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純飲」威士忌並不等於高貴,希望你意識到這一點

由 町芒 發表于 農業2022-02-26
簡介客觀地講,純飲執著於一款酒的本真,加水、加冰、乃至用威士忌調酒則探尋了威士忌在風味上的更多可能性,不存在絕對的對與錯

雞尾酒和什麼不能一起吃

文章來源:FoodWine吃好喝好(ID:FoodWineChina),僅為轉載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純飲」威士忌並不等於高貴,希望你意識到這一點

如果說威士忌裡有什麼話題永遠不過時,我覺得「純飲」可以得一票,這可能是每個威士忌玩家都糾結過的問題。隨便搜尋入門威士忌的話題,一半回答都在講純飲的必要性,另一半則在介紹完威士忌的各類喝法後,依舊強調一下純飲的「神聖性」。

彷彿「Neat,no ice」(純飲,不加冰)是和 Bartender(調酒師)的暗號,也是邁向進階玩家的第一步。不過喝了很久的威士忌,我發現自己似乎從沒思考過一個問題,純飲之於威士忌,到底是何種存在?

「純飲」威士忌並不等於高貴,希望你意識到這一點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或許應該先咬文嚼字 —— 何為純飲?其對應的英文是「Neat」,指的是不加任何東西,直接把瓶子裡的酒倒入杯子中淨飲。沒有稀釋,沒有任何額外新增物,酒客在室溫下慢慢啜飲。

純飲之所以能成為威士忌最受歡迎的喝法之一,與威士忌的發展和特點密不可分。雖然現在單一麥芽威士忌的熱度水漲船高,但其又聲勢也不過始於 20 世紀 60 年代,算算也就半個世紀的事兒吧。在單一麥芽威士忌撬動烈酒世界一角之前,威士忌的統治者一直都是調和威士忌(如今,這依然佔據銷售量的絕大比重)。

不誇張地說,調和威士忌是威士忌發展中的重要推手,沒有它就沒有如今普世的「威士忌」概念。調配後的威士忌風味穩定、易被接受、味道還算豐富,這些都是純飲的前提。

「純飲」威士忌並不等於高貴,希望你意識到這一點

在老海報中,「順滑」是突出威士忌口感的顯著詞彙。

pinterest

在舊日的海報廣告中,會發現「Smooth」是個相當高頻的廣告詞,「順滑 = 倒一杯可以直接喝」,這便是純飲的雛形。在單一麥芽威士忌盛行的當下,比起單純喝上一杯,純飲的重點更多放在了品鑑上。

從品鑑角度出發,純飲具備相當的必要性和正確性,這也是大多數人推崇純飲的出發點。

上面這段分析或許有幾分說教色彩,但相比之下,影視劇可能才是「潤物細無聲」的箇中高手。在美劇《紙牌屋》中,威士忌作為重要道具直接參與塑造了人物形象,其中第一夫人 Claire Underwood 和國務卿 Catherine Durant 有一個套近乎的場景 ——

Claire:「Tulane,right?What did you drink in school?Hurricanes?」(杜蘭大學,是嗎?你在學校喝什麼?颶風嗎?)

Catherine:「Oh,we weren’t barbarians。 Scotch,no ice。」(我們不是野蠻人,威士忌不加冰。)

「純飲」威士忌並不等於高貴,希望你意識到這一點

後來,Claire 的品味還是侷促,當即招呼酒保倒兩杯芝華士。

《紙牌屋》

Catherine 來自新奧爾良的杜蘭大學,新奧爾良是雞尾酒 Hurricane 的發祥地,於是便有了這樣的對話。然而 Catherine 的回答相當讓人玩味,蘇格蘭威士忌純飲成為了野蠻人的對立面。結合 Catherine 出身名門的背景,顯然純飲等價於上流社會和好品味。在影視文學的潛移默化下,純飲似乎又多了一道光環。

「純飲」威士忌並不等於高貴,希望你意識到這一點

撇去外表的虛名,當我們迴歸純飲本身,它之於威士忌的意義到底在何處?

我想,純飲是全面認識一款酒的最佳方式,能夠讓你感知最原本的它,這點適用於所有酒。加水、加冰都會改變酒的原貌。

純飲的另一層意義可以在烈酒的工藝中找到答案。勾調是一項廣泛存在於烈酒行業的工藝,絕大部分威士忌都需要經過勾調再裝瓶。勾調可以簡化理解成數學中的排列組合,將酒液透過不同配比混合在一起,有點像化學實驗對吧?

「純飲」威士忌並不等於高貴,希望你意識到這一點

調配師從橡木桶中抽取出原液。

thrillist

很多優秀的威士忌可以視作酒廠調配師精心製作的藝術品,因此瓶中酒往往擁有良好的風味和狀態。它是一個完善的成品,而不是半加工品,不妨倒出直飲並感受酒廠想要傳遞的精神。加水、加冰某種程度上都破壞了調酒師的辛苦工作(不是每款威士忌都能呈現調配之美,但優秀的酒背後一定凝結了調配師的心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純飲也有專門的杯型,常用的有凱恩杯(Glencairn Glass)、ISO 杯、鬱金香杯、洋蔥杯(又叫魚嘴杯)和古典杯。除古典杯外,其餘的頂端均為收口設計,能使香氣聚攏,主要服務於威士忌品鑑。古典杯則是敞口設計,雖然在各類影視劇中出鏡頻率很高,但實際上並不適用於品鑑。選擇正確的杯子很重要。

「純飲」威士忌並不等於高貴,希望你意識到這一點

凱恩杯是最典型的品鑑聞香杯。

whiskymusings

寫到這裡,純飲似乎又成了一個「To be or not to be」的問題。本文並不旨在將純飲與加水、加冰對立,因為實際情況複雜,把純飲塑造成一個公式化的答案毫無意義。

威士忌雖然屬於烈酒,但度數區間從 40% abv(abv 指酒精濃度,為 Alcohol by volume 的縮寫,在口語中,酒精濃度常被稱為 xx 度或 xx%) 橫跨 70% abv,範圍之廣很難一併而論。大部分的調和、基礎款單一麥芽威士忌都在 40~48% abv之間,而桶強威士忌(Cask Strength,桶強即原桶強度,這個術語常見於威士忌,但沒有明確的法律定義。一般指把橡木桶中的酒直接裝瓶,不加水稀釋。也有例外,比如每一版格蘭花格 105 桶強都是整齊劃一的 60。0% abv。這絕不是什麼巧合,而是酒廠刻意調整的結果,所以不能把桶強和不加水畫上等號)則不少都在 55% abv以上。酒精刺激感是飲家接受烈酒的最大障礙,但對於 50% abv以下的威士忌,比起加水,還是最好儘量去適應酒精。一個不算真相的真相 —— 除了個別高齡酒,50% abv以下的威士忌基本上都是加水稀釋過才裝瓶的,也就是說你手中的威士忌本來就是加過水的。

「純飲」威士忌並不等於高貴,希望你意識到這一點

格蘭花格 105 強桶。

distiller

酒廠稀釋威士忌主要出於兩個目的,第一是經濟因素,加水稀釋以保證多裝瓶,從而使經濟效益更大化。第二是口味考慮,稀釋過的酒更易飲,容易被普通人接受。但比起經濟效益,口味考慮只能說是順水推舟的一件事。

若對某樣事物懷有熱忱,去感知它的本貌似乎成為了一件「必須要去做的事」。上世紀很多愛好者不再滿足於喝「酒廠稀釋過」的威士忌,對木桶裡不加修飾的原酒更感興趣,這是桶強威士忌誕生的原因之一。

加水和純飲從來不是勢如水火的關係。客觀地講,純飲執著於一款酒的本真,加水、加冰、乃至用威士忌調酒則探尋了威士忌在風味上的更多可能性,不存在絕對的對與錯。

「純飲」威士忌並不等於高貴,希望你意識到這一點

很多人加水的出發點或許是為了讓酒更柔和,其實加水本身能使酒更「開放」。所謂的開放是指聞起來、喝起來會出現更多風味元素,並且它們更易被捕捉到。

我們聞到、嚐到的香氣物質本質上是複雜的化學分子,多為醇、酯、酸、酚。這些物質大部分都易溶於酒精,難溶於水。加水後部分易揮發的香氣分子會因為溶解度的改變而逸出,這就是變「開放」的本質。

加水對桶強威士忌的影響尤為明顯,酒精作為風味載體,其佔比越高風味密度也會高(去抽象化地說就是風味濃郁)。對於高酒精度的威士忌來說,純飲或許還不夠,加幾滴水既可以感受風味變化,又能緩解酒精感。

「純飲」威士忌並不等於高貴,希望你意識到這一點

加了冰的威士忌有時會讓香氣分子更加開放。

lawtonmiles

當然除了加水,還有把威士忌做成 Highball 或者乾脆直接拿來調酒的。Highball 這點子雖然並不起源日本,卻是由三得利發揚光大的,與水割(Mizuwari,日語:水割り,是日本流行的飲用烈酒的方式。通常,大約兩份冷水與一份烈酒和一些冰混合。這種做法來自日本燒酒的飲用傳統,但也是一種非常流行的威士忌飲用方式)的思路差不多 —— 儘可能使威士忌喝起來無負擔(Highball 也確實吸引了一波啤酒愛好者,想當年用白州做一杯 Highball 還不過百,不過這又是另一段回憶了)。

至於拿威士忌來調酒,則可能更「打純飲黨的臉」了。雞尾酒最初是為了掩蓋劣質酒的瑕疵感,讓它們更好喝,典型例子如 Old fashioned,那一大塊方糖可並非擺設。威士忌如今的「高貴身份」也不是與生俱來的,在威士忌質量不盡如人意時,你和別人談純飲大機率只會收穫白眼。純飲日益高漲的呼聲與優質威士忌的出現,二者顯著正相關。

「純飲」威士忌並不等於高貴,希望你意識到這一點

一杯 Old Fashioned。

vinepair

純飲從來不是威士忌的特權,真正的純飲老炮明明觸手可得 —— 白酒。沒見過誰往白酒裡面加水加冰吧?倒出來直接喝可不就是純飲嘛!

很多人都有個誤區,似乎只有威士忌和干邑才講究純飲,事實上所有高階、優質的烈酒(注意限定詞)都可純飲。

如果需要品鑑,那麼純飲是當仁不讓的唯一喝法。除此之外,沒必要那麼嚴肅,原教旨主義做派不可取,芝華士兌綠茶也真的沒問題。喝酒嘛,最重要的是開心,自己花錢買的酒想怎麼喝就怎麼喝唄。

「純飲」威士忌並不等於高貴,希望你意識到這一點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