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我是30歲女孩,喜歡用蠶絲繡花,作品常被人收藏,手指磨出老繭

由 新圖視野 發表于 農業2021-12-21
簡介將來,我會不斷從民間收集各種各樣的老繡品,學習研究和傳承刺繡技藝,希望越來越多的人都關注傳統手工刺繡,喜歡我們當地的特色文化

煮繭抽絲要放什麼

我是30歲女孩,喜歡用蠶絲繡花,作品常被人收藏,手指磨出老繭

#自拍我的故事# 《今日頭條》的讀者、網友們,大家好,我叫孫彩霞,是一名農村女孩,今年30歲了,來自山東省日照市莒縣東莞鎮東山村。在母親的影響下,我從小就喜歡繡花,大學畢業後,我一邊做導遊,一邊利用業餘時間繡花,繡品被雲南、甘肅、四川、福建等地的藏家收藏。(自述/孫彩霞,攝影/明之 2019年12月15日)

我是30歲女孩,喜歡用蠶絲繡花,作品常被人收藏,手指磨出老繭

我的媽媽叫閆秀金(右),今年59歲了,她心靈手巧,繡花非常好。我對手工的記憶是從媽媽小時候給我做鞋子、做肚兜開始的。印象中,她常常拿著剪刀剪出魚兒、小老虎等各種造型,再用針線繡上各種好看的花兒。這是我媽媽給我介紹她繡的荷包。

我是30歲女孩,喜歡用蠶絲繡花,作品常被人收藏,手指磨出老繭

小時候,我常常坐在媽媽身邊,“照葫蘆畫瓢”似的剪出個小的,因為年齡小不太會用大剪刀,所以我的左手上磨起了一個大水泡,慢慢地竟然長在指頭上了,成了一個“老繭”,一眼看上去像一枚肉色的小“鑽戒” ,它也見證了我對手工的記憶。

我是30歲女孩,喜歡用蠶絲繡花,作品常被人收藏,手指磨出老繭

我記得一個木箱子裡,藏著我媽媽年輕時候做的“荷包蝴蝶”和“石榴”,我第一次看見就覺得甚是好看,眼睛一下子就亮了起來,媽媽總是小心翼翼的拿出來看一下,再精心的包起來藏好,說是以後給我做嫁妝的,就是這兩個“荷包”讓我對刺繡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我是30歲女孩,喜歡用蠶絲繡花,作品常被人收藏,手指磨出老繭

2009年,我考上了大學,學的是旅遊管理專業。大學期間,我最盼望的就是寒假,因為冬天我和媽媽可以坐在爐火旁邊,拿出家裡春天養的蠶繭,挑成色好的煮繭抽絲,當一根根細細的蠶絲纏繞線上板上時,心裡無比的快樂。

我是30歲女孩,喜歡用蠶絲繡花,作品常被人收藏,手指磨出老繭

然後,把蠶絲陰乾,再用鹼水煮乾絲,等到絲線根根分明時及時取出。之後再用“豬胰子”白色的汁液,把蠶絲浸泡至乳白透亮,這一個步驟就叫做“練線”。最後把練好的絲線放在陰涼處晾乾,再根據需要,染成五顏六色的蠶絲線。

我是30歲女孩,喜歡用蠶絲繡花,作品常被人收藏,手指磨出老繭

我喜歡坐在暖暖的炕上,繡我最喜歡的荷包,從畫樣稿、打板、粘布,再到一針一線的刺繡,因為是純手工操作,往往一件小小的繡品,通常也得需要三天左右的時間。這不僅僅是對時間的“打磨”,更是對一個人耐性的考驗。

我是30歲女孩,喜歡用蠶絲繡花,作品常被人收藏,手指磨出老繭

我經常從早上就開始做,一直做到深夜,有時忘記了吃飯,忘記了睡覺,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絲線在我手裡上下穿梭,左右翻飛,我感受著手工的溫情,那種靜謐的聲音,對我的內心來說,就是一種享受的過程。

我是30歲女孩,喜歡用蠶絲繡花,作品常被人收藏,手指磨出老繭

隨著對刺繡的喜愛,我慢慢地瞭解到了刺繡的歷史淵源。我傳承的這種傳統刺繡工藝,是“魯繡”的一種。在我們當地,主要是源於民間的傳統“婚俗”,新人辦喜事時,在門簾、被子、枕頭、鞋子等用品上,都會繡上鴛鴦、荷花、鯉魚圖案,這種刺繡蘊含著豐富而獨特的文化內涵和藝術特色。

我是30歲女孩,喜歡用蠶絲繡花,作品常被人收藏,手指磨出老繭

這些年,隨著電腦刺繡的普及,民間手工刺繡因為效率低,不掙錢,多數刺繡手藝人都放棄了這門手藝。因為喜歡,以及更好地傳承和發展刺繡,我經常深入民間收集傳統刺繡藏品,汲取民間刺繡藝術精華。這是我刺繡用的工具。

我是30歲女孩,喜歡用蠶絲繡花,作品常被人收藏,手指磨出老繭

我發現,越是散落在民間的刺繡作品,藝術價值越高,也越有意思。比如魚、蓮花、蝴蝶、蜻蜓等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景物,是刺繡中常用的圖案元素,代表著年年有餘、幸福美滿、情投意合、心想事成等美好的願望。

我是30歲女孩,喜歡用蠶絲繡花,作品常被人收藏,手指磨出老繭

現在我做刺繡已經有五六年的時間了,繡制的作品主要是用綢緞和蠶絲繡成,都是按照“藏品級”作品繡制,可以收藏成品,最貴的一個髮卡賣到了800元,作品也透過網路賣到了全國各地。我的媽媽現在常常看著我透過手機影片就能賣繡品,她很好奇。

我是30歲女孩,喜歡用蠶絲繡花,作品常被人收藏,手指磨出老繭

在所有的繡品中,我最喜歡魚,以及蝴蝶荷包,魚有連年有餘、吉慶有餘、鯉魚躍龍門等寓意,我也給自己起了個網名“傻魚兒”,我想讓認識我的人記得我做的“繡魚”,只要一看到“繡魚”就會想起我。

我是30歲女孩,喜歡用蠶絲繡花,作品常被人收藏,手指磨出老繭

最近這兩年,傳統文化慢慢得以傳承和發揚,特別是民間手藝人,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有的還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我發現,購買我刺繡作品的人,年齡都在30歲到40歲之間,主要以女性居多,這說明作為傳統刺繡手藝正得到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愛。這是我繡的荷包。

我是30歲女孩,喜歡用蠶絲繡花,作品常被人收藏,手指磨出老繭

我身上戴的飾品,帽子都是我自己繡制的。同時,我在堅持傳統繡品風格的基礎上,還開發出了日常生活用品,比如汽車掛件、鑰匙扣、項鍊、包掛等,希望手藝在傳承中得以更好地發展。這是我在工具籃子蓋上繡的作品。

我是30歲女孩,喜歡用蠶絲繡花,作品常被人收藏,手指磨出老繭

我覺得藝術來源於生活,民俗藝術更需要紮根於日常生活。將來,我會不斷從民間收集各種各樣的老繡品,學習研究和傳承刺繡技藝,希望越來越多的人都關注傳統手工刺繡,喜歡我們當地的特色文化。

我是30歲女孩,喜歡用蠶絲繡花,作品常被人收藏,手指磨出老繭

目前,我做傳統手工刺繡還掙不到多少錢,主要是以做導遊掙錢補貼刺繡。這是我和爸爸孫業富、媽媽閆秀金在家裡的合影,我還有一個弟弟,現在已大學畢業,在濟南上班了,他們都非常支援我。歡迎關注《新圖視野》,開啟溫暖世界,感受百味人生。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