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電視劇裡買個包子,隨手放下一錠銀子就走這種情況真的存在嗎?

由 城市那事兒 發表于 旅遊2022-02-02
簡介但是如果古代人去商行這種需要花很多錢的地方,則一般會用上銀子,老闆看到客人留下一錠銀子就會眉笑眼開,因為一錠銀子不知道夠自己給工人多少天的工錢了

正陽步行街的銀樓銀子可以買嗎

大家都有看過不少的古裝電視劇,劇中經常會出現一種場景,就是大戶人家的公子小姐,在市井街道的小攤上買幾個肉包子,買幾樣好玩古怪的小物件時,他們不屑於跟低下的賣家說話,或者覺得跟商家討價還價太麻煩,通常便會吩咐丫鬟直接拿出一錠銀子給賣家,然後豪氣地對賣家說“不用找錢了。”隨後就拿著東西轉身離開。那麼事實上在古代的歷史當中,這種場景是真實存在的嗎?

電視劇裡買個包子,隨手放下一錠銀子就走這種情況真的存在嗎?

首先讓我們先了解一下古代常用的貨幣(比如銅錢,銀錠)分別對應是現今的多少塊錢呢?其實這個問題沒有明確的標準,一方面是要看是在古代的哪一個朝代,在各個時期銀子和銅錢的購買力各不相同,第二個方面也要看它們的色澤、純度是否飽和以確定價值。根據《宋史職官志》、《紅樓夢》等書冊記載,比較合適的說法是:一兩銀子在清朝中晚期大概為180元;明朝中期大概700元;北宋朝中期大概為1000元,盛唐時期則在3000元左右。在接下來的文章當中,就以北宋朝中期為例,一兩銀子相當於1000塊錢,也相當於一千個銅錢。所以,在古代,如果是去大街上買幾個肉包子或者是去麵攤吃個面,只需要帶幾十個銅錢就完全足夠了,在付錢的時候一般只會用上幾個銅錢。所以,在電視劇中直接甩下一錠銀子給老闆的場景幾乎是不存在的。

電視劇裡買個包子,隨手放下一錠銀子就走這種情況真的存在嗎?

但是如果古代人去商行這種需要花很多錢的地方,則一般會用上銀子,老闆看到客人留下一錠銀子就會眉笑眼開,因為一錠銀子不知道夠自己給工人多少天的工錢了。很多人或許會有疑問,一塊銀子,上面什麼標誌都沒有,又沒有寫面值,老闆如何能夠得知客人是否有給到他真銀子?如果是真銀子又是否足夠等值去交換貨物?這是因為銀子的延展性比較強,質地比較軟,方便去辨別真偽。

電視劇裡買個包子,隨手放下一錠銀子就走這種情況真的存在嗎?

另外,擁有銀子的人家是非常少的,一般只有商人或者達官貴族才能拿出來,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用上銀子,一般的老百姓都是使用物物交換,或者是用銅錢去購買物品,在古代生活,20兩銀子就夠一個普通人家過上很長時間的生活了。如果是能夠隨身給出銀子,那麼店主會認為這位客人非富即貴,自然願意相信客人不會去欺騙他,更不會擔心自己會虧錢。

電視劇裡買個包子,隨手放下一錠銀子就走這種情況真的存在嗎?

退一步來講,如果店主害怕客人不誠信,給他假銀子,或者不給他足夠的銀子呢?這也不是沒有辦法。比較常用的笨方法是用牙咬一下銀子,因為銀子的密度比較小,質地比較軟,用牙齒去咬一下,不用很大力也會留下牙印,很容易就會辨別真偽,如果銀子是假的,摻了別的東西進去,密度就會變硬,牙齒咬不動。之所以使用這種笨方法,是因為在當時檢測真偽的方法還不是很先進。這種方法雖然不夠靈活,但已足夠判斷是否是真銀子。此外,至於辨別銀子是否與貨物等值,或者怎麼找零錢?一般店家會使用稱、戥子、錘子、剪子等工具去測量。但是也不是所有店家都有這些工具,只有商行或者錢莊這種大型地方才會有。如果需要找零,他們就會用剪子把銀子剪碎,如果跟貨物的價值還是有太大差異的話,他們會繼續剪成不同的小碎塊,再去稱重,直到等值為止。

電視劇裡買個包子,隨手放下一錠銀子就走這種情況真的存在嗎?

這樣去剪銀子稱銀子在實際操作中倒也不會太慢,因為這種事情經常發生,操作起來也比較靈活了,有一些店家甚至能憑藉著手感、顏色就能看出來一塊碎銀大概是有多少錢。在後期明清的時候,開始出現元寶,元寶上面有寫上對應的面值,比起此前銀子的使用,方便不少。

電視劇裡買個包子,隨手放下一錠銀子就走這種情況真的存在嗎?

除了文章上面說到的大戶人家逛街隨便甩銀子之外,還有一些場景是這樣的:大俠在江湖上闖蕩,行走路上覺得飢餓,看見有一個破爛的客棧,進去就點幾個肉包子。還沒喝上兩口酒,又被外面的打鬥聲引去目光,拿起裝備就要走。客棧的老闆會說:“客官你還沒有給錢!”,大俠便丟下一錠銀子。老闆連忙說:“夠了,夠了。”隨手丟下一錠銀子就走,這種事情會在現實生活中發生嗎?吃些肉包子也就幾塊錢,有人會丟下一千塊就跑嗎?除非他是一個傻子。所以說電視劇裡面的內容大家看的開心就好,不能夠去盡信。

電視劇裡買個包子,隨手放下一錠銀子就走這種情況真的存在嗎?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