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松花江上·百年印記|北岸崛起!(上)

由 人民資訊 發表于 旅遊2022-06-26
簡介1985年,松花江公路大橋建設時,高勝利就曾趕著馬車給工地送沙子

松花江公路大橋地鐵通車了嗎

這裡曾是一片灘塗之地,如今已是高樓林立;

這裡曾是一個村莊,如今已是一座現代都市;

這裡曾人煙稀少,如今已是各路人馬競相湧入的未來之城……

影片載入中。。。

江北,松花江哈爾濱段北岸398平方公里的土地,在你不經意的十幾年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這裡有了一個響亮的名字——哈爾濱新區江北一體發展區。

風情萬種的松花江,在哈爾濱奔騰而過時,浪花裡飛出歡樂的歌。

這歌聲,唱出了母親河心底裡的驕傲——江南江北好景色,江南江北共繁榮。

一百多年來,母親河精心滋養著這座城,江南、江北,恰如她的雙子,是她最大的牽掛。

眼見著曾經弱小的一子快速成長,被幸福浸潤的母親河,溫婉地將雙子緊緊擁抱。

松花江上·百年印記|北岸崛起!(上)

崛起的哈爾濱新區

5月25日,“松花江上·百年印記”主題宣傳報道活動採訪團隊走進哈爾濱新區,品讀北岸崛起的故事。

郭猛與橋

每天下班途經松花江公路大橋時,郭猛都會不由自主地降低車速,在車河中儘量觀察這座橋,就像觀察自己的“孩子”,努力尋找他身上蛛絲馬跡的變化。

其實,這就是他的“孩子”呀!

2010年初,郭猛作為專業技術人員考到松北區專案辦,那時,松北區建設闊步猛進。當年5月,作為松花江公路大橋擴建工程現場負責人,郭猛的辦公室就設在了松花江邊。

松花江上·百年印記|北岸崛起!(上)

松花江公路大橋擴建工程現場負責人郭猛

心裡揣著一團火,胸中憋著一股勁兒。早上五點多到工地,晚上十一二點才回家,主橋工程實施了14個月,郭猛有半年時間是這樣度過的。沒休過節假日,每天工程例會雷打不動,冬季不停工。14個月,松花江公路大橋擴建工程主橋建成通車,郭猛說,這樣的速度挺快的。

還有更快的。主橋通車後,要拆除原松花江公路大橋下橋口一跨箱梁,並新建鋼箱梁連線在擴建工程主橋上,從而在保持松花江公路大橋剪刀風格的基礎上,實現江南江北單向通行。

松花江上·百年印記|北岸崛起!(上)

哈爾濱松花江公路大橋

郭猛和他的團隊開啟了24小時不停工的拆橋模式。白天正常上,夜班他和另外一位現場負責人輪流值班。僅用一週時間,頗具難度的箱梁拆除工作完成,為公路大橋擴建工程全線通車搶出了時間。

從2008年起,松花江哈爾濱段上,松浦大橋、公路大橋擴建工程、陽明灘大橋三座橋先後開工建設,2010年,更呈現出三橋同時施工的壯觀景象。郭猛說,那時他心裡暗暗較著勁兒,和其它兩座橋比進度。現在回想起來,他對自己“孩子”的成長速度很滿意,對其它兩座橋的建設者非常欽佩。

松花江上·百年印記|北岸崛起!(上)

陽明灘大橋

——短短三年多時間,三橋橫跨南北,將兩岸同城變成了現實。如今,松花江哈爾濱段共有六座跨江大橋,為江北的快速發展架起通途。更令人欣喜的是,今年5月12日,哈爾濱地鐵2號線一期正式空載試執行,這條過江線路正式執行後,將實現南北兩岸3分鐘暢達。

遷移向北

環境優美的廠院、高大的辦公樓、寬暢的生產車間,位於松北區創新路2077號的哈爾濱焊接研究院有限公司(簡稱“哈焊院”),這幾年發展得很快。

而這快,得益於新廠的建設,得益於由江南向江北的遷移。

2010年4月18日,哈焊院新址建設工程鑽下第一根樁基,這也是哈爾濱科技創新城建設的第一樁。

松花江上·百年印記|北岸崛起!(上)

哈焊院黨委書記、董事長楊玉亭

“在江南的時候,辦公、研發、中試等場地一共2萬多平方米,只有很小的中試生產車間,無法進行產業化。所以,在省市大力建設科技創新城的背景下,哈焊院整體搬遷至松北。”哈焊院黨委書記、董事長楊玉亭告訴記者。新址落成後,面積擴大了4倍多,企業終於可以大展拳腳。

松花江上·百年印記|北岸崛起!(上)

哈焊院內焊花飛濺

10年間,哈焊院已發展成為集研究開發、科技產業、質量檢驗、行業服務四大體系於一體、具有綜合優勢的高科技企業。年產值較搬遷時增加了4倍多。

如果說,哈焊院的北遷是響應政府的號召,福成厚在江北的落子,則是看好了哈爾濱新區的良好發展態勢。

2020年元旦,福成厚江魚壹號松北店在“龍江第一村”開業,這是該企業在哈爾濱的第四家店。其以中國全魚宴博物館主題餐廳為特色,做足龍江寒地魚文化,提升了“龍江第一村”魚生意的文化氣息。

松花江上·百年印記|北岸崛起!(上)

福成厚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成文

“這幾年哈爾濱新區的發展有目共睹,而且哈爾濱人都有到江北吃魚的習慣,所以我一定要在江北開個店。”黑龍江福成厚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成文告訴記者,松北店開業以來,天天爆滿,這表明新區的人氣兒真是越來越旺了。

生意北移,家也北遷。去年,李成文在哈爾濱新區購置了一套房。“目前,在江南江北各有一套房的哈爾濱人挺多的。”李成文說,他的兄弟姐妹也相繼在新區購房,過起“雙城”生活。

——促進哈爾濱發展重心由松花江南岸轉向“攬江入城、兩岸聯動”,構建“一江居中、南北互動、兩岸繁榮”發展格局。省委省政府對哈爾濱城市發展格局的戰略構想,讓哈爾濱新區的發展定位更加明晰。江南“輸出”,江北“匯入”,南北互動中,兩岸繁榮的宏偉畫卷鋪展開來。

家門口淘金

啪嗒啪嗒,伴隨著小孫女輕快的腳步聲,76歲的杜永民開啟了一天的幸福生活。

松花江上·百年印記|北岸崛起!(上)

杜永民送小孫女去幼兒園

小孫女的幼兒園就在他所住的松北街道辦事處湖畔家園小區內,只用了兩三分鐘,杜永民就將孫女送到幼兒園,他騎上腳踏車,沿濱水大道一路前行。

江寬水闊,微風習習,岸邊樹綠花香。在松花江邊生活了50年的杜永民,非常享受眼下這樣愜意的生活。他說,這樣的生活要歸功於松北區的開發建設、歸功於松北鎮金星村的動遷。

2003年,天空中時不時飛過的無人機打破了小村莊的寧靜。“政府來勘探了,咱們村要動遷了。”村民議論著。

2005年,杜永民就開始搬家了。“動遷時回遷房就開工建設,第二年我們就搬到了新家。”杜永民分到了一戶80平方米樓房。當時小區周圍已經建成的建築只有市政府和歐美亞社群,漸漸的,到處都是工地,松北區的建設日新月異。

杜永民看到了商機。他租了一個10多平方米的店面,每天早最2點多就起來蒸饅頭、烤燒餅,賣給附近的建築工地,一天能賣四五千個饅頭和七八百個燒餅。2010年,杜永民用掙到的錢在小區內買了一個30多平方米的商服,並叫回在外打工的兒子,一起開起了飯店。

松花江上·百年印記|北岸崛起!(上)

休閒之餘,杜永民來飯店裡幫忙

這十幾年,杜永民家周邊一棟棟高樓不斷拔地而起,企業的入駐和商品房入住率不斷提升,這也使得杜永民的小濤風味餐館一直不愁客源。

和杜永民一樣勤勞肯幹,且牢牢把握住江北開發建設商機的,還有同村村民高勝利。

松花江上·百年印記|北岸崛起!(上)

高勝利家的生活越來越富足

上世紀80年代,還是菜農的高勝利,買回了村裡的第一輛馬車,既方便把自家菜運到江南賣,又可拉腳貼補家用。

1985年,松花江公路大橋建設時,高勝利就曾趕著馬車給工地送沙子。半夜餵馬,凌晨趕車拉沙子,一天跑8趟,一車能賺5元錢,這一年下來,高勝利成了萬元戶。此後,四輪子、小微型,高勝利家的車動力越來越強,生活也越來越富足。

1999年,高勝利的生意越做越大,運送材料從砂石,增至裝飾材料。搶抓機遇,他一狠心花近4萬元買了一臺大貨車。“這臺大貨車真是買著了!”高勝利說,此後,哈爾濱市政府大樓的建設以及公路大橋擴建、三環跨四環立交橋、大耿家立交橋的建設,他都開著大貨車為專案工地配送沙子。十幾年來,江北專案建設遍地開花,送沙子的同時,他還為其他專案配送建設所需材料。忙碌一年,收入超過10萬元。

松花江上·百年印記|北岸崛起!(上)

高勝利的女兒開起了幼兒園,生活變得越來越美好

如今,安享晚年的高勝利,開起了小轎車。他讓女兒用拆遷補償款開辦了一所幼兒園,“哈爾濱新區建設商機很多,只要肯幹,家門口就能賺錢。”這是高勝利常跟女兒說的話。

——土生土長的江北人,是哈爾濱新區快速發展的親歷者、見證者。從昔日的泥草房,到環境優美的樓房;從泥土裡刨食的農民,到在城市裡搶抓商機的新市民,他們切身享受著江北開發建設的成果,作為新區人的幸福感不斷增強。

(來源:龍頭新聞·黑龍江日報記者 薛婧 李愛民)

本文來源:黑龍江日報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