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海南省構建特色教育體系:優質教育在“此處”更在“遠方”

由 瀟湘晨報 發表于 旅遊2022-07-09
簡介透過競賽活動的催化,海南逐漸培養了一批積極探索資訊科技應用的教學能手,海南省教育廳副廳長邢孔政評價道,“每個學校都有了教育資訊化的‘明白人’”

博鰲地址在哪裡

“同學們,你們知道‘華光礁1號’沉船沉沒在哪裡嗎?”

“我知道!在西沙群島!”

在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縣牙叉鎮港政聯小學,學生們對著教室裡的螢幕,積極回答百里開外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講解員的提問,跟隨著博物館直播鏡頭的移動,“雲”逛博物館。一方螢幕、一根網線,將現代化博物館與鄉村小學緊密相連。

近年來,海南搶抓全國教育裝備綜合改革試驗區、全國教育資訊化試點省建設機遇,強力推進教育資訊化引領教育現代化,一個輻射全省各市縣、連線城鄉各學校的資訊化網路已初步形成。越來越多學生像港政聯小學的孩子一樣,透過網路萬里相連,享受到更加優質的教育。

暢通南與北

資訊化裝置有得用、用得好

歡快的配樂響起,螢幕裡,北京師範大學海口附屬學校音樂教師劉鈺利用教學道具演奏曲目;螢幕之外,三沙市永興學校、北京師範大學海口附屬學校、海口市瓊山區甲子鎮中心小學3所學校近百名學生,同時共享這節精彩的音樂課。

從海口到三沙,承啟南北,跨越山海,隨著海南省中小學校光纖接入實現全覆蓋,各校擺脫了電話撥號上網的困境,架起了溝通遠方的資訊高速公路,像這樣的“三地同步課堂”時常在海南各地“上演”。

得益於教育資訊化發展,位於我國最南端的三沙市永興學校的孩子們,能與海南省名校學生同上一堂課,海島漁民的孩子能享受到城市優質的教育資源。“我剛到學校時,教學裝置比較少,這幾年發展下來,多媒體電視、平板電腦已經成了‘標配’,5G教室也建成了,學生們足不出島就能和名師互動。”永興學校教師吳泉穗感慨道。

為了暢通中小學資訊化裝置的使用渠道,提升使用率,海南採取“兩個統籌”模式——以縣為主的中小學網路資費和資訊化裝置運維資費區域統籌模式。

在“兩個統籌”模式下,各學校資訊化裝置的採購、維修等均由市縣教育局統籌,教育局透過教育資訊化裝置運維統籌專案招標,學校不再承擔資訊化裝置運維服務費用。

透過海南省教育資訊化裝置資產管理與運維統籌大資料平臺,各地各校資訊化資料點對點傳達——學校掃碼報修,平臺實時接單,工程師第一時間上門維修,整個過程最快不到一個小時。

海口市美蘭實驗小學副校長鍾寶對此深有感觸:“以前,學校一臺故障教學裝置從報修到維修要幾天的時間,學校每年還要花費幾十萬元裝置維護維修費用,現在有了統籌平臺,可以做到隨報隨修、免費服務,既方便快捷又省錢!”

海南省電化教育館館長牛新文介紹,按計劃,今年11月1日起,海南省教育資訊化裝置資產管理與運維統籌大資料平臺將對全省各級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及學校正式完全開放,確保全省各地各校教育資訊化裝置有得用、用得好!

變革教與學

培養教育資訊化“明白人”

“海南大學的《水產作物育種學》不錯”“我想學海南工商職業學院的《海南模擬導遊》”……日前,第五批海南省高校精品線上開放課程名單公佈,豐富的課程引得許多師生留言關注。

為推動資訊科技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海南省安排專項建設經費資助線上課程建設工作,並要求各高校配套不低於1∶1的經費資助課程建設,不斷提升課程質量和教學服務。目前,海南高校線上教育已實現全覆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逐漸成為新常態。

教育資訊化帶來的教學變革在中小學階段更為明顯——海南省擁有多媒體教室的中小學校(含教學點)比例達到100%,90%以上的教師和60%以上的初中學生擁有實名網路學習空間,近9萬名中小學教師透過網路平臺開展線上教研活動。

“科學、快捷、便利!”有著十多年教學經驗的海口市第九中學教師杜麗瓊如此評價資訊化與教學的融合,“比如課前,老師在平板電腦上發放課前作業,學生在電腦上作答,系統會快速生成學情資料,以便開展針對性教學。在沒有應用資訊化裝置的班級,老師至少要用半節課或一節課的時間進行摸底,還要花時間分析學情,兩種模式差距甚大。”

杜麗瓊一開始並不能自如運用資訊化裝置,在課堂教學改革之初,許多像她一樣的資深教師乃至青年教師對資訊科技與教學的融合充滿困惑。

如何找到資訊化與教育教學的融合點?海南在以賽促教上尋找答案。

以開展系列主題競賽活動為抓手,海南省組織開展教育資訊化應用主題年、教育教學資訊化評比、中小學資訊科技創新與實踐、教育技術論文評比等各類競賽主題活動。據統計,在海南連續開展6年的“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中,累計14萬人次教師報名參加活動,9萬名教師在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上曬11萬節課,獲得部級優課380節,每個市縣教師“曬課”數均超過40%。

透過競賽活動的催化,海南逐漸培養了一批積極探索資訊科技應用的教學能手,海南省教育廳副廳長邢孔政評價道,“每個學校都有了教育資訊化的‘明白人’”。

在“明白人”的帶動下,海南各地各校初步形成“課堂用、經常用、普遍用”的資訊化教學新常態,教育資訊化特色應用更是多點開花——

三亞市荔枝溝初級中學打造集教研、德育、安全、考務、直錄播、校園廣播等功能於一體的視覺化教育教學管理平臺;

海口市第四中學打造“1+N”同步精品課堂,透過網際網路向同年級學生共享骨幹教師優質課;

文昌中學引入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技術,逐步形成“可感知、可診斷、可分析、可自愈”的新型校園生態……

越來越多的一線教師感慨:“教育資訊化越來越精彩!”

連線城與鄉

開啟未來教育無限可能

四面環山、河流縱橫、叢林莽莽,地處海南島西部熱帶雨林霸王嶺腹地,昌江黎族自治縣王下鄉曾是海南最偏遠、最貧困的鄉鎮之一。如今,走進王下鄉中心學校,光纖網路覆蓋,多媒體裝置嶄新,全然不見偏遠和貧困的影子。

“教育資訊化讓我們這所偏遠的鄉村校不再偏遠。”王下鄉中心學校原校長範冠承說,學校還時常與縣城裡的小學開展同步課堂活動,共享優質師資與課程。

在先行試點基礎上,海南同步課堂的應用正逐步面向全省推廣。目前,海南省共建成355間同步課堂教室,實現全省市縣同步課堂全覆蓋,教育資訊化的觸角延伸至每個鄉鎮、每所村小。

在同步課堂有效應用的基礎上,海南省還衍生出“5G同步課堂”“5G全息課堂”等多種應用模式,使得多元化優質教育資源能夠更便捷地輸送到海島、山區和偏遠農村等地區。

教育資訊化的鑰匙,不僅能為偏遠鄉村學校學生開啟優質教育的大門,而且還開啟了未來教育的無限可能。

“太令人震撼了!老師‘遠在天邊’,又‘近在眼前’!”日前,在瓊海市博鰲鎮中心學校,一節“5G全息課”讓學生唐輝捷直呼“震撼”。

課堂上,遠在海口市的教師譚理川透過全息投屏技術,1∶1還原投影在學生面前,講解小衛星模型的製作與組裝過程,螢幕上的譚理川彷彿就在眼前,雙手一揮,模型分解,手指一點,模型又重新組裝,教學場景生動自然,教具操作不受時間、空間、維度的限制。

2019年起,為進一步探索利用5G通訊等新技術在教育教學上的創新應用,海南省教育廳牽頭,聯合省三大電信運營商等企業共同在試點學校推進“5G+教育”示範應用,包括“5G+同步課堂”“5G+全息課堂”“5G+平安校園”等。

牛新文介紹:“海南正在探索‘5G+教育’的多元應用,5G具有訊號好、覆蓋範圍廣等特點,可將傳統課堂進行延伸擴充套件,還可以把博物館、科技館、學生研學基地等課外豐富的教學資源引入課堂,讓更多學生享受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成果。”

如今,教育資訊化應用之花逐漸綻放在海南校園各角落,更多精彩的故事正在寫就。“教育資訊化的發展對偏遠鄉村學生、學校意義重大。”邢孔政說,下一步,海南省將繼續提升教育資訊化基礎環境,加強資訊科技應用的深度和廣度,讓科學技術持續助力深化海南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推動教育公平和提升教育質量,讓優質教育在“此處”,更在“遠方”。

轉自:《中國教育報》

【來源:貴陽市教育局】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