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中華武術之鄉、民間藝術之鄉,佛山市禪城區眾多知名旅遊景點

由 徽燕南居 發表于 旅遊2022-03-04
簡介東華里在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福賢路,100多年前,佛山城裡的“第一街”,原名“伍楊街”,是佛山現存最完整的清代莊宅式府第建築群組,具有典型的嶺南民居建築風格,以清初聚居此地的楊族和伍族姓氏命名,其後兩族相繼衰落,房產逐漸轉賣與他姓,至清乾隆年

佛山禪城有什麼景點

禪城區,隸屬廣東省佛山市,佛山市五個行政轄區之一,全國百強區第16名,是佛山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位於廣東省中部,佛山市中心城區。禪城區的祖廟街道原名佛山鎮,是中國古代四大名鎮之一、天下四大聚,嶺南文化發源地之一和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聞名的武術之鄉、成藥之鄉、民間藝術之鄉,密集地儲存著8個歷史文化街區。佛山禪城,明清時期,是中國南方最大的商品集散中心,被列為全國“四大聚”(北京、佛山、蘇州、漢口)之一。禪城區是粵劇發源地,嶺南文化發源地之一。

01

東華里

東華里始建於清初,原名“楊伍街”,至清代乾隆年間改為今名。因歷來都是官家富戶所居,故無論建築形式或室內裝修,均極為講究,其古建築群保留有清代各時期風格各異的建築,是廣東省內儲存最完好、具有珠江三角洲典型風貌的清代古街道,對研究珠江三角洲建築史及居住習俗具有重要的價值。

中華武術之鄉、民間藝術之鄉,佛山市禪城區眾多知名旅遊景點

東華里在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福賢路,100多年前,佛山城裡的“第一街”,原名“伍楊街”,是佛山現存最完整的清代莊宅式府第建築群組,具有典型的嶺南民居建築風格,以清初聚居此地的楊族和伍族姓氏命名,其後兩族相繼衰落,房產逐漸轉賣與他姓,至清乾隆年間更名為“東華里”,至嘉、道年間,遷入駱氏家族,該族的駱秉章當時在朝中為協辦大學士、四川總督,曾對該裡後半段北側宅第大加修葺改造,屋宇更為規整美觀。

中華武術之鄉、民間藝術之鄉,佛山市禪城區眾多知名旅遊景點

東華里全長112米,街首閘門樓尚存道光二十三年(1843)的石刻街額,街道寬闊暢順,花崗石鋪砌的路面潔淨平整。街內兩旁的宅第儼然清代舊貌,因歷來是官家富戶所居,故無論建築形式或裝修,均極為講究,門房高大,石砌臺階,門牆多為水磨青磚結砌;室內的廳堂裝飾亦不俗,多有木雕屏風、花架及隔扇等高檔設定。街之前段為互相毗連的屋宇,其中尚存“伍氏宗祠”、 “招氏宗祠”、 “招雨田祠”及招氏“敬賢堂”等建築物;街後段兩旁各有小巷四條,巷內為宅第後三進的住宅,排列整齊,格式統一,均鍋耳式封火山牆,“三間兩廊”式平面佈局,室內設定除個別略有改動外基本為舊貌。

02

佛山市中山公園

佛山市中山公園位於市區東北部汾江河畔,是一個集宣傳、展覽、科普、娛樂、飲食、休閒、於一體的綜合性公園。該園始建於1928年,當初僅0。5公頃,是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而建成的紀念性公園。1958年,公園擴建,在其西北部挖湖堆山,形成秀麗湖及駱駝山景觀。80年代,公園再沿周邊擴建,在北邊及南入口擴大面積。現公園佔地面積31。2公頃。其中水面12。5公頃,佔整個公園面積的40%。

中華武術之鄉、民間藝術之鄉,佛山市禪城區眾多知名旅遊景點

佛山中山公園位於佛山市禪城區祖廟街道東北部汾江河畔,是一個集宣傳、展覽、科普、娛樂、飲食、休閒、於一體的綜合性公園。始建於1930年,是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而建成的。

中華武術之鄉、民間藝術之鄉,佛山市禪城區眾多知名旅遊景點

該園佔地32公頃(其中水面10。8公頃,綠地21。2公頃),形成了以廣闊水景和豐富綠化為特色的園林景觀。園內分南門廣場區、歷史文化區、老年活動區、草坪區、湖區、兒童遊樂區、動物觀賞區、觀賞休憩區等九大景區,各景區疏落有致,情景交融。

中華武術之鄉、民間藝術之鄉,佛山市禪城區眾多知名旅遊景點

有香樟古韻、紅巖飛瀑、綠茵春暉、牌樓映秀、孔橋映翠、精武雄風、蒲影長堤、十里荷風、芳諸花汀、錦鯉戲水、麗湖波光、丹鳴晨曦、碧波飛虹、晴筠蟬唱等十多個。各景點以傳統造園手法和現代造園手法相結合,因地就勢、質樸自然,使遊人興趣盎然,流連忘返。 園內的兒童遊樂專案豐富多彩,有歡樂廣場、碰碰車、海盜船、自控飛機等娛樂設施,各個年齡段的兒童均可在這裡找到無窮的樂趣。園內的動物園佔地6500平方米,共有46種325只珍禽異獸,每逢節假日、週末都可欣賞到精彩的動物表演,如:大象跳舞、小猴挑水、鸚鵡認字、小狗爬竿等。

03

佛山孔廟

佛山孔廟在市區祖廟路祖廟大院內,舊稱尊孔會。是清末宣統三年(1911年)本地一批尊孔士紳集資所建,屬小型紀念性建築物和尊孔活動場所,而並無依照一般文廟之制。原建築包括孔聖殿、招待室、治事室、小亭以及荷池花園等計置,佔地紅2000平方米。

中華武術之鄉、民間藝術之鄉,佛山市禪城區眾多知名旅遊景點

佛山孔廟在祖廟大院內,舊稱尊孔會。是清未宣統三年(1901)本地一批尊孔士紳集資所建,屬小型紀念性建築物和尊孔活動場所,而並無依照一般文廟之制。原建築包括孔聖殿、招待室、治事室、小亭以及荷池花園等計置,佔地2000平方米。現僅孔聖殿一單體建築儲存尚好外,餘均蕩然無存。

中華武術之鄉、民間藝術之鄉,佛山市禪城區眾多知名旅遊景點

孔廟,建築面積近300 平方米。該殿室內神龕置有“孔子石刻像”,是按山東曲埠孔廟的孔子石刻像拓本重刻在左右兩壁之上,嵌有《孔子廟堂碑》石刻,為唐代著名書法家虞世南所書碑記拓本翻刻,上有翁方綱的考記題跋。原藏於李可瓊“七十二窗樓”,由其名人送出;殿內的明間還有大型雕花硬木隔扇屏風,無形制碩大而又清雅脫俗;該殿前簷明間簷柱花崗石柱礎亦很有特色。

中華武術之鄉、民間藝術之鄉,佛山市禪城區眾多知名旅遊景點

1980年一來,佛山在全國的高考中更是異軍突起,祖廟專設狀元榜以激勵後人發奮學習,並在此開設兒童開筆典禮儀式。開筆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對少兒開始識字習禮節的稱謂,是作為少兒進入人生學習階段和貫通教育心理學的啟蒙教育紀念形式。祖廟的開筆典禮已經開辦多年,珠三角不少家長學校都選擇祖廟為小孩舉行開筆典禮。

中華武術之鄉、民間藝術之鄉,佛山市禪城區眾多知名旅遊景點

首先參加開筆典禮的小孩排好隊,在樂聲中由老師引領步入孔聖殿,在殿裡接受啟蒙老師關於尊師重教孝順父母的訓導。並由老師教寫“學業進步”的描紅條幅,然後每個小孩手摸孔廟內的文筆合影,參觀佛山狀元榜,手拿“學業進步”的吉祥語到吉祥樹下許願;共同擊敲啟智鍾,取狀元井的水用狀元巾洗臉,接下來便由啟蒙老師用硃砂為開筆者開智(痣),最後穿上博士袍集體合影。整個開筆典禮儀式節奏鮮明,意義深遠。

04

其他景點

南風灶窯址

在廣東省佛山市石灣鎮日用陶瓷三廠西南角鎮崗上,窯體依山勢向南伸展而緊靠東平河畔,因窯向正南,故稱。是明代正德年間(1506~1521)始建,沿用400餘年,今仍在使用的國內罕見的古龍窯。

通濟橋

在佛山有著悠久的歷史意義,是佛山最早興建的第一座大木橋,據專家考證,該橋早期由鄉民集資修建的木質人行橋。通濟橋橫跨洛水河,北連金魚街,始建於明代,分別於嘉靖38年(1559年)、隆慶2年(1568年)、萬曆9年(1581年)三次重修。天啟六年(1626)戶部尚書李侍問再次發起募捐重修,取名“通濟橋”取其“必通而後有濟也”之意。

禪城區博物館

是地方性綜合博物館,於2008年3月21日正式掛牌,下轄廣東省四大名園之一的佛山樑園,廣東粵劇博物館、鴻勝武術館等文物旅遊景點,館藏以各個歷史時期的佛山地方文物為主,兼陶瓷、書畫、玉器、木雕等民間風俗文物。

梁園

是佛山樑氏宅園的總稱,主要由“十二石齋”、“群星草堂”、“汾江草廬”、“寒香館”等不同地點的多個群體組成,規模宏大,主體位於松風路先鋒古道。梁園由當地詩書畫名家梁藹如、梁九章、梁九華及梁九圖叔侄四人,於清嘉慶、道光年間(1796-1850)陸續建成,歷時四十餘年。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