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合浦縣公館鎮,一個客家方言文化名鎮的足跡

由 廖彰華 發表于 農業2021-07-09
簡介公館鎮作為合浦縣和北海市最大的一個鎮,甚至是廣西最大的鄉鎮之一,竟然有關它的歷史文化方面的介紹是鳳毛麟角

公館什麼意思

公館鎮,位於廣西北海市合浦縣東南部,是廣西百強鄉鎮,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公館鎮依山傍海,地勢平緩,土地肥沃,盛產雞嘴荔枝和大月餅,出產煙花和水泥。公館鎮人口眾多(全鎮超過12萬人),城鎮區域面積廣大,鎮上商業繁榮經濟發達。

但是讓我不解的是,有關公館鎮的歷史沿革和歷史文化的介紹資料非常的少,知道公館的現在而不知道公館的過去。公館鎮作為合浦縣和北海市最大的一個鎮,甚至是廣西最大的鄉鎮之一,竟然有關它的歷史文化方面的介紹是鳳毛麟角。少的可憐。

合浦縣公館鎮,一個客家方言文化名鎮的足跡

合浦縣公館鎮,一個客家方言文化名鎮的足跡

合浦縣公館鎮,一個客家方言文化名鎮的足跡

公館鎮,古代屬於大廉縣,大廉縣是在我國古代南北朝時期南朝最後一個朝代陳朝所設定,屬於龍蘇郡;古代龍蘇郡治所在今廣西欽州市浦北縣小江鎮蘇村;而古代大廉縣的縣治在今合浦縣曲樟鄉。

而公館鎮的由來說法有二。其一是當時公館這個地方不是叫公館,是因為在這個地方有一個大廉公館,所以後來人們就習慣地叫這個地方為公館。其二,古代朝廷官員出差辦事,經常往返於朝廷和大廉縣之間,為了方便官員停歇和留宿,在公館這個地方建設專門供出行差事的官員食宿的客館,諸如路室、候館、郡邸、客舍、客館……後來的人們就把這裡叫公館了。

參考一下相關文獻對公館一詞的解釋,《禮記·曾子問》:“《禮》曰:公館復,私館不復。” 鄭玄 注:“公館,若今縣官宮也。” 孔穎達 疏:“公館謂公家所造之館,與公所為者與及也,謂公之所使為命停舍之處。”

合浦縣公館鎮,一個客家方言文化名鎮的足跡

合浦縣公館鎮,一個客家方言文化名鎮的足跡

合浦縣公館鎮,一個客家方言文化名鎮的足跡

走在公館鎮的街巷上,依稀可見一些老舊騎樓,特別是公館的解放路 ,你用心放眼觀看街道兩邊,會有所發現的,看到那些高大氣派、古色古香的騎樓和老房子,你頓然會感受到繁華商業氣息背後,隱藏著厚重的沉甸甸歷史文化韻味,同時你還會聯想到,原來街道兩旁看到還有很多老房子和騎樓,只是因為後來的拆建和得不到應有保護而導致現在的狀況。

在解放路的街邊和和平路到武聖宮(關帝廟?)那段巷子裡,看見有兩口古井,從井牆和井磚上可以看得出它們年代的久遠。

合浦縣公館鎮,一個客家方言文化名鎮的足跡

合浦縣公館鎮,一個客家方言文化名鎮的足跡

合浦縣公館鎮,一個客家方言文化名鎮的足跡

公館木魚,公館木魚是合浦縣和北海市客家地區人們的傳統說唱的一種客家民間藝術,現在已經成了公館客家的傳承文化藝術。公館木魚內容多是處世賢文和警世勸善, 演唱時邊敲邊唱,隨事物而贊祝。是客家民間文藝一朵瑰麗的奇葩。是客家人特有的一種特色的民間藝術文化。聽說已經上過央視,還得獎,被評為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

合浦縣公館鎮,一個客家方言文化名鎮的足跡

合浦縣公館鎮,一個客家方言文化名鎮的足跡

合浦縣公館鎮,一個客家方言文化名鎮的足跡

公館,是一個純客家方言的文化名鎮。整個鎮全部都是說客家話(捱話),過著客家人的生活方式,行為著客家人的風俗禮節,承傳著客家文化和客家精神。除了公館本鎮,附近的白沙、閘口、曲樟等鄉鎮也是純說客家話。從明朝開始,或更早時期,就有大批的客家人南遷到合浦的白沙鎮、公館鎮、曲樟鄉、閘口鎮一帶定居生活,形成了廣西客家人的重要組成部分。

合浦縣公館鎮,一個客家方言文化名鎮的足跡

合浦縣公館鎮,一個客家方言文化名鎮的足跡

合浦縣公館鎮,一個客家方言文化名鎮的足跡

有人說公館是一個千年古鎮,從歷史資料估算,公館鎮的歷史沒有一千年也有七八百年了,從歷史年份上說,公館是一個千年古鎮也不為過,但這還不夠,必須有一定的歷史文物和遺蹟做搭配才行吧!要不到處都是古鎮了。說到古鎮,公館只留下小小的尾巴和依稀的影子。

公館鎮區確實比較大,外來人一般到公館主要是老電影院附近,以及逛解放路和馬江路,其他地方几乎不怎麼逛,也不知道其他地方會不會還有更多的別的歷史文物或古蹟。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