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除了魯智深的禪杖和秦明的狼牙棒,梁山好漢的兵器,還有幾種可以對付遼國的重甲騎兵?

由 半壺老酒半支菸 發表于 農業2022-10-04
簡介用《紀效新書》的標準來衡量梁山好漢手中的兵器,我們就會發現:要對付遼國騎兵,也就是少數幾件管用,就連智多星吳用手中的銅鏈,也比絕大多數好漢手中的朴刀慣用——除非他們把刀頭橫著綁,做成岳家軍敢死隊用的“麻扎刀”,但是想讓梁山嘍囉像岳家軍那樣面

夢見針預示著什麼

梁山好漢出身各不相同,手中的兵器也是五花八門,對付習慣打敗戰的宋軍還可以,對付實力較弱的田虎王慶也湊合,真正遇到遼兵和方臘軍,就顯得有些不夠看了。

梁山五虎上將中的大刀關勝、雙鞭呼延灼,再加上八驃騎中的金槍手徐寧、急先鋒索超,也沒能拿下耶律得重的四個兒子:

“四對兒在陣前廝殺,絞做一團,打做一塊。”

沒羽箭張清的石子能把缺少盔甲保護的梁山好漢打得頭破血流,但是在真正的疆場廝殺中,就根本不是弩箭的對手了:他的石子從敵將頭盔旁擦過,敵將的弩箭卻射中了他的咽喉,要不是神醫安道全還在軍中,張清就熬不到徵方臘了。

除了魯智深的禪杖和秦明的狼牙棒,梁山好漢的兵器,還有幾種可以對付遼國的重甲騎兵?

大兵團作戰,不同於江湖私鬥,浪子燕青和眉面目焦挺的相撲技術根本就沒有用武之地,戚繼光在《紀效新書》中這樣概括冷兵器時代的短兵相接:

“開大陣,對大敵,比場中較藝、擒捕小賊不同。堂堂之陣,千百人列隊而前,勇者不得先,怯者不得後,叢槍戳來,叢槍戳去,亂刀砍來,亂殺還他,只是一擁齊進,轉手皆難,焉能容得左右跳動?若身上盔甲堅好,就被他戳砍我一下,不能傷入,我就手藝拙,第二下也殺到他身上!”

戚繼光用鮮血凝成的經驗教訓,後來成了剋制倭寇的法寶。用《紀效新書》的標準來衡量梁山好漢手中的兵器,我們就會發現:要對付遼國騎兵,也就是少數幾件管用,就連智多星吳用手中的銅鏈,也比絕大多數好漢手中的朴刀慣用——除非他們把刀頭橫著綁,做成岳家軍敢死隊用的“麻扎刀”,但是想讓梁山嘍囉像岳家軍那樣面對雷霆萬鈞的重甲騎兵而不四散奔逃,那顯然是不可能的。

除了魯智深的禪杖和秦明的狼牙棒,梁山好漢的兵器,還有幾種可以對付遼國的重甲騎兵?

朴刀在古代也叫“著褲刀”,“著褲”不是掛在褲子上,而是用木杆裝在刀身後面一個圓筒裡,就像鄉村的鋤頭、鐵鍬一樣,那個套木杆的筒子就是“褲”。這個名詞很形象,短刀裝木杆,就像把腿伸進褲子,盧俊義的朴刀就是這樣組裝成的。

我們看電視劇裡宋江扛著的那把朴刀,有一個明顯的漏洞,那就是沒有連線刀身與木杆的“刀褲”,別說跟對方的兵器磕碰,就是砍在敵人盔甲上,也會一分為二,手裡攥著木杆的宋江,六尺身軀肯快就會變得不到五尺——腦袋被人拿去記功了。

大兵團作戰,不算真正兵器的朴刀可以說毫無用處,又是在冷鍛甲比較普及的西夏和遼國、金國,一般的制式刀槍根本就奈何他們不得,所以宋朝百姓才會無奈地說:“他有狼牙棒,我有天靈蓋兒!”

除了魯智深的禪杖和秦明的狼牙棒,梁山好漢的兵器,還有幾種可以對付遼國的重甲騎兵?

清代周緯在中國兵器史稿中這樣評價宋朝兵器:

“宋代鐵兵之質料不佳,入墓者早已化為腐鐵,保藏者屢經兵亂,亦皆蕩然無存。”

這不能說不是一個莫大的諷刺:當時號稱科技水平和經濟實力世界第一的宋朝,武器裝備居然不如西夏和遼金精良——冷鍛甲其實是西夏人“發明”的。

沈括在《夢溪筆談·器用》中介紹了冷鍛甲的強悍防禦力:宋朝鎮戎軍將領得到一副,藏在箱子裡當寶貝,宋朝出將入相的魏國公、魏郡王韓琦曾經實驗過,五十步之外,強弩也射之不入。

宋朝的弓弩水平還是可以的,但即使是宋軍引以為傲的弓弩,對重甲騎兵的效果也大打折扣,梁山好漢手中五花八門的兵器,效果就更是微乎其微了——要沒有施耐庵幫忙,可能任何一支遼國地方軍,就能團滅梁山一百單八將,童貫曾帶領宋朝最精銳的二十萬大軍去打被金國打殘的一萬遼兵,結果被人家趕了鴨子。

除了魯智深的禪杖和秦明的狼牙棒,梁山好漢的兵器,還有幾種可以對付遼國的重甲騎兵?

梁山好漢的核心戰鬥力,還得那些因為各種原因落草為寇的原朝廷軍官,也只有他們手中的制式兵器,才有可能在對遼作戰中起到一些作用。

盧俊義大戰耶律四小將的時候,用的就是長槍而非朴刀,因為他十分清楚,用朴刀跟遼將的精良兵器死磕,那就是壽星老上吊——嫌命長了。

我們細看中原與北方步騎兵的對決,就會發現刀槍劍戟的優勢都不明顯,甚至可能還處於劣勢,但是千年以來,好像最後都是北方敗了,這說明只要肯動腦筋,總是可以找到克敵制勝辦法的。

宋朝一直以沒有燕雲十六州所以沒有好馬為藉口,可是朱元璋別說燕雲十六州,連一塊墳地也沒有,最後還不是把王保保攆得抱著木頭遊過黃河、把妥懽帖睦爾攆得連玉璽都丟了?

除了魯智深的禪杖和秦明的狼牙棒,梁山好漢的兵器,還有幾種可以對付遼國的重甲騎兵?

對付鎧甲堅韌的正規軍,別說是石子,就是尋常刀劍也沒啥鳥用,要破重甲騎兵,最好使的是魯智深的禪杖、秦明的狼牙棒,智多星吳用的銅鏈、火眼狻猊鄧飛的鐵鏈如果足夠沉重,也可以構成一些威脅,宋江的朴刀就顯得比較弱雞了。

魯智深的禪杖,秦明的狼牙棒,在《武經總要》中均有記載,只不過魯智深用的,並不像電視演的那樣,是一把有鍬頭和月牙的方便鏟,而更像宋軍制式兵器柯黎棒:

“取堅重木為之,長四五尺,異名有四:曰棒、曰輪、曰杵、曰杆。有以鐵裹其上者,人謂訶藜棒。植釘於上,如狼牙者,曰狼牙棒。”

狼牙棒並非金兵專用,宋軍和明軍也大量裝備,梁山好漢中的魯智深和秦明都是正規軍出身,他們自然會選用比較實用的裝備,對遼作戰,這二位手中的打擊兵器,比林沖的丈八蛇矛和關勝的青龍偃月刀更高效。

除了魯智深的禪杖和秦明的狼牙棒,梁山好漢的兵器,還有幾種可以對付遼國的重甲騎兵?

魯智深的兵器形制,半壺老酒曾寫過好幾篇稿子,這裡就不再贅述,這位種家軍宿將,是不會拿著宋軍的鐵片子去跟遼兵作戰的,這是他與西夏打仗時積累的寶貴經驗。

除了勢大力沉的狼牙棒、柯黎棒,梁山好漢手中還有幾件破甲利器,那就是呼延灼的雙鞭、孫立的單鞭。

竹節虎眼鞭和十二三斤重的水磨八稜銅鞭,在《武經總要》和《中國兵器史稿》中也都有記載:

“鞭其形,大小長短,隨人力所勝用之。人有作四稜者,謂之鐵簡,言方稜似簡形,皆鞭類也。”“宋人之用短兵,微特不重劍,抑且不重刀,如蒺藜、蒜頭、原系羌戎兵器,鐵鞭多節,系襲晉代遺制,連珠三節鞭,亦系胡人器型。”

除了魯智深的禪杖和秦明的狼牙棒,梁山好漢的兵器,還有幾種可以對付遼國的重甲騎兵?

棒和鞭都是破重甲騎兵的利器,吳用的銅鏈和鄧飛的鐵鏈是什麼的東西,到現在還爭論不休,有人說“鏈”就是“鐧”,吳用的兵器跟秦瓊是一樣的。

漢字簡化是一件好事,在掃盲時可以事倍功半,但是簡化之後也會產生許多歧義,比如吳用的“銅鏈”,在原始版本中就不是這麼寫的。

半壺老酒手上有一本註明“中原貫中羅道本名卿父編集”的萬曆二十二年影印本《水滸志傳評林》,這本書中吳用的兵器就寫做“銅錬”或“銅鍊”。

如果是前者,就是“銅鏈”,如果是後者就應該念“銅鐧”,因為年代久遠,後面那一半是“東”的繁體還是個“柬”字,是無法區分的,後世為了簡便,直接將其寫成銅鏈也是極有可能的。

清乾隆二年進士程穆衡在《水滸傳注略》中給出了這樣的解釋:

“錬(鍊)即鐧字,軍器,似劍,有脊而無刃,非鍛鍊字。”

除了魯智深的禪杖和秦明的狼牙棒,梁山好漢的兵器,還有幾種可以對付遼國的重甲騎兵?

這樣一看,我們就明白吳用手中的傢伙為什麼能隔開赤發鬼劉唐與插翅虎雷橫的朴刀了:只有像秦瓊那樣又重又硬的打擊兵器,才能達到這個效果,如果只是一根銅鏈子,吳用就是有高深的內功,也難以把銅鏈使成銅棒。

吳用的銅鐧,平時是吞在袖子裡而不是纏在腰上,在兩軍陣前,吳用的打扮是

“鳧舄穩踏葵花鐙,銀鞍不離紫絲韁。兩條銅鏈掛腰間,一騎青驄出戰場。”

吳用“摯兩條銅鏈”、“手提銅鏈”、“腰懸兩條銅鏈”的描述有很多,如果軟兵器,吳用是不可能手提要掛的,他纏在腰上就行了。

這樣看來,要對付遼國重甲騎兵,吳用的“銅鐧”居然也能派上用場,這就有些搞笑了。

半壺老酒對古代冷兵器瞭解不多,所以最後還得有請讀者諸君發表高見:梁山一百單八將手中的兵器,哪一種殺傷力最大?要對付遼國金國的重甲騎兵,除了魯智深的禪杖、秦明的狼牙棒、呼延灼孫立的鋼鞭、吳用的銅鐧,梁山好漢還有哪些兵器可用?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