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自古文人墨客無數,為何獨喜蘇軾一人?

由 展史館 發表于 旅遊2022-05-20
簡介——《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人生總有風雨,面對時,我行我素,坦然處之,那些榮辱得失又何足掛齒

蘇軾是一個怎樣的文人

讀書的時候,開始接觸各類形形色色的文人墨客的或豪放或婉約,或抒情或寫意的各種詩詞,那時候不知道讀書的妙處,都是為應付老師而背誦,基本是不求甚解,如水過鴨背,讀過即忘。後來讀到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也許是和當年自己的少年輕狂相合,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一句“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彷彿就是自己在仗劍馬上,頭頂旋著禿鷲,身旁跟著獵犬,鄰著千萬鐵騎呼嘯敵陣,心底的豪邁衝頂而起;一句“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又被作者的不服老的豪氣所折服;而那一句“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彷彿看見一道偉岸身軀立於雄關之上,手執彎弓,遙望敵陣,蓄勢出征,深對他為保家衛國家甘拋頭顱灑熱血的家國情懷所敬佩。

自古文人墨客無數,為何獨喜蘇軾一人?

蘇軾

因為此詞,便對作者產生了興趣,瞭解之後,才知道蘇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越是深入拜讀他的文章,越是喜之日甚。而蘇軾一生沉浮官宦,屢遭貶謫,最後還死於歸京途中,但始終不改憂國憂民情懷,讓人心生敬佩,對他的為人更為敬佩和喜愛。

自古文人墨客無數,為何獨喜蘇軾一人?

蘇軾

一喜他的不羈與不拘泥。嘉祐元年(1056年),蘇軾首次出川赴京,參加朝廷的科舉考試,策論的題目是《刑賞忠厚之至論》,蘇軾的《刑賞忠厚之至論》獲得主考官歐陽修的賞識,其文中“皋陶為士,將殺人。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竟讓歐陽修、梅堯臣二公不知其的出處。問蘇軾,蘇軾答道:“何必知道出處!”的確,盡信書不如不讀書,文章自在心中,何必要有出處!

自古文人墨客無數,為何獨喜蘇軾一人?

蘇軾

二喜他的豁達與灑脫。“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人生總有風雨,面對時,我行我素,坦然處之,那些榮辱得失又何足掛齒?“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依然一笑作春溫。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惆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雲。尊前不用翠眉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臨江仙·送錢穆父》”,一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讓人豁然釋懷,既然人人都是天地間的過客,又何必計較眼前聚散和天南地北呢?

自古文人墨客無數,為何獨喜蘇軾一人?

蘇軾

三喜他的有情與重義。“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一句“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道盡蘇軾對亡妻的思念之情。有時人,有些事,雖不經常想起,但也無法忘卻,一旦想起,便是無窮的追憶。《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裡的那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把祝福留給了全天下心靈需要撫慰的人。

自古文人墨客無數,為何獨喜蘇軾一人?

蘇軾

四喜他的雅緻和哲理。“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盡道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萬里歸來顏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好一句“此心安處是吾鄉”!真正的安頓,是內心的安頓。心若有了歸宿,哪裡都是家,隨遇而安,處處皆是故鄉。“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淨無泥,瀟瀟暮雨子規啼。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浣溪沙·遊蘄水清泉寺》”,不要在年華老去之時,去感慨時光流逝,你看看,那門前的流水尚能向西奔流呢!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莫道人已近黃昏,只要乘風破浪,也能達到心中的遠方。

自古文人墨客無數,為何獨喜蘇軾一人?

蘇軾

五喜他的豪邁與家國情懷。“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江月。——《念奴嬌·赤壁懷古》”,從這首詞裡,我讀到了蘇軾一心為國,卻不能建功立業,壯志難酬的感傷和渴望縱橫沙場,保家衛國的家國情懷。“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 密州出獵》”,詞裡字外,都透著蘇軾滿滿的愛國之情,不管何時何地,始終豪情滿懷,戰意盎然,只要國家一聲令下,隨時都可橫刀立馬,為國捐軀。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