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根據班固和司馬光記述,項羽隨項梁起兵時很年輕

由 cmoxq42趙小華 發表于 旅遊2022-04-20
簡介考證項羽集團所推行的“弱劉”戰略,還有助於釐清相對模糊的歷史細節,比如鴻門宴事件中,項伯應是銜命談判的使者而非告密者,劉邦受封后即赴南鄭就國,並非於四月和諸侯一起罷兵戲下

李體育後來怎麼樣了

項羽入關後施行削弱劉邦的戰略,透過迫其稱臣、遷其漢中、削其軍隊等一系列舉措,極力壓縮劉邦戰略發展空間,楚漢雙方因此得以維持一年多的相對和平。而隨著項羽東歸,失去武力護佑的

“弱劉”戰略,最終因民心向背而為劉邦破解。考證項羽集團所推行的“弱劉”戰略,還有助於釐清相對模糊的歷史細節,比如鴻門宴事件中,項伯應是銜命談判的使者而非告密者,劉邦受封后即赴南鄭就國,並非於四月和諸侯一起罷兵戲下。

根據班固和司馬光記述,項羽隨項梁起兵時很年輕

根據《史記

·秦楚之際月表》記載,從鴻門宴項劉會到劉邦襲取彭城挑起楚漢戰爭,雙方維持了約一年零四個月的和平局面。這固然與劉邦積聚力量及時局演化有關,但也從側面證明,項羽入關後對劉邦採取的一系列戰略性削弱措施是有一定成效的。這些措施在前人已有涉及,當代的一些學者也從個別方面進行過論述,但較少有人進行系統性關注。研究項羽對劉邦的戰略削弱措施,有助於釐清以下幾個問題:鴻門宴事件中,項伯是告密者還是銜命談判的使者;劉邦受封之後,是四月與各諸侯同時就國還是早已單獨提前就國;劉邦受封前擁兵十萬,受封后軍隊削減至三萬人,削減的軍隊去向何處;主張“計功割地,分土而王之”的項羽集團,為何分封毫無軍功的韓公子成為韓王。

根據班固和司馬光記述,項羽隨項梁起兵時很年輕

筆者不揣淺陋,依據史料對這些問題略作分析,以就教於方家。項羽入關前與劉邦在函谷關已經發生過一次衝突。《史記

·項羽本紀》:“函谷關有兵守關,不得入。又聞沛公已破咸陽,項羽大怒,使當陽君等擊關。項羽遂入,至於戲西。”隨著項羽率諸侯軍破關進駐於戲,圍繞關中地區的主導權之爭剛啟幕就已無懸念。項羽破關而入擊跨了劉邦佔居關中以拒諸侯的信心,讓其認清了雙方的實力對比“固不如也”。

根據班固和司馬光記述,項羽隨項梁起兵時很年輕

項羽集團的

“弱劉”戰略在此背景下啟動。入函谷關前,項羽集團對關中地區已有分配方案,並且這一方案基本無視“先入定關中者王之”的約定,在逼降章邯的過程中,項羽“乃立章邯為雍王,置楚軍中”。立章邯為王既是項羽亡秦戰略的一部分,又反映出項羽集團分割天下的規劃,但這一安置顯然與劉邦佔居關中是有衝突的。在如何處置劉邦的問題上,項羽集團內部擁有較大影響力的兩人分歧明顯,一位是被項羽尊為亞父的范增,一位是項羽的本家長輩項伯。

根據班固和司馬光記述,項羽隨項梁起兵時很年輕

根據班固和司馬光記述,項羽隨項梁起兵時很年輕,

“初起,年二十四”,“籍是時年二十四”;劉邦還軍霸上時“歲在乙未”即公元前206年,依此推算,鴻門宴前後項羽年僅27歲。對這位年輕的統帥,范增與項伯均試圖展現自己的影響力。范增主張對劉邦“急擊勿失”,將其排除在“計功割地”名單之外;項伯主張“不如因善遇之”,實質是逼劉邦稱臣。至於項伯的角色,在《史記·項羽本紀》中被司馬遷刻畫成和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一樣的告密者形象,對此早有學者提出質疑。

根據班固和司馬光記述,項羽隨項梁起兵時很年輕

梁玉繩就稱:

“項伯之招子房,非奉羽之命也,何以言報?且私良會沛,伯負漏師之重罪,尚敢告羽乎?使羽詰曰‘公安與沛公語’,則伯將奚對。”現代學者韓兆琦也認為,鴻門宴“匯合了許多人藝術加工的民間故事”。兩位學者的觀點不無道理。結合《黥布列傳》中的記載,黥布降漢後,“(布)於是乃使人入九江。楚已使項伯收九江兵,盡殺布妻子”,楚漢戰爭時,項伯仍備受項羽信任。倘若項伯在鴻門宴前未經項羽許可而私會張良及劉邦,是洩露軍情之重罪,不可能再受信任。然而鴻門宴後項伯在楚軍中仍受重用,照此分析,其與張良乃至劉邦會面,邏輯上應是銜項羽之命勸其臣服,絕非私會。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