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刷屏了!萬科年度優秀新員工,竟然不是人類?

由 北晚線上 發表于 旅遊2022-03-18
簡介“崔筱盼“今年2月1日正式“入職”,在系統演算法的加持下,它很快學會了人在流程和資料中發現問題的方法,以遠高於人類千百倍的效率在各種應收逾期提醒及工作異常偵測中大顯身手,而在其經過深度神經網路技術渲染的虛擬任務形象輔助下,她催辦的預付應收逾

在萬科總部工作有前途嗎

請珍惜還能和同事內卷的日子,因為Ta至少是個人類。

萬科年度優秀新員工, 竟然不是真人?

最近,萬科集團董事會主席鬱亮發的一條微信朋友圈,刷屏了。

鬱亮在微信朋友圈發了一則訊息:“祝賀‘崔筱盼’獲得了2021年萬科總部優秀新人獎,她催辦的預付應收/逾期單據核銷率達到91。44%。”

鬱亮祝賀萬科員工獲得年度優秀新員工被商界大佬傳來傳去、持續發酵,因為崔筱盼不是真人!而是小冰框架孵化的又一個虛擬人,並已在萬科集團財務部悄悄工作了十個月。

刷屏了!萬科年度優秀新員工,竟然不是人類?

刷屏了!萬科年度優秀新員工,竟然不是人類?

這位新人名叫“崔筱盼”,是萬科首位數字化員工。“崔筱盼“今年2月1日正式“入職”,在系統演算法的加持下,它很快學會了人在流程和資料中發現問題的方法,以遠高於人類千百倍的效率在各種應收/逾期提醒及工作異常偵測中大顯身手,而在其經過深度神經網路技術渲染的虛擬任務形象輔助下,她催辦的預付應收逾期單據核銷率達到91。44%。

而鬱亮所提到的沈向洋博士以及小冰團隊,則是去年從微軟分拆出來的人工智慧小冰業務。

2020年7月份,,微軟正式宣佈,將人工智慧小冰業務分拆為獨立公司運營。與此同時,微軟宣佈委任前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沈向洋為新公司董事長。

去年11月24日,微軟中國與小冰公司在北京宣佈達成戰略合作伙伴關係,面向廣大ToB重點行業客戶,聯合推出一系列人工智慧+雲計算商業化解決方案。首批微軟和小冰共同聯合推出的解決方案將覆蓋人工智慧金融、人工智慧汽車及人工智慧內容生產等三個垂直領域,今後將不斷拓展至更多垂直領域。

不僅萬科,碧桂園造房子也開始不用真人了。

刷屏了!萬科年度優秀新員工,竟然不是人類?

刷屏了!萬科年度優秀新員工,竟然不是人類?

虛擬人已經走向現實

據中金公司研報,虛擬人是多技術結合、以身份或功能擬人的虛擬形象;行業發展經歷“起步期-探索期-成長期”三大階段,以技術和內容為內部因素,渠道和使用者為外生動力進行迭代與升級。行業起步於2007年,首個音樂軟體“人形”化身“初音未來”出現,成為現象級虛擬人;在探索期(2017-2019年),由於渠道進展和使用者基礎不同,國內外發展分野,國內二次元圈層使用者崛起,資本逐步入局,但虛擬偶像生命週期仍相對短暫。2020年以來,行業發展步入成長期,國外虛擬人商業化路徑獲得初步驗證並探索B端量產,國內多元社交渠道日益成熟,技術與內容逐步補齊。

中金稱,將虛擬人分為人格型及功能型兩類,對應在應用場景上:人格型虛擬人透過虛實融合再造內容與社交,深入廣告營銷、娛樂內容和虛擬社交等多場景;功能型虛擬人則能夠透過“技術+人形”實現效率及體驗升級,提供更高效的數字化解決方案,代替真人完成不可能場景中的生產需求。從產業鏈發展上看,虛擬人行業產業鏈正圍繞虛擬人的生產、運營、分發渠道和應用場景展開,在技術領域,參與者分別從全棧式技術服務、垂類技術模組切入;在內容方面,產業鏈上游IP持有方(內容IP或藝人IP)提供虛擬人的人格來源,中游虛擬人運營方實現孵化和培養,下游渠道和應用方開拓社交、直播、企業服務等線上線下場景落地。

國盛研報稱,虛擬人是以數字形式存在的,具有人的外觀、特點、行為,依賴顯示裝置展示的虛擬形象。簡單來說,虛擬人就是讓使用者感覺到人格的數字形象。當下,虛擬人可以扮演多種角色,包括虛擬主播、虛擬偶像、虛擬記者、虛擬助手等等。

國盛證券將虛擬人作以下四種分類:服務型虛擬人(PGC+功能型)、虛擬偶像(PGC+IP價值)、數字化身(UGC+功能型)、創作載體(UGC+IP價值)。

服務型虛擬人為使用者提供擬人化的社會服務。相較於聊天機器人、數字助理和數字人,服務型虛擬人的優勢在於高精度建模與人工智慧使得其能更大範圍地承接社會工作。從影視到金融再到遊戲,虛擬人可以承擔多種服務型角色,為使用者提供智慧高效的人性化服務。新華社的虛擬記者、央視的虛擬手語師都屬於此列,這些工作需要人的形象,成為了服務型虛擬人很好的落地場景。

虛擬偶像是透過科技手段展現的虛擬形象,有著自己的人設。虛擬偶像也可以舉辦的演唱會、直播,發行周邊產品,參與商品代言,甚至參與影視劇中扮演角色。

服務型虛擬人和虛擬偶像類都是依靠專業團隊製作、運營,更好的增強平臺和使用者間的互動,近年來MCN的崛起使此類虛擬人有更多的變現通道和商業模式,成為新媒體、抖音等“新寵”。整體而言,此類虛擬人基於PGC,製作精良但生態相對封閉,製作和運營的過程透過自有團隊或外包完成,虛擬人的“靈魂”由主辦方定義、製作平臺打造。

虛擬化身(Avatar)從遊戲“捏臉”發展而來,給使用者帶來高度沉浸。未來虛擬化身Avatar除了在遊戲應用得風生水起,還能促進社交活動網路化。虛擬化身能夠增強使用者代入感,同時能夠滿足虛擬應用場景。

(原標題:驚呆打工人!萬科年度優秀新員工, 竟然不是人類?)

流程編輯:TF063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