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居高聲自遠”,唐代詩人虞世南的《蟬》

由 沙沙小觀園 發表于 農業2022-09-18
簡介小詩《蟬》的詩意和詩人的境界就在:“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蟬的詩意是什麼虞世南

虞世南是南北朝至隋唐時書法家、文學家、他也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的政治家。

虞世南詩作不多,但是有一首小詩流傳至今,寓意深刻。

“垂緌飲清露,

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

非是藉秋風。”

《蟬》作者:虞世南。唐朝

虞世南勤奮好學,性格耿直有才幹。自從為唐朝李世民做事後,和房玄齡一起共掌文翰,成為“十八學士”之一。虞世南雖容貌怯懦、弱不勝衣,但性情剛烈,直言敢諫,深得李世民敬重,時稱“德行、忠直、博學、文詞、書翰”五絕。

虞世南的小詩《蟬》,是一首有心志又有寓意的小詩。

蟬又叫知了,它棲息在樹木枝頭。在中國古代詩文中,可以比喻人的高潔的品德。

在中國古代人的眼中,蟬很神聖,它不僅象徵著高潔、而且通靈君子的性格。

“居高聲自遠”,唐代詩人虞世南的《蟬》

唐初虞世南的小詩《蟬》。

“垂緌飲清露,

流響出疏桐。”

詩人開篇就形象地比喻蟬用來喝露水的嘴巴:“垂緌飲清露”,就好像是古代人的帽子上,打結在頷下的帽纓下垂部分尖尖的,蟬僅僅在用它喝點早晨的早晨清涼的露水。

“居高聲自遠”,唐代詩人虞世南的《蟬》

垂緌飲清露。

蟬悅耳的鳴叫聲此起彼伏,“流響出疏桐”,如山林中梧桐樹下的小溪流水一樣悠揚動聽又長久不停。

小詩動靜結合,優美如畫也如歌。梧桐在古代就是寓意可落鳳凰的樹,而蟬又是寓意君子的高潔。小詩的寓意更上一層樓,詩韻鏗鏘詩意深遠。

“居高聲自遠”,唐代詩人虞世南的《蟬》

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

非是藉秋風。”

在詩人的心境裡,蟬在高高的梧桐樹上,可以把悅耳響亮的蟬鳴的聲音傳得很遠。詩人非常喜歡蟬的這種姿態,蟬在梧桐,寓意著一個高潔的君子,在擇木而棲,才能響亮的自鳴。如果沒有高大的梧桐,蟬也不能發出響亮的蟬鳴聲。

詩人此時有雙重寓意。大唐開元盛世,一代明主李世民就是高大的梧桐樹,而詩人參政議政,經常直諫敢言。

李世民信任虞世南,評價他是:“群臣皆如虞世南,天下何憂不理。”而虞世南的《蟬》用詩的語言形象誇張,比喻深意,蟬有清高獨立不群,蟬鳴響亮因為理直氣壯。而高高大大的梧桐樹,它本來是傳說中鳳凰之棲息的地方,但是在詩人的心意中,蟬也可則木而棲,蟬鳴只有在梧桐樹上才會響亮。

詩人有親身感受,高尚高潔耿直者,選則明君而做事,才會做好自己,更會有好的名聲而“居高聲自遠”。

“居高聲自遠”,唐代詩人虞世南的《蟬》

居高聲自遠。

詩人用更有深意的“非是藉秋風”收尾。蟬在高大的梧桐樹上,蟬鳴響亮持久傳播遠方,不是借用秋風之吹遠,雖有梧桐樹,蟬鳴也不易,正是因為蟬的自己的努力和堅持,這才是最重要的。

小詩《蟬》的詩意和詩人的境界就在:“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居高聲自遠”,唐代詩人虞世南的《蟬》

非是藉秋風。

沙沙小觀園,謝謝完整閱讀文章後,留言評論和點贊關注的友人。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