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萬里長城——中華民族的象徵,世界七大奇蹟之一

由 琚絲桐說文史 發表于 旅遊2022-06-15
簡介長城的建築方法:秦始皇修築萬里長城時就總結出了“因地形,用險制塞”的重要經驗,凡是修築關城隘口都是選擇在兩山峽谷之間,或是河流轉折之處,或是平川往來必經之地,這樣既能控制險要,又可節約人力和材料,以達“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效果

長城位於中國什麼方向

聞名世界的中國萬里長城,是地球上最著名的古代軍事防禦工程,1987年12月,長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是世界中古七大奇蹟之一。長城位於中國北部,東起山海關,西到嘉峪關,全長約8851.8千米,通稱萬里長城。

長城的修建持續了兩千多年

。根據歷史記載,從公元前七世紀楚國築“方城”開始,至明代共有20多個諸侯國和封建王朝修築過長城,

其中秦、漢、明三個朝代長城的長度都超過了5千公里。

如果把各個時代修築的長城加起來,總長度估計超過了5萬公里; 如果把修建長城的磚石土方築一道1米厚、5米高的大牆,這道牆可以環繞地球一週有餘。

萬里長城——中華民族的象徵,世界七大奇蹟之一

長城在各個朝代的建造時間:

先秦時期:

長城最早建築於西周時期。周王朝為了防禦北方遊牧民族儼狁的襲擊,曾築連續排列的城堡“列城”以作防禦。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各個諸侯國為了爭霸互相防守,紛紛在邊境上修築起長城,最早的是公元前7世紀的“楚方城”。其後齊、韓、魏、趙、燕、秦、中山等大小國家相繼修築了長城用以自衛。

其中,秦、趙、燕三國和北方的匈奴毗鄰,在修築諸侯的互防長城同時,又在北部修築了“拒胡長城”。

這時長城的特點是東、南、西、北方向各不相同,從幾百千米到1000—2000千米不等。

秦朝時期:

公元前221年

秦吞併六國統一天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制國家。為了維護和鞏固空前統一的大帝國安全,秦始皇的重大戰略措施之一就是大規模修建長城。秦始皇使用了近百萬勞動力修築長城,佔當時全國總人口的二十分之一,築起了“西起臨洮(今甘肅山尼縣),東止遼東(今遼寧省),蜿蜒萬餘里”的長城。

從此才有了“萬里長城”這一名稱。

漢朝時期:

漢武帝登基後,連續發動多次對匈奴的戰爭,將其驅逐至漠北。並且修復了蒙恬所築的秦長城,此後又修建了外長城,築成了一條西起大宛貳師城、東至鴨綠江北岸、全長近一萬米的長城。

萬里長城——中華民族的象徵,世界七大奇蹟之一

4.隋朝時期:

隋朝兩代統治者先後7次呼叫近200萬勞力,於北部和西北部邊境修築長城、增建城壘。在北魏和周、齊修築長城的基礎上,使東迄紫河,中經朔方、靈武之境,西至榆谷以東的長城、築壘,基本連成一線。2000年之後,調查人員發現了多處隋朝修建長城的遺蹟。

5.兩宋時期:

山西岢嵐境內的長城為北齊、隋、宋三個王朝修築。這是中國首次發現宋代長城。寧夏發現的宋代長城遺蹟,位於固原市原州區戰國秦長城南北兩側。時間跨越千年以上的戰國長城與宋代長城在同一地區並存。

6.明朝時期:

明前期的長城工程主要是在北魏、北齊、隋長城的基礎上“峻垣深壕,烽堠相接。”各處煙墩增築高厚,墩旁開井,增建煙墩、烽堠、戍堡、壕塹,區域性地段將土垣改成石牆。修繕重點是北京西北至山西大同的外邊長城,和山海關至居庸關的沿邊關隘。明中葉百餘年間建成了眾多長城重鎮。後來又重修遼東邊牆“自綿州迤東抵三岔河,又自三岔直抵舊遼陽“。山海關至嘉峪關之間的邊牆重建工程,主要是在長城上騎牆建大量的空心敵樓易以磚石,區域性地段改線重建。

萬里長城——中華民族的象徵,世界七大奇蹟之一

長城的建築方法:

秦始皇修築萬里長城時就總結出了

“因地形,用險制塞”

的重要經驗,凡是修築關城隘口都是選擇在兩山峽谷之間,或是河流轉折之處,或是平川往來必經之地,這樣既能控制險要,又可節約人力和材料,以達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的效果。修築城堡或烽火臺也是選擇在險要之處。至於修築城牆,更是充分地利用地形,如像居庸關、八達嶺的長城都是沿著山嶺的脊背修築。在建築材料和建築結構上以

“就地取材、因材施用”

的原則,創造了許多種結構方法。

長城的建築結構:

長城並不只是一道單獨的城牆,

而是由城牆、敵樓、關城、墩堡、營城、衛所、鎮城烽火臺等多種防禦工事所組成的一個完整的防禦工程體系。這一防禦工程體系,由各級軍事指揮系統層層指揮、節節控制。

牆的結構內容是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而定的,萬里長城的構築方法有如下幾種型別:

1.版築夯土牆;2.土坯壘砌牆;3.青磚砌牆;4.石砌牆;5.磚石混合砌築;6.條石;

7.泥土連線磚。

另外,還有烽火臺、城堡、關城等特殊建築。

萬里長城——中華民族的象徵,世界七大奇蹟之一

總長度測定:

現今人們一般說的長城一般指的是明長城。所稱長城的長度也就是明長城的長度。

國家文物局和國家測繪局2009年4月18日聯合公佈,明長城東起遼寧虎山,西至甘肅嘉峪關,從東向西行經遼寧、河北、天津、北京、山西、內蒙古、陝西、寧夏、甘肅、青海十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156個縣域,總長度為8851。8千米。

2012年6月5日,國家文物局在北京居庸關長城宣佈,歷經近5年的調查認定,

中國曆代長城總長度為21196.18千米。

2020年11月26日,國家文物局釋出了第一批國家級長城重要點段名單。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