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黃永凱治療奔豚病案例分析:揭秘桂枝加桂湯與奔豚湯的區別

由 經典經方學堂 發表于 農業2021-12-23
簡介2012年3月2日二診,患者服藥後氣短、上腹部憋脹和睡眠較入院前明顯好轉,上頂的次數減少為1日1次,口中再未流清水,後背發涼消失,仍有四肢涼,舌紅苔稍白膩,脈沉滑處方:上方去法半夏加入附子6g,白芍9g,7劑(顆粒劑),每次1包,每日2次,

冶遊史怎麼問診

刁某,女,65歲,內蒙古呼和浩特清水河縣人,於2012年2月23日入院。

主訴:活動後胸憋、氣短10年,加重伴夜間呼吸困難1個月

現病史:患者自訴其於10年前每於勞累後出現胸憋、氣短休息或口服丹參滴丸可好轉,近1~2年不能耐受一般日常活動步行上二樓即氣短明顯,需休息緩解,1個月前患者上述症狀加重並伴有心前區、後背、左手指標刺樣放射痛及夜間呼吸困難,今為進一步診治,就診於我醫院門診,門診以冠心病收入我科。

病程中偶有頭暈、頭疼,無噁心、嘔吐,無視物旋轉感,無耳鳴無視物模糊,無暈厥及一過性黑蒙,無腹痛,有反酸燒心、噯氣無咳嗽,無發熱,精神、飲食一般,小便正常,腹瀉、便秘交替夜間睡眠差,需抬高枕頭約45°才可入睡。

既往史:5年前在附屬醫院查胃鏡提示:慢性淺表性胃炎,查腸鏡提示:慢性結腸炎。否認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病史。否認肝炎、結核、傷寒等傳染病病史,無輸血史,無食物、藥物過敏史。近期未行預防接種。

個人史:出生於原籍,無疫水接觸史及疫區生活史。無吸菸及飲酒等不良嗜好。無化學藥物及毒物接觸史,無冶遊史。 月經及婚育史:已婚女性,17歲初潮,月經期4~7天,月經間隔28~30天,40歲絕經。17歲與一健康男子結婚,婚後生育兩子均體健。

家族史:父母已故,自然死亡,兄妹均體健,否認家族性遺傳性疾病。 體格檢查:體溫36。5℃,脈搏75次/分鐘,呼吸20次/分鐘血壓130/85mmHg,餘略。

檢驗及其他檢查:

入院後急查心肌梗死三項及心肌酶正常;顱腦CT未見異常,

胸片:雙肺間質性改變,心

電圖:竇性心律、心肌缺血

腹部B超:脂肪肝,

頸部血管彩超:雙側頸總動脈硬化、右側椎動脈較左側細,

腦彩超:右側大腦中動脈血流速度減低,

心彩超:左心室舒張期順應性減低,肝腎功能正常,

血脂:總膽固醇7。02mmol/L甘油三酯2。07mmol/L,甲狀腺功能正常,血沉:10mm/h,血常規正常入院後診斷為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心功能II級,慢性淺表性胃炎,腦動脈硬化,高脂血症,慢性結腸炎。 治療:硝酸異山梨酯擴冠、血塞通活血、泮托拉唑抑制胃酸。

2012年2月28日治療後仍有胸憋、氣短,她的主管醫生胡醫生請我開中藥進行治療。我去問診於患者,患者述胸憋、氣短夜間呼吸困難,並且特別指出每次胸憋、氣短前先感覺有一股氣從下腹部沿著肚臍往上走,然後上頂到上腹部,繼而上腹部出現憋脹,後繼續向上頂到胸部,繼而胸部出現胸憋、氣短,出現胸憋、氣短後,繼續向上頂,從咽喉到達口部,然後從口裡不自覺地流出清水。

上述特殊症狀每日數次發作,尤其夜間多出現,已經有10餘年;伴有後背發涼,全身怕冷,四肢自覺涼,無汗,睡眠差。飲食、二便正常,舌紅苔稍白膩,脈沉滑。中醫診斷為奔豚證。

用藥如下:桂枝15g,赤芍6g,吳茱萸6g,法半夏6g,黨參6g,大棗6g,生薑5g,炙甘草3g,姜厚朴6g,炒苦杏仁6g茯苓6g,白朮6g,5劑(顆粒劑),每次1包,每日2次,開水衝後攪勻,溫服。

2012年3月2日二診,患者服藥後氣短、上腹部憋脹和睡眠較入院前明顯好轉,上頂的次數減少為1日1次,口中再未流清水,後背發涼消失,仍有四肢涼,舌紅苔稍白膩,脈沉滑處方:上方去法半夏加入附子6g,白芍9g,7劑(顆粒劑),每次1包,每日2次,開水衝後攪勻,溫服。

2012年3月8日三診,患者服藥後氣短、上腹部憋脹和睡眠明顯好轉,已經不再上頂,但仍感覺下腹部脹痛,口中未再流清水,仍有四肢涼,舌紅苔白膩,脈沉滑右手寸脈大。

處方:桂枝15g,茯苓9g,白朮12g,吳茱萸9g,黨參9g,黃芪15g,大棗6g,生薑5g,姜厚朴6g,炒苦杏仁6g,附子6g,白芍9g,醋三稜9g,當歸9g,醋雞內金9g,焦山楂9g,7劑(顆粒劑),每次1包,每日2次,開水衝後攪勻,溫服。

患者在三診治療中於2012年3月10日因受涼出現頭痛、流清涕、身痛,伴畏寒,得衣被可減。囑加服“風寒感冒沖劑”,每次1袋,每日2次。 2012年3月12日四診,患者加服“風寒感冒沖劑”後頭痛、流清涕、身痛消失,但仍感覺下腹部脹痛,仍有四肢涼,舌紅苔白膩,脈沉滑右手寸脈大。

處方:桂枝15g,茯苓9g,白朮12g,吳茱萸9g,當歸9g,細辛3g,生薑15g,人參9g,姜厚朴6g,炒苦杏仁6g,赤芍9g,附子9g,鹿角膠9g,焦山楂9g,仙茅20g,鎖陽20g,仙鶴草30g,制淫羊藿20g,7劑(顆粒劑),每次1包,每日2次,開水衝後攪勻,溫服。

2012年3月21日五診,患者因氣短、上腹部憋脹和睡眠明顯好轉,感冒症狀消失,而於2012年3月14日出院。本次就診在門診診治。患者在門診希望帶藥返回家裡繼續治療。

處方:四診方14劑。

奔豚氣最早見於《難經·五十六難》,雲:“腎之積名曰賁豚,發於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狀,或上或下無時。久不已,令人喘逆,骨痿少氣。”但《難經》未言治法。迨至張仲景在《傷寒論》則認識到奔豚氣病是由於“燒針”後汗出,針處被寒及水飲所作而致,原文如下“燒針令其汗,針處被寒,核起而赤者,必發奔豚氣從少腹上衝至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壯,與桂枝加桂湯,更加桂二兩”(《傷寒論》第117條)。

黃永凱治療奔豚病案例分析:揭秘桂枝加桂湯與奔豚湯的區別

《金匱要略》更提出奔豚與驚恐受寒水飲、肝鬱化熱有關。

原文如下:“師曰:病有奔豚,有吐膿,有驚怖,有火邪,此四部病,皆從驚發得之。師曰:奔豚病,從少腹起上衝咽喉,發作欲死,復還止,皆從驚恐得之。

奔豚氣上衝胸,腹痛往來寒熱,奔豚湯主之。

奔豚湯方:甘草、芎、當歸各二兩半夏四兩,黃芩二兩,生葛五兩,芍藥二兩,生薑四兩,甘李根白皮一升,上九味,以水二斗,煮取五升,溫服一升,日三夜一服發汗後,燒針令其汗,針處被寒,核起而赤者,必發奔豚,氣從少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壯,與桂枝加桂湯主之。

桂枝加桂湯方桂枝五兩,芍藥三兩,甘草(炙)二兩,生薑三兩,大棗十二枚上五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

從文獻中我們看到“奔豚氣”的主症是“從少腹起,上衝咽喉,發作欲死復還止”。

治療上分為寒、熱兩法,驚恐受寒,當用桂枝加桂湯肝鬱化熱,當用奔豚湯。

本患者自訴胸憋、氣短、夜間呼吸困難特別指出每次胸憋、氣短前先感覺有一股氣從下腹部沿著肚臍往上走,然後上頂到上腹部,繼而上腹部出現憋脹,後繼續向上頂到胸部,繼而胸部出現胸憋、氣短,出現胸憋、氣短後繼續向上頂從咽喉到達口部,然後從口裡不自覺地流出清水。

上述特殊症狀每日數次發作(說明有緩解的時候),尤其夜間多出現,我們看患者說的是否與奔豚氣的主症符合,但是奔豚的主症只是“上衝咽喉”,沒有出現“從咽喉到達口部,然後從口裡不自覺地流出清水這樣的描述,這個症狀出現是什麼原因呢?

我們再看桂枝加桂湯治療的奔豚氣的發病機制是心陽不足,下焦陰寒之邪上犯,為什麼這個患者有“從咽喉到達口部,口裡不自覺地流出清水”的臨床表現呢?乃是陰寒之邪上犯的時候夾有寒飲了,再加用什麼方子呢?

看這個《傷寒論》的條文“少陰病,吐利,手足逆冷,煩躁欲死者,吳茱萸湯主之”和“乾嘔,吐涎沫,頭痛者,吳茱萸湯主之”,結合前文的吳茱萸湯證的解釋,大家就知道為什麼用吳茱萸湯了。

至於桂枝加桂湯中到底是加桂枝還是肉桂?

中醫大師嶽美中認為是加桂枝,一則根據《傷寒論》“氣從少腹上衝心……與桂枝加桂湯,更加桂二兩也”,如果加肉桂,應雲“當加”,不可雲“更加”二則《傷寒論》有“其氣上衝者,可與桂枝湯”,是桂枝原治氣上衝證,若加重劑量,自可治氣上衝之奔豚了。

柯韻伯更讚揚此方說更加桂者,益火之陽而陰自平也。桂枝更加桂,治陰邪上攻,只在一味中加分兩,不於本方內求他味,不即不離之妙如此。”從臨床使用上看當加桂枝。

《經方研習書系:黃永凱經方帶教錄》

【經方學堂】為你分享最精彩中醫文章,分享中醫,推薦經方,學習經方,使用經方,歡迎關注【經方學堂】。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