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古人不寂寞:古代玩耍類玩具大盤點

由 大白TWO玩具魔法世界 發表于 農業2021-06-23
簡介早在戰國就開始流行於民間,漢代被推崇為練兵之法,宋朝則出現了有組織的蹴鞠集團,清代更出現了冰上蹙鞠

空竹屬於樂器嗎

會玩,是一門了不起的藝術。會玩,是一種樂在其中的自我征服。古今中外,大千世界諸多繁華,每個時代、每個國家都有屬於自己的玩具文化。本期《古人不寂寞》,小編將帶領大家一起領略古代的玩耍類玩具。

陀螺

古人不寂寞:古代玩耍類玩具大盤點

陀螺,是中國民間最早的娛樂玩具之一。在山西夏縣新石器時代的遺址中,就出土了石制的陀螺,因此,陀螺的歷史至少也有四千年。陀螺最早的成文記載出現在後魏,時稱“獨樂”,宋朝稱“千千”,明朝才正式稱為“陀螺”。

古人不寂寞:古代玩耍類玩具大盤點

古代的陀螺有陶製的、石制的,後來有木製的、塑膠或金屬製的。而且會依據不同的玩法和規則製作成圓柱形的、斧形的等。

撥浪鼓

古人不寂寞:古代玩耍類玩具大盤點

撥浪鼓是一種較為古老的樂器和玩具。主體為一面小鼓,鼓皮多為羊皮,也有牛皮、蛇皮以及紙質的。兩側掛著兩枚彈丸,以便轉動鼓柄是擊打鼓面發出聲響。鼓柄多采用竹製和木製。

早期是以打擊樂器的角色出現於戰國,時稱“鼗”(táo),宋代則廣泛應用於禮樂、商業(賣貨郎手持撥浪鼓招攬客人)以及兒童玩具。

古人不寂寞:古代玩耍類玩具大盤點

阿福

古人不寂寞:古代玩耍類玩具大盤點

阿福是江蘇無錫惠山泥人中家喻戶曉的形象,是根據“沙孩兒”勇鬥妖獅,為民除害的民間傳說所創造的人物,寓意鎮邪降幅。

古人不寂寞:古代玩耍類玩具大盤點

阿福一臉福相,十分可愛。從懷抱物件上,有懷抱金獅、玉兔、元寶、鯉魚、仙桃等眾多形象;從造型上,有大、中、小阿福、團阿福、環洞頭阿福和紫金冠阿福等;從色彩紋樣上,有梅花大阿福、蟹抓菊大阿福、團球花大阿福等。

四喜人

古人不寂寞:古代玩耍類玩具大盤點

四喜人是一種獨有的民間美術造型,由於造型以兩小孩互相顛倒而成,恰巧組成了四孩童效果,故名“四喜人”。也象徵著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以及金榜題名時四件喜事。“四喜人”也有一個以明初江西才子解縉為主人公的美好的傳說。

古人不寂寞:古代玩耍類玩具大盤點

空竹

古人不寂寞:古代玩耍類玩具大盤點

空竹,有胡敲、空鐘、空箏等古稱,也有嗡子、響鈴、轉鈴、老牛、悶葫蘆、風葫蘆、響葫蘆、天雷公公等俗稱,最早是由“陀螺”演變而來。空竹有單輪和雙輪之分,雙輪如腰鼓,單輪則如陀螺,因其輪內空心而有竹笛,故名“空竹”。

古人不寂寞:古代玩耍類玩具大盤點

泥叫叫

古人不寂寞:古代玩耍類玩具大盤點

泥叫叫是一種民間工藝品,主要用於祭祀和兒童玩具。通俗的說是就是一種具有蟲魚鳥獸等眾多造型的可以吹的哨子。製作過程歷經形象創作、選土、和泥、做模具、塑形、晾曬、烘烤、彩繪以及罩油等十多道程式、歷時三天。

古人不寂寞:古代玩耍類玩具大盤點

掛虎與大座獅

古人不寂寞:古代玩耍類玩具大盤點

掛虎、大座獅都是民間傳統的辟邪之物,材料多采用泥土和紙漿,色彩十分鮮亮且對比度強烈,線條多樣且紋路各異。從造型上可揣測,掛虎與大座獅可能來源於中國傳統戲劇中的面具,後被懸掛於門壁之上,驅鬼辟邪消災。

蹴鞠(cù jū)

古人不寂寞:古代玩耍類玩具大盤點

古人不寂寞:古代玩耍類玩具大盤點

蹴鞠是中國歷史上一朵體育奇葩。早在戰國就開始流行於民間,漢代被推崇為練兵之法,宋朝則出現了有組織的蹴鞠集團,清代更出現了冰上蹙鞠。

蹴鞠的濫觴可追溯到十萬年前作為狩獵工具的石球。蹴即腳踢,鞠即外包皮革、內為米糠的球。古人以踢球為活動,有直接、間接對抗和白打等形式,清代中葉逐漸被歐洲傳入的足球所取代。

古人不寂寞:古代玩耍類玩具大盤點

跳繩

古人不寂寞:古代玩耍類玩具大盤點

跳繩已有數千年曆史,是單人或眾人環繩跳躍運動,唐稱“透索”、宋稱“跳索”、明稱“白索”、清稱“繩飛”,民國以後才稱“跳繩”。現今的跳繩基本沿襲了古代的方法與規則。

古人不寂寞:古代玩耍類玩具大盤點

踢毽子

古人不寂寞:古代玩耍類玩具大盤點

毽子也叫毽球、“打雞”,古稱拋足戲具,古代墨客文人也叫它作“燕子”,“踢碎香風拋玉燕”就是對毽子的描述。毽子源於漢代,是由蹴鞠演變而來,有雞毛毽、皮毛毽、紙條毽 、絨線毽等。

古人不寂寞:古代玩耍類玩具大盤點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