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涿州八景之第六篇:督亢秋成

由 尺寸之間有天地 發表于 農業2021-12-12
簡介舊時的督亢秋成也只能委屈成荊軻所攜的畫卷,成為一段故事去流傳

粟菽怎麼讀

曾經去過幾次西何各莊,也曾在高官莊附近的鄉村公路邊上駐足。喜歡聽風吹麥浪的聲音,喜歡看綠綠的麥子、玉米在田地裡生長的感覺,更喜歡收穫的季節。

在西何各莊村北建有寶豐公園,佔地約200畝,公園內建有督亢亭。

站在督亢亭上,撫著尚未陳舊的欄杆,偶爾有風,吹動垂柳的枝條,不大的湖面上層層波紋盪漾開來,村莊裡向外湧溢著歡樂的氣息。

歷史的書卷翻到公元前227年,“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悲壯激昂的曲調似乎能穿透時空而來。圖窮匕見,那圖就是腳下的這片土地。隨著故事的傳唱,使督亢聞名天下。

燕國時期涿州稱涿邑,督亢區域就隸屬於涿邑。

公元前201年,自西漢始置涿郡,轄29縣。

戰國時的督亢大約位於今涿州市東南,跨涿州、固安、高碑店三地,範圍約50裡方圓。

涿州八景之第六篇:督亢秋成

督亢亭

西何各莊的督亢亭據說建於督亢秋成舊址內。

在督亢秋成舊址內,這句話大抵沒錯。這裡應該是屬於督亢區域的核心地帶。

但督亢亭舊址是否在此已無從查證。

在北高官莊村北有一處高崗臺地,上面有商代、西周、戰國遺蹟。而西何各莊也是戰國、遼代文化遺址之一, 位於該村西北約100米處,西距北高官莊約800米。北高官莊、西何各莊兩村距離相近,都有遺址,歷史上應屬同一文化帶。據推測,督亢亭應在這一帶。

涿州史志有人口數量的記載,始自西漢,但未說年代,涿郡有78萬餘人,195679戶。據此可以大致推測當時人口。

遠在戰國時期,涿州督亢腹地的農耕文明已相當成熟。

燕國南部盛產黍稻粟菽,燕國農業工具以石制、銅製為主,且石制農具在數量上佔大多數。從出土的石制農具看多數為磨製工具。在戰國中期,鐵農工具在各地開始使用。燕國在西周時期的糧食作物有黍、粟、稻、粱、麥、豆、麻等,而粟和黍為燕地人民的主要食物。

粟是北方種植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就是現在的“小米”。它的果實形態與黃米相似,比黃米略小,顏色偏金黃。粟的種植約有7000-8000年,在黃河流域廣泛種植。

黍是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實去殼後叫黃米,黃米形態與小米相似,比小米略大,顏色偏淡。

涿州歷來就有督亢膏腴之稱。膏腴,指土地肥美。

督亢區域內支渠四通,富灌溉之利,在戰國時為燕國著名富饒之地。

據古籍載,督亢陂(陂,有三個音,此處應讀bei,平聲,畜水曰陂,或做池塘、水岸)在幽州范陽縣東南十里,徑五十餘里。

督亢陂建立年代不詳,而荊軻所攜的那份督亢地圖,所畫的便是督亢灌區,說明該灌區的建造應當不晚於戰國時期。

《水經注》巨馬河篇也記載有督亢澤。自今淶水拒馬河引出,經淶水縣北,再向東就是督亢澤。督亢澤向東分支過今涿州南,督亢澤向南注入白溝河。

在後來的歷史中,也曾有修渠的記載。

北魏正光二年(521)幽州刺史斐延儁親自勘察地形,修復己荒廢多年的范陽郡督亢渠,溉田百萬餘畝。

北齊乾明元年(560),北齊開督亢渠,置屯田,歲收稻粟數十萬石,北境豐裕。

千年的風雲,彈指間,一一散去。

枝葉黃了又綠,人們來了又去。

舊時的督亢亭早已尋覓無蹤,只化作生澀的文字隱沒於書卷的角落。

舊時的督亢秋成也只能委屈成荊軻所攜的畫卷,成為一段故事去流傳。

繞畦煙綠,阡陌縱橫,粒香鐮影,雞鳴相應。

兒時記憶中的鐮影也已隨著時代遠去。

督亢金秋節,美麗新農村。

督亢秋成,一幅新時代的畫卷,已然以嶄新的面貌展現在世人面前。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