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淮陽印記」故事裡的事也許是真事——楊湖冢遺址

由 布衣之眼 發表于 旅遊2022-01-11
簡介第二天,皇太后李宸妃與仁宗皇帝閒聊時,李宸妃突然又想起楊淑妃在陳州的遠房表弟楊忠在她落難之時給予的無私幫助,讓她銘心難忘

太監郭槐死後埋在哪裡了

「淮陽印記」故事裡的事也許是真事——楊湖冢遺址

金水橋遺址

在沒介紹淮陽楊湖冢這處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前,小編想先給大家簡要講下跟淮陽有關的一個耳熟能詳的歷史故事,這個故事就是中國古典名著《三俠五義》中的《狸貓換太子》。故事最早出自元雜劇《金水橋陳琳抱妝盒》,而金水橋遺址也在淮陽。

「淮陽印記」故事裡的事也許是真事——楊湖冢遺址

金水橋遺址

故事發生在宋真宗年間,劉妃與內監郭槐合謀,以剝皮狸貓調換李宸妃所生嬰兒,李宸妃遂被打入冷宮,後在小太監幫助下出逃至陳州。真宗死後,仁宗趙禎(李宸妃之子)即位,包拯奉旨赴陳州勘察國舅龐煜放賑舞弊案。途中,包拯受理李宸妃冤案併為其平冤,迎李宸妃還朝的故事。

「淮陽印記」故事裡的事也許是真事——楊湖冢遺址

包公祠遺址

清代末期,這個故事流傳到南方租借地上海,被改編成京劇搬上戲臺,演出後轟動上海,後被改編成評劇、豫劇、黃梅戲、呂劇、湘劇、潮劇等等各種劇種,因故事膾炙人口,被後人競相傳頌和傳唱。

今天小編要講的這個故事便跟此有關。

「淮陽印記」故事裡的事也許是真事——楊湖冢遺址

話說在當時的後宮除了劉妃和李宸妃之外,還有位重要人物,那就是楊淑妃。宋真宗當年東封、西祀,凡巡幸,楊淑妃皆隨從。而且楊妃通敏有智思,心地善良,善解人意,與劉妃和李宸妃感情均交好,形同姐妹。

「淮陽印記」故事裡的事也許是真事——楊湖冢遺址

後來劉妃因權利之爭設計陷害李宸妃而成為皇后,楊淑妃夾在兩位好友之中,左右為難,劉妃已貴為皇后,享受著榮華富貴;當看到李宸妃被打入冷宮,眼看性命難保之時,她便暗地使用調包計將李宸妃從宮中放出。

「淮陽印記」故事裡的事也許是真事——楊湖冢遺址

即使做出如此大的努力,楊淑妃仍感覺李宸妃出逃至陳州後,寄宿在當地的洪福寺之中,生活將會異常拮据窘迫,從貴如皇妃的奢侈轉眼到平民的飢寒交迫,這種瞬間的高空跌落感難免會讓她心灰意冷。為防不測,楊淑妃又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

「淮陽印記」故事裡的事也許是真事——楊湖冢遺址

那年夏天,離陳州府東北不足十里的一個小村莊,來了一位名叫楊忠的外地富商,用銀子打通各種關節後,竟平地蓋起了一座偌大的宅院。他也被當地村民尊稱為楊員外,楊員外雖初涉陳地,因為人厚道,仗義疏財,深得村民愛戴。

「淮陽印記」故事裡的事也許是真事——楊湖冢遺址

村民們與他相處的久了,大家也漸漸知道了楊員外有個嗜好,就是每逢初一、十五他都會到陳州府裡的洪福寺燒香、許願,而且每次去都會為寺廟佈施可觀的香火錢。這也許是有錢人都喜歡祈福家人健康平安,生意興隆的潛規則,所以,大家也都並沒在意。

「淮陽印記」故事裡的事也許是真事——楊湖冢遺址

直到十多年後,從洪福寺跑出來一位女人攔路向前來陳州辦案的包公喊冤,並從而牽扯出一樁宮廷大案時,大家才恍然大悟,原來身邊這個貌不驚人的楊員外,竟然還是位身份尊貴的“潛伏者”,在這個案件中還扮演了不為人知的重要角色。

「淮陽印記」故事裡的事也許是真事——楊湖冢遺址

楊忠何許人也?他乃後宮楊淑妃遠房表弟,楊淑妃為了好姐妹李宸妃能夠不被命運多舛的不幸擊倒,特意將楊忠安插到陳州城外,經常與李宸妃聯絡,讓她重新燃起對生活的渴望,而楊忠全家搬遷至此,給了她生活和心理上無微不至的關懷,終使她沉冤得以昭雪。

「淮陽印記」故事裡的事也許是真事——楊湖冢遺址

此時陷害李宸妃的劉娥皇太后已病逝,而宋仁宗趙禎即是李宸妃的親生兒子。皇宮之內,母子相認,悲喜交加,而楊淑妃在旁亦是淚眼婆娑。心地仁慈的仁宗皇帝與母親商議,雖然當年劉娥對母親迫害,險些釀成大禍,但她對自己也有養育之恩,決定不予追究。

「淮陽印記」故事裡的事也許是真事——楊湖冢遺址

李宸妃與兒子歷經磨難,再次團聚,喜不自勝,再說,與一個死去的對手較真,也有失她此時皇太后的身份。看到兒子如此深明大義,她也順水推舟,不計前嫌。而促成母子相認的關鍵人物楊淑妃,自然成了母子的大恩人。

「淮陽印記」故事裡的事也許是真事——楊湖冢遺址

仁宗趙禎還告訴母后,在他幼年之時,由於劉妃年事已高,多數時間都是由楊淑妃哺育他、陪伴他,那時他稱劉妃為“大娘娘”,稱楊淑妃為“小娘娘”。與她早已形同母子,而此次又立下大功,真不知該如何封賞。最後母子商議,決定加封楊淑妃為保慶皇太后。

「淮陽印記」故事裡的事也許是真事——楊湖冢遺址

第二天,皇太后李宸妃與仁宗皇帝閒聊時,李宸妃突然又想起楊淑妃在陳州的遠房表弟楊忠在她落難之時給予的無私幫助,讓她銘心難忘。於是,又與仁宗皇帝商議決定給他一個更好的歸宿。當他們把這訊息透過楊淑妃轉告楊忠時,沒想到卻被楊忠婉言謝絕了。

「淮陽印記」故事裡的事也許是真事——楊湖冢遺址

楊忠說自己不喜愛做官,再說幫助皇太后度過難關,雖是表姐楊淑妃的主意,也是他力所能及應該做的,怎敢圖求回報?如今,他在陳州這個人傑地靈,風光秀美的地方,結交很多知心朋友,生活過的越來越舒心,希望皇太后和皇上能讓他在此安度晚年再無他求……

「淮陽印記」故事裡的事也許是真事——楊湖冢遺址

當皇太后李宸妃和仁宗皇帝聽到楊忠婉拒此事之後,便不再堅持。雖不強求他做官,但重金賞賜自然是免不了的。楊忠得到皇帝賞賜的大量金銀珠寶後,並沒有留給自己和兒孫,而是分批將它們分散給了陳州那些需要接濟的貧困民眾。

「淮陽印記」故事裡的事也許是真事——楊湖冢遺址

也許是善良的人終將會得到回報,楊忠四十歲時喜得貴子,取名楊湖。這訊息傳至京城楊淑妃處,自然是興奮不已。而恰在那年,仁宗皇帝也新添一位公主。皇太后李宸妃便與仁宗皇帝做主,把公主許配給了楊忠的兒子楊湖。

「淮陽印記」故事裡的事也許是真事——楊湖冢遺址

宋仁宗一生有過三個兒子和十三個女兒,今天在我們看來已經數目可觀成天文數字了,但在當時的皇家來說還遠遠不夠。更可悲的是,宋仁宗的後代不但數量少,存活率也極低,在這十六個後代中,僅有四個女兒最後長大成人,其餘的不是夭折,即是短命。

「淮陽印記」故事裡的事也許是真事——楊湖冢遺址

而嫁給楊湖的那位公主也赫然名列其中,公主雖在未成年便夭折了,但在人們眼中,楊湖仍是名副其實的駙馬爺,陳州當地人見面都尊稱他為“楊駙馬”。楊湖也同他父親一樣,樂善好施,生活簡樸,品德高尚,父子倆不僅在臨蔡故城,即使在陳州府地都有極高聲譽。

「淮陽印記」故事裡的事也許是真事——楊湖冢遺址

嘉祐元年(1056年),京師發大水,北宋最高軍事長官狄青因避水患將家搬到相國寺,竟在佛殿之上居住,民情對此頗有疑惑議論,於是,朝廷便免去狄青樞密使之職,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之銜,離京出判陳州。

「淮陽印記」故事裡的事也許是真事——楊湖冢遺址

青楊堌堆遺址

出任陳州最高行政長官的狄青,心灰意冷,萬念俱灰,從最高軍事長官到地方最高行政長官,這種執政性質的巨大轉變,讓他根本適應不過來。為了解脫心中的鬱悶,他經常騎馬在鄉間巡視,幻想著利用地形與假想敵作戰的情節。

「淮陽印記」故事裡的事也許是真事——楊湖冢遺址

淮陽臨蔡境內黑河

於是,臨蔡故城的黑河及岔河沿岸便成了他經常光顧的模擬戰場。而在那裡他也遇到了本地最有名望的鄉紳楊忠和楊湖父子,狄青每去模擬戰場,就必去楊氏父子家做客,但那種失落的情緒終究沒有被楊氏父子的苦口婆心所打動。

「淮陽印記」故事裡的事也許是真事——楊湖冢遺址

岔河遺址

嘉祐二年(1057年)二月,狄青嘴生毒瘡。三月,抑鬱而終,撒手人寰。那時,他來陳州做官僅半年。臨死前,他託付楊氏父子將自己的重要遺物埋葬在黑河岸邊,那地方被後人稱之為“青楊堌堆”。

「淮陽印記」故事裡的事也許是真事——楊湖冢遺址

青楊堌堆遺址

時隔不久,楊忠和楊湖也相繼去世,埋葬他們的地方與“青楊堌堆”遙遙相望,埋葬楊氏父子的那片墳塋被後人稱之為“楊湖冢”。由於村莊裡的居民也大多為楊氏後人,後來,便被村人更名為“楊戶莊”(楊湖冢的諧音)。

「淮陽印記」故事裡的事也許是真事——楊湖冢遺址

今年七月的一天,筆者來到淮陽楊湖冢遺址,原本高大的墳塋早已不復存在,一塊老舊的石碑深藏在青綠色的玉米地之中,不細心尋找很難被人發現。村人們都在各自忙碌著農事,誰都不知這裡曾埋葬過什麼人,發生過什麼動人的故事……

「淮陽印記」故事裡的事也許是真事——楊湖冢遺址

關注淮陽旅遊 盡享美好生活

關注淮陽旅遊 盡享美好生活

「淮陽印記」故事裡的事也許是真事——楊湖冢遺址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