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望嶽談丨“三年行動計劃”:先行區建設和黃河國家戰略深度融合

由 大眾網 發表于 農業2023-01-06
簡介《三年行動計劃》總體要求是:按照省第十二次黨代會部署要求,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新舊動能轉換為中心任務,以形成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為主攻方向,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統籌發展和安全,努力在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上走在前、在增強經濟社會發

望嶽有什麼意思

□周學澤

當前,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自貿試驗區、上合示範區等重大戰略疊加集聚,使山東戰略位勢更加凸顯。

1月3日,山東省委、省政府印發《山東省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以下簡稱《三年行動計劃》)。值得關注的是,在該計劃中,先行區建設和黃河國家戰略深度融合。

《三年行動計劃》總體要求是:按照省第十二次黨代會部署要求,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新舊動能轉換為中心任務,以形成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為主攻方向,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統籌發展和安全,努力在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上走在前、在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創新力上走在前、在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走在前,不斷改善人民生活、促進共同富裕,開創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建設新局面。

《三年行動計劃》強調發揮山東半島城市群龍頭作用,打造高質量發展增長極,這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是一致的。2020年1月,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強調,發揮山東半島城市群龍頭作用,推動沿黃地區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質量發展。

山東加強“龍頭”建設,將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和新型城鎮化戰略,加快提升中心城市綜合承載力、輻射帶動力與國際競爭力,以城市群、都市圈為依託構建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格局,構築高質量發展的空間動力系統。到2025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8%左右。

與此同時,《三年行動計劃》也強調“龍頭”與“腹地”共振,要求深化區域交流合作。《三年行動計劃》要求,加強沿黃地區交流合作,深入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建立完善沿黃城市群戰略合作機制,加強與中原、關中等城市群協作發展,探索“共建園區”等跨區域產業合作新模式,建設沿黃達海大通道、現代產業大走廊。發揮黃河流域“出海口”和開放門戶作用,深化沿海港口與沿黃內陸港合作,完善黃河流域海關關際一體協同機制,創新“陸海聯動、海鐵直運”物流監管模式。發揮日照港和瓦日、新菏兗日“一港雙通道”比較優勢,打造黃河流域大宗商品進出海骨幹通道、陸海聯動轉換樞紐。依託黃河流域自貿試驗區聯盟,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行政審批服務、智慧財產權保護、物流運輸服務一體化建設。

先行區建設和黃河國家戰略“融合”發展,其實並不出人意料。設立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和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二者都要求“高質量”;其“綠色低碳”和“生態保護”也有一致性。

從地域空間來看,在落實黃河國家戰略中“發揮山東半島城市群龍頭作用”到“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和北方地區經濟發展的戰略支點”,這是山東“戰略位勢”的提升。

《三年行動計劃》不但注重“東西向”黃河流域九省區合作,而且注重“南北向”與京津冀和長三角甚至粵港澳的合作。《三年行動計劃》要求,深化全方位多層次區域合作。主動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吸引集聚央企、院校總部及分支機構,服務和支援雄安新區建設。主動對接長三角產業和創新梯次轉移佈局,借力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擴大與粵港澳大灣區經貿合作,完善魯港、魯澳、魯臺合作機制,辦好魯臺經貿洽談會,推進海峽兩岸新舊動能轉換產業合作區建設,深化在“一帶一路”建設、金融、貿易、文旅、會展、物流、科技創新等領域合作交流。

《三年行動計劃》不但注重與黃河國家戰略的融合發展,而且注重與自貿試驗區、上合示範區等重大戰略的融合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實施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升級版。支援自貿試驗區探索更多首創式、差異化、整合性制度創新,對標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中歐投資協定等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推動綠色低碳全產業鏈創新發展。探索建立碳排放標準、碳評價制度,推動低碳產品認證。實施綠色低碳領域制度創新成果培育計劃,優先向自貿試驗區聯動創新區、黃河流域自貿試驗區聯盟等區域複製推廣。

高標準建設中國—上合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範區。全面提升區域物流、現代貿易、雙向投資合作、商旅文發展“四個中心”建設水平,深化與上合組織國家在能源等領域貿易投資合作,加快推進上合國際能源交易中心建設。做大做強與上合組織國家貿易量級,加快上合特色專案集聚。

實施《三年行動計劃》,加強區域協作,是以“自強”為基礎的。為此三年行動計劃在“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全國區域創新中心”“縱深推進動能轉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引領農業農村現代化,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聚力用好‘關鍵一招’,建設改革開放新高地”等多個方面加大“自強”。

在科技自強方面,到2025年,萬人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實現翻番,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達到2。6%,基礎研究經費投入佔研發經費投入比重提高到8%左右,成為在全國有影響力的人才集聚高地和科技創新策源地。在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方面,到2025年,“四新”經濟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40%,製造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穩定在30%左右,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50%左右。這些振奮人心的目標,讓人充滿期待。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