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孩子,你可以好好鬧情緒!可以不乖巧!

由 壹心大哥 發表于 農業2022-12-01
簡介”我能理解這些人的看法,但我們是否可曾想過——如果選擇安慰或制止孩子鬧情緒,也就是中斷了孩子自己認知情緒、理解情緒的過程,這對孩子未來的人格形成會有什麼影響呢

軀幹肥胖四肢纖細是什麼病

孩子,你可以好好鬧情緒!可以不乖巧!

引言:本文首發在知識星球【家長互助共修營】,文中所舉的案例來自於1對1指導學員的親身經歷。

本文指出了家長總希望孩子在家“乖巧懂事”背後的真相,並進一步說明了家長不允許孩子在家鬧情緒,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怎樣的影響。

孩子,你可以好好鬧情緒!可以不乖巧!

首先,我給大家分享一個關於孩子在家發脾氣的指導案例。這個案例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但是少有人去思考“孩子哭鬧家長急於制止”意味著什麼,該怎麼應對才是恰當的。

某天夜裡,1對1指導圈子裡的某位媽媽,線上很急迫地問我:

“教練,我女兒今年高一,性格屬於內向高度敏感的孩子,稍微遇到不順心的事,回到家她就會躲在房間裡大哭。

我每次都想盡辦法安慰她,儘量讓她能夠情緒平息下來,可是並不怎麼奏效,有時候還會讓孩子反感,直接衝著我大聲吼叫,我真的無法理解孩子這種“癲狂”的行為……

不過說真的,我的確不願意看到自己孩子難過的樣子,才會好心想去幫她的,結果卻是“好心沒好報”,是不是孩子得了所謂的“躁鬱症”?我現在都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啊?”

孩子,你可以好好鬧情緒!可以不乖巧!

我看到這位媽媽的問題後,先跟她核對了思考這個問題時,她是否能感到焦慮、擔憂、害怕,確認她已經情緒稍微平穩後,我給出了“孩子哭鬧家長急於制止”的解讀——

不好意思!你女兒很正常,我倒覺得真正問題出自於你這個當媽媽的身上!

從剛才的表述中,聽得出你不願意面對女兒難過、憤怒的情緒,這也許跟你自己內在的信念“女孩應該溫柔乖巧”有很大關聯。

我的看法是,在你跟女兒相處的過程中,你把自己的信念投射到女兒身上,期待女兒在家中的言行舉止,符合你的信念標準。比如:不能無緣無故難過、不能衝著父母發脾氣。

所以,你才會想辦法安撫女兒,儘量讓她的哭鬧,能夠快速地被他人平息。你當時的自動化反應就是這樣的。

這種不願意面對“難過”,可能來自於你童年的成長經歷。你不想重溫那種“難過”,不得不用母親角色的權威來制止。

換句話說,你願意跟女兒在家中心平氣和地相處,前提必須是,她不能讓你想起任何不愉快。這才是真正的問題所在!

而那一刻所暴露的真正問題,是你自己還未療愈的身心創傷,是你還未真正面對的自我情緒管理功課。

孩子,你可以好好鬧情緒!可以不乖巧!

為了讓這位媽媽下次遇到類似問題不那麼驚慌失措,內心更篤定一些,我同時也給出瞭如何恰當應對的建議,及個人教養經驗分享——

從你女兒的角度來看,孩子遇到不順心的事感到難過,這是人之常情。回到家中,她內心的需求,也許僅是一個能夠接受她難過的媽媽。

至於,以後遇到類似問題該怎麼辦,你只需要在孩子身邊全然地接受她的情緒,不評價、不安慰、不建議、不指責、不嘲諷……心平氣和地承接孩子的情緒。

等孩子的哭鬧,暫時告一段落,你可以輕輕拍拍她的肩膀說:“女兒,你剛才很難過,是嗎?”。

有些孩子會點頭回應,這說明孩子對媽媽是信任的;有些孩子會逃避正面迴應,用沉默或者否認來拒絕溝通聯結,這說明孩子對父母是不信任的。

如果,女兒對你的信任程度,還無法讓她願意主動迴應。有可能孩子會不理睬你,或者會對你的關懷錶示生氣。

此時,你要學會接受這個事實,並且允許孩子釋放憤怒或冷漠,孩子才能感覺到自己被媽媽包容、被媽媽支援。

這樣孩子就會很快平靜下來,因為痛苦的時候,身邊有人承接了她無法壓抑住的負面情緒。

只要你沒有被孩子的難過、憤怒威脅到,只要你沒有被自己過往的悲傷和匱乏所綁架,你就完全可以承受住孩子的難過、憤怒。

這才是你給孩子最好的心靈禮物,同時也是最適宜的教養行為!

如果,媽媽能夠跟孩子的各種負面情緒共處,那麼,孩子長大成家後,就無須伴侶的和顏悅色或她的孩子聽話服從,以來安慰自己。

所以,我平日裡是很注重孩子的情緒體驗與情緒表達,總會溝通時告訴孩子:

“孩子,你在家中可以不乖,可以好好地鬧情緒,因為你是自由的!如果爸爸說的是假話,你完全可以不理睬我!”

孩子,你可以好好鬧情緒!可以不乖巧!

有人也許會問了:“孩子不開心,父母難道不用去管嗎?”,可能還有人會對我的分析與建議不屑一顧:“孩子都哭得這麼傷心,如果不去安慰一下,這算是負責任的父母嗎?”

我能理解這些人的看法,但我們是否可曾想過——

如果選擇安慰或制止孩子鬧情緒,也就是中斷了孩子自己認知情緒、理解情緒的過程,這對孩子未來的人格形成會有什麼影響呢?

我想這個問題很少有人會去思考,這裡我說一個很常見的生活現象:

一個從小被要求乖巧懂事、不能有任何情緒化行為的人,長大後會委屈自己討好別人。

因為很在意別人是否嫌棄、厭惡自己,所以經常不知道如何健康地拒絕他人!

而且,這種“討好型人格”的成年人,在婚姻關係中通常會透過各種抱怨、煩躁來索取伴侶的接納與理解。

可是,因為隔離了自己真實的感受,也不懂得如何健康表達,總讓對方無法看清其內心的真實需求。

所以,夫妻之間每次溝通時容易引發爭吵,不僅增加了誤解,同時任性地發洩心中的無名之火,讓和睦的夫妻關係慢慢被消耗殆盡……

難道我們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後成為這樣的“討好型人格”嗎?我想,大多數父母都不願意這麼做!

如果,我們能耐心面對孩子的“不乖巧”、“鬧情緒”等行為,就跟當年對待孩子學走路、學說話時的那樣——

我們允許孩子透過體驗情緒來認知和理解情緒,允許孩子在情緒表達方面可以反覆犯錯,可以反覆練習;

等孩子情緒平穩後再找機會與其互動溝通,讓孩子逐漸學會健康表達情緒,和自我調節情緒的方式。

從這個角度來看,孩子每一次“不乖巧”、“鬧情緒”,都讓他有機會練習所學到的技能,從而慢慢掌握情緒理解、表達和調節的能力。

我認為,這樣的教養方式,才是對孩子成長真正的負責任!

最後,我想跟大家說:

如果一個孩子的各種情緒從小被父母接納,被情感灌溉,他們就能長大後清晰地表達自己,並且容易讀懂對方的內心需求,從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作者】壹心大哥,親子溝通教練,心靈成長顧問,1對1指導叛逆厭學的孩子父母,在親子教育與心靈成長領域,發現問題的真相,釐清教養的認知偏差,掌握適合自己的教養方法。

若想了解可吸收的智慧教養方法,可操作的親子溝通技巧,可踐行的心靈成長策略,請私信聯絡。公眾號:壹心大哥(ID:yxdg1974)。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