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睢縣:水族從這裡走出(中)

由 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 發表于 旅遊2022-01-01
簡介文化專家透過研究,將水族水書文化根基定位在睢水流域的商丘市睢縣一帶

環江縣人口有多少人口

睢縣:水族從這裡走出(中)

水族睢縣尋根

【閱讀提示】

“56個民族56朵花”,每個民族的起源各不相同。而睢水,則是多個民族的發源地。筆者於2017年10月14日曾參加了在睢縣舉辦的全國首屆睢文化研討會,會上專家學者對“水族源於睢水”課題進行了充分的討論和論證。據甲骨文和水書研究專家考證,先商時期自稱“喝睢水,成睢人”的水族是從睢縣盂國故里走出去的殷商貴族。自2009年以來,貴州三都水族自治縣的水族同胞多次到商丘睢縣睢水流域尋根問祖,雙方互訪並舉辦學術研討會、文化節等,進一步推動了“水族源睢水”文化研究的深入。

時間追溯到2018年的11月18日,另一場研究水族與中原睢文化淵源的學術研討會在貴州民族大學召開,來自中原睢水流域的睢縣專家學者赴會並與幾十名水族同胞共話情誼。貴州民族大學水書文化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水族同胞潘朝霖在論文《水族文化源頭與睢水的關係》中指出,水族的來源註定和睢水有關,我曾三次到老家睢縣考察調研,水族古歌《古父老,在睢水邊》成為眾多水族歷史題材的開篇傑作。貴州省三都水族自治縣水書習俗代表性傳承人楊秀龍則以《抓住機遇,推動睢水特色文化旅遊發展》為題闡釋了自己以睢水與水族的情緣開發拓展睢水文旅產業的觀點。

貴州水族尋根祖 睢水流域創產業

漫步在睢縣城郊鄉保廟村,彎彎的申家河穿村而過,清清的河水碧波盪漾,河邊綠柳成蔭,花草吐芳,休閒的人們或垂釣,或散步,觀看著河心三五隻畫舫搖曳蕩槳和打造出的島、亭、軒、榭及千米畫廊,就像在夢中來到了美麗的江南,這就是貴州水族雲騰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在中原水城睢縣打造的雲騰水族綜合體。雲騰農業與貴州三都縣水族學會簽約,還聯合創辦了雲騰睢源“中國水族記憶館”。緊緊圍繞生態農業、休閒旅遊、科普教育、田園社群、健康養老、水族文化展示六項內容,在申家河兩岸建設具有田園風貌融合現代都市時尚元素及水族特色,集吃、住、遊為一體的雲騰水族生態風情小鎮。如今,在綜合體、睢縣襄園、北湖公園內,銅鼓、蘆笙、原生態水族歌舞表演成了一道靚麗風景。身著鮮豔民族服裝的水族青年男女精湛的表演,彷彿把人們帶入雲貴高原的水族村寨,感觸跨越時空的遠古中原文化活化石再現老家睢縣。

遠在雲貴高原的水族,為何能在中原水城睢縣結下累累碩果?據瞭解,居住在雲貴高原地區的水族自稱“睢”,因發祥於中原古睢水流域而得名,故民間有“飲睢水,成睢人”之說。大約在殷商之後,水家先民從中原睢水流域往南遷徙,逐步融入百越族群之中,形成了以中原文化、百越文化為主流,南北民族融合的二元結構形式。水族社會保留著殷商文化圈和百越族群的濃郁文化遺存。睢縣處於古睢水流域的核心地帶,是中華文明、黃河文明的發祥地之一。近幾年,我國唯一的水族自治縣貴州省三都水族自治縣與河南省睢縣交流日益密切,訪親尋根往來不斷。如今,外遷3000多年的水族後裔迴歸河南睢縣,與睢縣人民共追發展之夢。雲騰公司與貴州省水家學會、貴州省三都水族自治縣水家學會、貴州民族大學水族文化專家聯手,著力打造全國首家以水族文化為主題的生態田園綜合體,建設了雲騰水族風情園。

李子、杏子、油桃、櫻桃、石榴、黃金梨、西瓜、草莓……每年從4月到10月,雲騰綜合體內碩果累累、瓜果飄香,節假日更是遊人如織。“這一大塊田地按照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制定的規劃,我們的農業板塊正在升級。有機黑麥、綠麥已成特色,今年計劃增加有機雜糧系列,有紅豆、薏米、小米、黃豆、紅薯等。”河南雲騰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王玲女士介紹說。目前,雲騰田園綜合體專案已發展成為豫東地區規模最大的綠色農業、生態產業和觀光農業的脫貧產業基地。2017年被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授予高效生態(迴圈)農業技術服務示範點。“該專案建設完成後,年產值預計達6億元,接待遊客1500萬人次,為睢縣、三都水族自治縣提供就業崗位1。5萬個,為睢縣鄉村振興發揮積極作用。”王玲說。

水書非遺活化石 見證水族族源地

水族的水書是一種古老而獨特的文字元號,記錄了水族古代的天文地理和宗教民俗等文化資訊,被譽為象形文字的活化石。水族將它稱為“泐睢(lesui)”,“泐”即文字,“睢”即水家,“泐睢”意為水家的文字或水家的書。水書字方法有象形、會意、諧音和假借,約有1400個,目前只有少數巫師認識,用於占卜,多數水族人已不認識。水書成為世界上最後“活著”的象形文字。學者韋宗林講述水書的奧秘:“水書是世界上除東巴文之外,又一象形文字的活化石。水書在歷史上曾經歷浩劫,但水家人堅信水書文化是水家人生存發展的希望所在,博大精深。”

在我國56個民族中,有17個民族有自己傳統的文字,水書即為其中一種。列入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的水書可以追溯到夏代。有專家認為,水書相當於漢族的《易經》,內容博大精深,是水族的百科全書。它又稱“鬼書”“反書”,靠口傳、紙張手抄、刺繡、碑刻、木刻等方式流傳至今,支撐著水族幾千年的文字史和文明史。法國國家社會科學院的聶蕊博士說:“學習研究水書,對人類學、語言學、歷史學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水書的傳承者水書先生說他們的祖先源於古睢水流域。據2004年新華社《貴州搶救瀕臨失傳的象形文字“水書”》一文中說“水族發祥於中原睢水流域,位於河南省東部,屬於夏商文化圈。由於族人自稱‘睢’(諧音水)而得名”。專家表示,水族所傳水書明顯是先商甲骨文的楔刻文字,是研究甲骨文的活化石。《中國水族文化研究》一書說“諸多積澱的中原文化因子表明,水族古文化的發源地在睢水流域及豖韋一帶,是睢水的乳汁哺

育了水族人民,儘管經歷了殷商亡國之痛,但一直保留著‘睢’及‘人睢’的自稱及相關諸多文化特點,保留著夏商周的文化因子”。水族民間還流傳著一首古老的遷徙歌謠,其中有一句“喝睢水,成睢人”,可見其與睢水淵源之深。商丘睢水流域是先商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亦是水族的發源地。

關於水族的來源,貴州省水家學會學者蒙熙林說,從殷商亡國變遷的歷史、水族古文字及水書、水族曆法、水族複雜聲韻母系統、水族語言中保留著大量的中原古音、水族盛大年節——端節以及DNA鑑定等資料的研究表明,水族先民是從北方遷徙而來。專家們分析,大約在公元前11世紀殷商亡國之後,水族先民第一次舉族遷徙。由中原商丘的睢水流域一帶向南遷徙,使水族先民從殷商的母體文化中分化出來,逐步融入百越族群之中。水家先民第二次舉族大遷徙,時間大約在秦始皇統一中國併發兵征服嶺南之後。第二次舉族大遷徙,促使水家先民從百越母體中分離出來,逐步由南溯流向西北遷徙,進入龍江、都柳江上游地帶生息,大致形成後世分佈的格局。

雲貴中原多互動

三商之地情緣深

商丘,是中華文明的原點與文化的肇始地,古為華夏族、東夷族、商族的重要聚居地,他們都是漢民族的前身,因此,商丘地區為漢族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同時,商丘還是水族、壯族、苗族等少數民族的發源地。睢水,歷史上流經商丘的一條著名的河流。近年來,歷史學家研究論證,睢水不但是先商文化的發源地,而且還是我國南方水族的發源地。水族,我國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分佈在貴州的三都、荔波、獨山、榕江、從江以及廣西的融安、南丹、環江等地,人口約40。7萬。水族說的水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侗水語支。史料研究表明,水族為商丘睢水流域殷商後裔,其文字水書是夏商文明的重要遺存。

喝睢水,成睢人。儘管斗轉星移,滄海桑田,在殷商亡國之後,“睢”部族群體南遷,依舊保留著“睢”的自稱。這些水家先民舉著“睢”的稱號,懷著對故土“睢水”的依戀,數典不忘祖,世代傳承。凡是涉及水族生產生活及文化類的用語,無不打上“水/睢”的烙印。水書稱“勒睢/泐睢”,水家人稱“人睢”,水家房屋稱“幹睢”。水語“睢”的讀音語義千古不變調,根植於每一個水族人的文化意識之中。近年來,貴州省政府注入500多萬元資金,集國內外專家開展的水族水書的文化研究,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文化專家透過研究,將水族水書文化根基定位在睢水流域的商丘市睢縣一帶。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韋學純教授認為“水族發祥於古代的睢水流域或河南睢縣一帶”。

2009年8月28日,三都水族自治縣政協副主席、水家學會副會長楊秀龍一行4人參加睢縣舉辦的“中原水城歷史文化暨旅遊產業發展論壇”,與央視《百家講壇》主講、河南大學教授王立群共論水族與“中原水城”睢縣的淵源。2009年11月2日,睢縣政協訪親考察團赴貴州三都水族自治縣三洞鄉達便村、水根村考察水族民俗風情,與水族民眾歡度端節,觀看了水族古老神秘的祭祀儀式……“求得同船渡,源遠一家人”。睢水流域作為水族的發源地,曾經像母親一樣孕育著今天水族的先民們,從中原腹地遷於雲貴高原的水族,也不會忘記他們祖先曾經繁衍生息的商丘睢水流域!

本文來自【商丘日報-商丘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