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中藥古今研究:吳茱萸

由 神農追隨者 發表于 農業2021-06-21
簡介”24、《新修本草》:“主溫中下氣,止痛咳逆,寒熱,除溼血痺,逐風邪,開腠理,去實不消,中惡,心腹痛,逆氣,利五臟

鹽吳茱萸和制吳茱萸一樣嗎

中藥古今研究:吳茱萸

一、典籍摘要

1、《神農本草經》:“主溫中下氣,止痛,咳逆寒熱,除溼血痺,逐風邪,開腠理。”

2、《名醫別錄》:“主去痰冷,腹內絞痛,諸冷、實不消,中惡,心腹痛,逆氣,利五臟。”

3、《藥性論》:“主心腹疾,積冷,心下結氣,疰心痛;治霍亂轉筋,胃中冷氣,吐瀉腹痛不可勝忍者;療遍身頑痺,冷食不消,利大腸擁氣。”

4、《本草備要》:“潤肝燥脾,溫中下氣,除溼解鬱,去痰殺蟲,開腠理,逐風寒。治厥陰頭痛,陰毒腹痛,嘔逆吞酸,痞滿噎膈。食積瀉痢,血痺陰疝,痔疾腸風,香港腳水腫,口舌生瘡,衝脈為病,氣逆裡急。”

5、《本草拾遺》:“殺惡蟲毒,牙齒蟲匿。”

6、《本草便讀》:“散厥陰之寒,辛苦疏肝降冷濁;燥脾家之溼,芳香治嘔愈寒疼。故疝瘕香港腳相宜,而鬱結飲邪亦效,吞酸胸滿能導以下行, 癖奔豚可用其溫散。”

7、《日華子本草》:“健脾通關節。治腹痛,腎氣,腳氣,水腫,下產後餘血。”

8、《本草乘雅半偈》:“主溫中,下氣,止痛,除溼血痺,逐風邪,開腠理,咳逆,寒熱,殺三蟲。”

9、王好古:“治痞滿塞胸,咽膈不通,潤肝燥脾。”

10、《本草崇原》:“主治溫中下氣,止痛,除溼血痺,逐風邪,開腠理,咳逆寒熱。”

11、《本草綱目》:“開鬱化滯。治吞酸,蹶陰痰涎頭痛,陰毒腹痛,疝氣。”

中藥古今研究:吳茱萸

12、《本草撮要》:“入足太陰陽明厥陰經,功專溫中下氣。得乾薑治吞酸;得黃連、白芍治赤白下利;得茯苓治痰飲。惟損氣動火,昏目發瘡,病非寒滯有溼者勿用。”

13、《本草分經》:“辛苦大熱,疏肝燥脾,溫中下氣除溼,去痰解鬱殺蟲,開腠理逐風寒,治衝脈為病氣逆裡急,性雖熱而能引熱下行,利大腸壅氣,下產後餘血,湯泡去苦汁用。”

14、《本草經解》:“主溫中下氣,止痛,除溼血痺,逐風邪,開腠理,咳逆寒熱。(泡焙用)”

15、《本草經集註》:“主溫中下氣,止痛,咳逆,寒熱,除溼血痺,逐風邪,開腠理。去淡冷,腹內絞痛,諸冷、實不消,中惡,心腹痛,逆氣,利五臟。根∶殺三蟲。”

16、《本草蒙筌》:“主咽嗌寒氣,噎塞不通。散胸膈冷氣,窒塞不利。驅脾胃停寒,臍腹成陣絞痛。逐膀胱受溼,陰囊作疝剜疼。開腠理,解風邪。止嘔逆,除霍亂。仍順折肝木之性,治吞吐酸水如神。厥陰頭疼,引經必用。氣猛不宜多食,令人目瞪口開。若久服之,亦損元氣。”

17、《本草新編》:“主咽塞氣不通,散氣膈冷氣窒塞,驅脾胃停寒,臍腹成陣絞痛,逐膀胱受溼,陰囊作疝剜痛,開腠理,解風邪,止嘔逆,除霍亂。因順折肝木之性,治吞吐酸水如神。厥陰頭疼,引經必用。”

18、《本草易讀》:“溫中下氣,止痛除溼,開鬱化滯,祛痺殺蟲。止心腹之冷痛,除腰腳之痿弱,住胃冷之吐瀉,解遍身之痺痛,下產後之餘血,退心中之吞酸。平轉筋而療香港腳,消水腫而除疝氣。腸風痔血最靈,舌苦口瘡亦效。咽膈不通之疾,胸脅痞滿之 。”

19、《本草擇要綱目》:“溫中下氣,止心痛諸冷絞痛,利痰暖胃,通關節,開鬱化滯。凡濁陰不降,厥陰上逆,咽膈不通,食則令人口開目瞪,陰寒膈塞,氣不得下,此病不已,卒致寒中腹滿膨脹下利。”

20、《長沙藥解》:“主溫中,下氣,止痛,咳逆,寒熱,除溼血痺,逐風邪,開腠理,根殺三蟲。”

21、《得配本草》:“疏肝燥脾,溫中下氣,開鬱化滯。除陰溼,逐風寒。治一切厥氣上逆,厥陰頭痛,嘔逆吞酸,痞滿咽塞,喉舌生瘡,腸風瀉痢,香港腳水腫,疝氣陰毒,心腹諸痛,蟲 疰忤,及產後餘血。”

22、《雷公炮製藥性解》:“主下氣消痰,寒氣噎塞,心腹刺痛,霍亂轉筋,香港腳攻心,止咳逆,逐風邪,消宿食,除血痺,鹽湯炮去毒用。”

中藥古今研究:吳茱萸

23、《神農本草經百種錄》:“主溫中下氣,風寒上逆。止痛,散寒溼之痛。咳逆寒熱,寒邪入肺。除溼血痺,辛能燥溼,溫能行血也。逐風邪,開腠理,辛香散風通竅。”

24、《新修本草》:“主溫中下氣,止痛咳逆,寒熱,除溼血痺,逐風邪,開腠理,去實不消,中惡,心腹痛,逆氣,利五臟。根殺三蟲。”

24、《藥鑑》:“主咽喉寒氣呃塞而不通,胸中冷氣閉塞而不利,脾胃停冷腹痛而不住,心氣刺痛苦悶而不仁。開腠理,消疝氣,止嘔逆,除霍亂。又能順折肝木之性,治吞吐酸水如神。厥陰頭疼,引經必用。更殺寸白三蟲,煎服即出。”

25、《藥籠小品》:“疏肝燥脾,溫中下氣,除溼解鬱。治厥陰腹痛,嘔逆吞酸。善能降濁陰上僭,利大腸壅氣。”

26、《增廣和劑局方藥性總論》:“主溫中,下氣,止痛,咳逆寒熱,除溼,血痺,逐風邪,開腠理,去痰冷,腹內絞痛,諸冷實不消,中惡,心腹痛,逆氣,利五臟。”

27、《證類本草》:“主溫中下氣,止痛,咳逆寒熱,除溼血痺,逐風邪,開腠理,去痰冷,腹內絞痛,諸冷實不消,中惡,心腹痛,逆氣,利五臟。”

28、《珍珠囊補遺藥性賦》:“其用有四∶咽嗌寒氣噎塞而不通;胸中冷氣閉塞而不利;脾胃停冷腹痛而不住;心氣刺痛成陣而不止。”

29、《千金翼方》:“主溫中下氣,止痛,咳逆寒熱,除溼血痺,逐風邪,開腠理,去痰冷,腹內絞痛,諸冷食不消,中惡,心腹痛,逆氣,利五臟。”

中藥古今研究:吳茱萸

30、《馮氏錦囊秘錄》:“大溫,散胸中脾胃寒冷,膀胱受溼,陰囊作疝,久滑冷瀉,陰寒小腹作疼,肝經氣分,脾經血分,然性燥急,陰虛火盛者,大非所宜。”

31、《醫學入門》:“治心腹冷痛如絞,疝痺腸風香港腳攻,霍亂咳逆咽膈飽。”

32、《本草經疏》:“凡脾胃之氣,喜溫而惡寒,寒則中氣不能運化,或為冷實不消,或為腹內絞痛,或寒痰停積,以致氣逆發咳,五臟不利。吳茱萸辛溫暖脾胃而散寒邪,則中自溫,氣自下,而諸證悉除。”

33、《藥性本草》:“霍亂轉筋,胃冷吐瀉腹痛,產後心痛。”

二、現代研究

1、成分:主含吳茱萸鹼、吳茱萸次鹼、吳茱萸新鹼等。尚含吳茱萸酸、檸檬苦素、吳茱萸啶酮及揮發油等。《中國藥典》規定:含吳茱萸鹼和吳茱萸次鹼的總量不得少於0。15%,含檸檬苦素不得少於0。20%;制吳茱萸不得少於0。90%。

2、作用:本品有抑制胃腸運動、抗潰瘍、止瀉、抗心肌損傷、降血壓、抗炎、鎮痛、抗腫瘤、抗血栓等作用。

3、藥理:

(1)中樞神經系統作用:吳茱萸鹼、吳茱萸次鹼、異吳茱萸鹼及吳茱萸內酯對中樞神經系統有鎮痛作用;靜脈注射吳茱萸的乙醇提取物,可使家兔體溫升高,也可提高電刺激兔齒髓引起的口邊肌群攣縮的閾值;吳茱萸水煎能顯著延遲痛覺反應時間;口服吳茱萸有鎮吐作用,與生薑同服,鎮吐作用可被加強。

(2)心血管系統作用:吳茱萸醇-水提取物給麻醉貓靜注產生依賴性升壓效應和提高膈膜的收縮力;給清醒大鼠腹腔注射亦引起升壓。

中藥古今研究:吳茱萸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