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鑿壁借光”的匡衡,後來非法侵佔四萬餘畝土地?

由 上觀新聞 發表于 旅遊2022-05-11
簡介不少研究歷史的人感嘆,如果呂不韋被免去相位、回到自己的封地時能知禍躲禍、安分守己,是能夠善終的

照壁借光講的是誰

“鑿壁借光”的匡衡,後來非法侵佔四萬餘畝土地?

呂不韋主持編撰的《呂氏春秋》,集法家、儒家、墨家、農家、兵家、陰陽家思想之大成,可謂一部百科全書。其中有不少為官做人的警句,如“敗莫敗於不自知”“言行相詭,不祥莫大焉”。可是,呂不韋自己並未像《呂氏春秋》中說的那樣做人做事。

類似於呂不韋這樣的人,歷史上還有不少。匡衡家境貧寒,用小刀把牆縫挖大,靠著鄰家透過來的光苦讀奮鬥,終於成了西漢著名的經學家、丞相。成語“鑿壁借光”,說的就是這個故事。

匡衡的學問可謂名聞天下,但他的品行道德則是另一回事。學問成了匡衡利己的途徑和工具,最後“鑿壁借光”之人成了“專地盜土”之徒。非法侵佔的四萬餘畝土地,將匡衡綁上了歷史的恥辱柱。

所謂“聞”者,更要修養品德、涵養心性。名望越高,引誘越大,機會越多,必須保持警戒、端正言行、錘鍊品質。

“聞”者“色取仁而行違”,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私慾膨脹。呂不韋為相,忙著“色取仁”,主編《呂氏春秋》。其實,他最應該認真學學春秋時期的楚國名相孫叔敖。

史書記載,孫叔敖擔任楚國宰相時,官吏百姓都來道賀。有位老人卻穿粗麻衣、戴白帽子,以喪服弔唁他。孫叔敖不視為怪,而是認真請他指教。

老人說:身份高貴但對人驕傲,必會被人民拋棄;地位高而擅權,必遭君王討厭;俸祿多而不知足,必招災禍。孫叔敖聽後恭敬道謝老人,謹記老人教誨。此後,孫叔敖終成一代名相,被《史記》列為“第一人”。

不少研究歷史的人感嘆,如果呂不韋被免去相位、回到自己的封地時能知禍躲禍、安分守己,是能夠善終的。

但研讀史書可以發現,呂不韋是一個不安分的人。他被貶之後,謀利之徒仍不絕於道,“秦王恐其為變,乃賜文信侯書”。秦始皇是千古一帝,能看不清呂不韋的本質嗎?呂不韋看到此信,“乃飲鴆而死”。

欄目主編:龔丹韻

本文作者:洪水

文字編輯:夏斌

題圖來源:圖蟲創意

圖片編輯:項建英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