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廣東2020年河湖長制工作考核結果出爐,東莞獲評優秀

由 嶺南24小時 發表于 旅遊2022-05-13
簡介關上一扇窗,又打開了一扇門,陳俊貴認為,工業與環境共同發展的理念是華陽湖治理工作的一大特色,為了監督企業行為,河長巡河必須更勤快、更盡責

華陽湖釣魚收費嗎

東莞時間網6月8日訊 上午11時,村級河長鍾領海戴著草帽來到長滿雜草的河岸邊,一邊用手撥開雜草一邊前進,他正在履行巡河的職責。

與此同時,另一位村級河長麥振彪正打算從辦公室出發,卻臨時接到了開會的通知,麥振彪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說:“我要去巡河,幫我請個假。”

做過多年教師的鎮級河長鄭振學保留著“抽查作業”的習慣,“我每週都去村裡的河涌轉轉,突擊檢查,讓他們措手不及。如果我發現有汙染情況,而村級河長沒有上報,就會約談他們。”鄭振學說。

對於東莞河湖長而言,每週至少兩次的巡河工作是“固定安排”,在為時1至2小時的日常巡視中,他們要走遍三五條河涌,一邊察看河涌有無汙染,一邊用相機記錄情況。

近日,廣東省2020年度全面推行河湖長制工作考核結果出爐,東莞獲評優秀。汗流浹背卻依然面露笑顏,東莞1044名河長和33名湖長以自身辛勞守護水清岸綠,捧回了這一彌足珍貴的榮譽。

變化

水清岸綠帶來光明“錢景”

立沙島上,一道電子柵欄攔住了來往車輛,這裡是東莞有名的石化基地,為了安全,立沙島長期與世隔絕。除了入駐島內的企業辦事人員之外,鍾領海是為數不多的“島上常客”。

鍾領海是和安村黨委書記和村委會主任,同時也是和安村4條河涌的河長,自2017年他擔任河長以來,每週都要上島巡河兩次。和安村5。7平方公里的土地,幾乎都留下過他的足跡。2020年,他發現28個問題,包括水草、水浮蓮遮蓋河道,村民亂丟亂倒生活垃圾和農業生產垃圾等,全部得到及時解決。

“對於治河,我最大的感觸是村民的身體變好了。”鍾領海說。

2001年前,新村湧提供了和安村全村人的飲用供水,鍾領海回憶,那時村內經濟以農業為主,新村湧岸邊種植著香蕉,有些村民還搭棚養殖畜類,生活和農業汙水盡數排放河內,儘管如此,村民們依舊每日從河中接水,只做一些簡單的過濾便飲用,長此以往,村民的腎結石發病率越來越高。直至立沙島接通東江水,和安村村民才喝上了乾淨的飲用水。鍾領海說:“水是生命之源,治水就是保護我們自己的身體。”

除此之外,河涌治理還給和安村帶來一筆意料之外的“財富”。

2003年,立沙島被定位為東莞唯一的石化產業基地,昔日貧困的小島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少石化企業慕名而來,沒想到,勸退他們的第一隻攔路虎竟然是水環境。

鍾領海回憶,立沙島開發後,有企業登島考察,看到了新村湧岸邊的那片爛蕉地,淤泥有一腳深,還散發著臭味,頓時減少了投資興趣。

“現在我們的村民就在家門口工作,從住的小區到工廠就15分鐘車程。”鍾領海說。在經過清淤、拆除棚屋、水體淨化之後,和安村的河涌面貌煥然一新,對企業的吸引力增強。現在,和安村的村民們很多在島上就業,每天傍晚,能看到下班的村民們在河岸邊散步、聊天。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麥振彪身邊,他是企石鎮鐵崗村黨總支書記,兼任村內3條河涌的河長。

“優美的生態環境是鐵崗村的優勢。”麥振彪說。鐵崗村背靠蝦公山,旁邊就是東江,可謂依山傍水,其中東引河貫穿其中,形成“兩河一山”的格局。過去,村民們的思想未轉變,一些村內老人認為保護河涌無法產生經濟效應,時常把生活、農業汙水排進河涌,麥振彪大為頭疼。

蝦公山森林公園的建立讓村民們逐漸改觀,隨著企石鎮將蝦公山列為自然生態保護區,並投入4000多萬元開發改造為森林公園後,麥振彪不斷向村民們傳達環境拉動經濟的理念,現在,村內的老人慢慢理解了河長的含義,不文明行為一天比一天減少。

舉措

壓實河湖長履職責任

“有些河長,對自己管理的河道如數家珍、娓娓道來,還有一些河長,問了半天也說不清楚河流的特性、問題癥結,這兩種態度一對比,就能看出履職對河湖長制度的重要性。”東莞市河長辦副主任、東莞市水務局總工程師譚淦標說。

為了壓實責任,東莞在河湖長工作的督察和考核方面下了功夫。

鄭振學是清溪鎮委委員,同時也是清溪鎮鐵場村的鎮級河長,教師出身的他,對“突然襲擊”情有獨鍾。

有段時間,鄭振學拿著相機從辦公室出門,沿著河涌散步,看到垃圾浮游在水面上就拍照存證,然後約談負責的村級河長。

“我覺得河流儲存著鄉愁,我們有責任保持住它最原始的風貌。既然做了河長,就應該認真履職。”鄭振學說,清溪也曾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發展,慢慢地,人們發現這片土地不再水清岸綠,家鄉的歸屬感也逐漸消散。

現在,鄭振學把車放在露天停車場裡,半天不取車,車窗上就有幾滴鳥糞,看到這副光景,他由衷感到欣慰。他說:“這說明我們把幾十年的‘欠賬’追回來了,沒有上下齊心,能做到嗎?”

《東莞市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述職方案》《東莞市全面推行河長制基層河長水質考核評價方案》《東莞市全面推行河長制湖長制約談工作方案》的印發更是用制度把責任落實,督導河湖長制度由“有名”向“有實”轉變。

麥振彪為了巡河,常常把其他工作留到晚上做,他表示:“根據制度,巡河時河長必須親自到場,否則會被約談。”

麥振彪的擔心不無道理,2020年,東莞共有40多名河湖長因履職不到位受到問責處理並全市通報,40名河長或職能部門責任人被約談。

鍾領海也感受到了河長這一身份帶來的沉甸甸的擔子。2019年起,東莞在全省範圍內率先開展“最美河長”評選,經過基層推薦、網路投票、實地考察、媒體公示等環節,選出一批“最美河長”“最美護河志願者”“最美河涌”。鍾領海就在2020年度優秀村級河長名單內。

“宣傳既是壓力也是動力,現在村裡人知道我是優秀河長,對我的期待也更高了。”鍾領海說。

廣東中大新華水環境工程研究院院長、教授吳群河認為,東莞應該積極宣傳河湖長制度,耐心培育全體市民的環保意識,只有新的發展理念深入人心,河湖長制度才會真的“有名”“有實”。

展望

從根本上促進理念轉變

鄭振學提到這樣一個問題,過去,一些人提起山清水秀就會自發聯想到貧窮,認為保護環境會影響經濟發展。

麥振彪也反映,村裡的老人們不理解河長為何巡河,老人們說:“這條河又不是你的,不用這麼費心,為什麼不准我們往河裡倒垃圾?以前沒有這種規矩。”

鍾領海在治理新村湧時,河岸邊舉目望去都是村民自建的窩棚,裡面養殖著雞鴨豬,動物的糞便和河水混為一體,觀感不佳。當他向村民提出要拆除窩棚時,村民們言辭激烈,不配合工作。

治水數年,和河水一起變化的還有幹部和群眾的觀念。鄭振學告訴記者,現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觀念深入人心,幹部們都明白,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麥振彪也說,隨著宣傳力度的加大和排汙管的完善,村裡的老人都用上了現代化的給排水系統,也很少倒生活廢水進河涌了。鍾領海表示,以前那些窩棚養殖戶現在已經不靠農業為生,他們大多在工廠裡工作,收入高了不少,也變得理解、支援河長的工作。

“人們轉變觀念是因為看到了成效,水清岸綠的背後是產業的清潔化和高階化,這有助於提升人們的生活品質和收入水平,只要久久為功,群眾一定能理解。”鄭振學說。

譚淦標認為,現在東莞河湖長制度的推進的瓶頸問題之一在於水汙染防治和水環境改善工作歷史欠賬較多。國考斷面在降雨後偶有出現短時水質超標的情況;河涌整治效果仍不穩固,返黑返臭現象仍時有發生;散亂汙企業死灰復燃的可能性仍然很大,河湖“四亂”問題仍有反覆;河湖生態修復工作仍有待加強。

譚淦標建議:“要繼續推進截汙和汙水處理的基礎設施建設,促進雨汙分流設施、汙水處理裝置等的安裝和使用率。”

吳群河也認為完善截汙工作,擴充套件生活汙水收集管網的使用範圍十分重要。除此之外,他還認為應當篩查內源重點河段,採取適當的措施控制河流內源汙染,以加強鞏固河湖長制度的治理成果。

河長,就是一條河的家長。有了全市1044名河長和33名湖長的守護,東莞的河湖治理定將行穩致遠,愈來愈好。

■河長連線

陳俊貴:

保持華陽湖水質潔淨

是我的第一責任

6月的華陽湖,碧水盪漾,遊人如織,微風拂過岸邊,帶來花草的清香。

不同於“墨水河”變身“清水河”的故事,陳俊貴坦言:“華陽湖已經是東莞河涌治理的標杆了,近年來華陽湖水質基本保持在Ⅲ類水標準。”

對於這樣一條標杆性的湖泊,應該如何管理,使之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陳俊貴認為,保持和提高是當下治理華陽湖的核心任務,這一任務並不比治理黑臭水體輕鬆。

◎肩挑主責

以高度責任心守護華陽湖

陳俊貴是麻涌鎮黨委委員,也是麻涌第三滘(含華陽湖)河長。每週,他要抽出兩到三次的時間,去華陽湖畔巡河,這已經成為他的習慣。

“現在的華陽湖很美,傍晚能看到鷺鳥,只有生態環境好到一定程度,鷺鳥才會選擇在這裡棲息。”陳俊貴說。

這在2013年前是難以想象的,陳俊貴回憶,上世紀90年代,隨著新沙港建成使用,麻涌的區位優勢得到釋放,招商引資活力十足。電鍍、化工、漂染企業聚集,而麻涌居民原來從事的畜禽養殖業也一併發展。隨著工業、農業和生活廢水排進華陽湖,湖水開始發黑發臭,部分河道水質甚至變成了劣Ⅴ類水。

而今情況大變,東莞市民何先生家住中堂鎮,每週他習慣開車前往華陽湖釣魚,“華陽湖裡的魚蝦可以直接撈起來吃,不僅如此,湖邊風景很美,就算空手而歸也心情不錯。”何先生說。

作為河長,陳俊貴巡河有自己的一套辦法。他記得有一次巡河,看到湖面上有細小的泡沫,水體的顏色也有些變化,便立馬帶人排查企業排汙口,最後發現是一家企業因為操作失誤把排汙管接錯管道,讓汙水排進了河涌。

美在河裡,治在岸上。這幾年,華陽湖的企業偷排案例越來越少,這是汙染企業關停整改的效果。不過,企業關停整改意味著地區經濟效應在短期受影響,對於這一憂慮,陳俊貴說:“我們走了一條新路子,經濟得到了持續發展。”

據瞭解,距華陽湖不遠處有一座豪豐工業園,園區內遍佈電鍍、印染、洗水、印花產業。但這些高汙染產業並未影響華陽湖的生態環境,原因在於兩點:首先,園區內企業都通過了嚴格的環保評價標準;另外,基地內配套建設了現代化的電鍍工業廢水處理站及織染工業廢水處理站。

關上一扇窗,又打開了一扇門,陳俊貴認為,工業與環境共同發展的理念是華陽湖治理工作的一大特色,為了監督企業行為,河長巡河必須更勤快、更盡責。在5月31日的東莞強降雨天氣中,多鎮街錄得超過50毫米的降水,陳俊貴便於這一天夜晚前往華陽湖檢視河道排澇情況。

“看現在的華陽湖,就像回到了小時候。”東莞市生態環境局麻涌分局的一名工作人員說,“河湖長制守住了華陽湖,也守住了麻涌人的鄉愁。”

◎聯合共治

民間河長與志願者功不可沒

保持和提高,是陳俊貴一再提到的兩個詞語,在他看來,華陽湖已經完成從黑臭水體到水清岸綠的蝶變,接下來的治理,要依靠多方力量。

年過花甲的王培添退休前是一名政府部門工作人員,退休後,他主動報名參加麻涌民間河長招募,成為華陽湖的一名“編外”河長。

“我們在招募王培添的時候感受到了他身上那股勁兒,他對巡河充滿熱情,同時又敢說敢管,這正是民間河長需要的品質。”東莞市生態環境局麻涌分局的工作人員說。

王培添把巡河當作日常活動,退休後,他幾乎每日去巡河,看到破壞河涌的行為,次次都要制止。王培添做群眾工作經驗豐富,說服群眾時有理有據,不少居民在他的勸導下改正行為,承諾不再往湖中扔垃圾。

除了王培添這樣的民間河長外,華陽湖還有另外一群“守護神”,他們就是護河志願者。

烈日之下,身穿綠色志願者馬甲的護河志願者們大多是大學生,他們戴著手套、手持垃圾袋,沿途拾起華陽湖畔的垃圾,不放過視線範圍內的每一個菸頭、每一張紙屑、每一個塑膠瓶。

“還應該感謝周圍的居民,他們功不可沒。”陳俊貴說,隨著河長制工作的推進,周邊的居民觀念也有所改變,以前有些居民會往湖中排放生活汙水,現在這種情況已不存在。

“行政河長、民間河長、護河志願者、華陽湖周邊居民的聯合共治是保持和提高華陽湖水質的秘訣,只有愛護環境的理念深入人心,水環境才能穩步提高。”陳俊貴說。

■專家觀點

廣東中大新華水環境工程研究院院長吳群河

推行河湖長制關鍵在於頂層設計

廣東中大新華水環境工程研究院院長、教授吳群河認為,現階段東莞治水的難點可分為外部和內部兩方面。

東莞治水外部需要上游地域的積極配合,控制水環境質量達到廣東省跨市河流域交接斷面水質管理目標要求,避免上游輸入過重的水汙染負荷。內部難點則在於全體公民的環保意識依然有待進一步提高,以及存在河流內源汙染。

“目前,東莞市轄區內的全體公民環保意識依然有待進一步提高,隨意向河流拋生活垃圾、部分廠企偷排廢水廢氣現象時有發生,明顯降低了治水效果。”吳群河說。

在河流內源汙染方面,吳群河表示,由於河道長期受到汙染,汙染物沉積在河流底床上,隨著水質變好,這些沉積在河流底床上的汙染物又源源不斷釋放到水中,在相當長的時段內顯著削弱治水效果。

另外,吳群河認為推行好河湖長制的關鍵在於頂層設計。他表示,環境保護是整體社會的責任,並不是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基層河湖長或者一兩個子區域能夠獨立承擔的重任。要推行好河湖長制的關鍵在於頂層設計,從產業佈局、行業發展等方面做好規劃,充分控制環境容量資源利用上線,守住環境質量底線。

吳群河認為,接下來,東莞推行河湖長制度應該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首先,要繼續完善截汙斷源工作,將生活汙水收集管網延伸至居民小區和農村集中居住的村莊。同時,集中精力控制汙水輸送過程中產生的滲漏等問題;其次,應該積極宣傳河湖長制度,耐心培育全體市民的環保意識並加強環保執法,減少偷排、向河道拋撒垃圾等行為;除此之外,還應當篩查內源重點河段,採取適當的措施控制河流內源汙染。

■數讀

東莞河湖長制2020年工作概況

●東莞河湖長多由地方黨政機關“一把手”兼任,“一把手”一星期巡河兩次,每次時長至少半小時。

●2020年,東莞共督辦42條重汙染河涌治理100次,全市河湖巡查隊累計巡查2136條河湖段,河湖治理曝光臺曝光110條問題河涌,各級河長累計巡河超5。56萬次,發現並落實整改問題超2。03萬個,以上資料均比2019年同期有所增長。

●東莞每季度進行一次市級督導,每個月進行一次河長辦督導,每週進行一次鎮級督導。

●2020年,東莞共40多人因履職不到位受到問責處理並全市通報,40名河長或職能部門責任人被約談。

【來源:東莞時間網】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