說也足夠了。

寫下《憫農》的李紳為何會遭到唾棄把叔叔當孫子,讓朋友變囚犯

結語

寫下《憫農》的李紳居然會成為這樣的人,實在難以置信。不過過去和今天的價值標準不同,我們不能完全否定李紳,說不定在那個時代他已經算是好官了呢!拋開李紳自身不說,至少他寫的《憫農》在今天依然流傳甚廣,其中蘊含的道理也絲毫沒有過時。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