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首部社群志|劉裕、范仲淹、沈括,鎮江酒海街社群歷史名人實在多

由 彩色港 發表于 旅遊2021-12-30
簡介12、祝應瑞(生卒年不詳,約康熙、雍正、乾隆年間人),字荔亭(一作荔庭),江蘇丹徒(今鎮江市京口區)人

沈括晚年住哪裡

我們的家園 酒海街社群

——話說酒海街社群歷史文化

▓ 祝誠|主編

首部社群志|劉裕、范仲淹、沈括,鎮江酒海街社群歷史名人實在多

鎮江酒海街社群志目錄

酒海街社群歷史名人

首部社群志|劉裕、范仲淹、沈括,鎮江酒海街社群歷史名人實在多

劉裕

1、劉裕(363—422年),南朝宋開國皇帝宋武帝。字德輿,小字寄奴。生於京口,故宅原址在壽丘山腳下。為南朝第一帝,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改革家,人稱“東方的成吉思汗”。他當皇帝后,把故宅移到壽邱山上,改建成“丹徒宮”,並將早年種田所用的“耨耜之具,頗有存者。皆命藏之,以留於後。”用以教育後人不要忘本。辛棄疾有詞贊曰:“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著有《兵法要略》一卷,今佚。

首部社群志|劉裕、范仲淹、沈括,鎮江酒海街社群歷史名人實在多

林仁肇

2、林仁肇(?—972年)建陽(今福建南平)人。五代十國時期南唐名將,曾任鎮海節度使。身材魁梧,武藝高強,沉毅果敢,人稱南唐“軍中長城”。與士卒同甘共苦,深得軍心。因身刺虎形紋,人稱“林虎子”。後被南唐李後主無辜殺害。陸游《南唐書》引陳喬之語曰:“國勢如此而殺忠臣,吾不知所稅駕(指歸宿)也!”果然,兩年後,南唐遂亡。故居在昔日丹徒縣化龍坊,即今江蘇省船舶設計研究所(原市交通局)附近何家巷一帶。

首部社群志|劉裕、范仲淹、沈括,鎮江酒海街社群歷史名人實在多

范仲淹

3、范仲淹(989—1052年),北宋蘇州吳縣人。字希文。慶曆三年出任參知政事,發起“慶曆新政”。傑出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教育家、文學家。曾任潤州知州。在任時建造“清風橋”(在今正東路與酒海街交匯處地下),便利人員往來。辛棄疾任鎮江知府時再加修繕,併為紀念范仲淹而改稱“範公橋”。他撰寫的名文《岳陽樓記》,倡導“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崇高精神,對後世影響十分深遠。有《范文正公文集》傳世。

首部社群志|劉裕、范仲淹、沈括,鎮江酒海街社群歷史名人實在多

陳昇之

4、陳昇之(1011—1079年),北宋建州建陽(今福建建陽市)人。字暘叔。官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鎮江軍節度使,封秀國公。曾花費巨資在酒海街清溪治第修園,因病未能入住,此事沈括特列一條寫入《夢溪筆談》:“秀公治第於潤,極為閎壯,宅成已疾甚,惟肩輿一登西樓。人謂之‘三不得’:居不得、修不得、賣不得。”並寫有《吊陳昇之宅》一詩,以此警戒後人切勿奢糜。

5、刁約(?—1082年),北宋丹徒人。字景純。少苦學,能文善書。任職判三司鹽鐵院,與范仲淹、歐陽修、司馬光、王安石、蘇東坡相友善。後告老還鄉,修葺住宅園林於今範公橋東北中營丁家巷一帶,名“藏春塢”,為潤州城東著名園林。其《懷南徐所居》詩云:“城南已葺藏春塢,溪側方營逸老堂。嶺上萬松山徑合,江中千稻一坵黃。”其“逸老堂”與沈括夢溪園之“岸老堂”毗鄰。

首部社群志|劉裕、范仲淹、沈括,鎮江酒海街社群歷史名人實在多

蘇頌

6、蘇頌(1020—1101年)北宋人。字子容。祖籍泉州,生於鎮江。官拜左光祿大夫、守尚書右僕射兼中書門下侍郎(副相)。集政治家、外交家、經濟管理學家、大科學家、大醫藥學家於一身。設計製造“水運儀象臺”,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鐘。著有《蘇魏公集》《圖經本草》等。故居在昔日丹徒縣化龍坊綠楊村,即南唐林仁肇故園宅,位於今江蘇省船舶設計研究院(原市交通局)何家巷附近、朝陽小區一帶。

首部社群志|劉裕、范仲淹、沈括,鎮江酒海街社群歷史名人實在多

沈括

7、沈括(1031—1095年)浙江錢塘縣(今杭州)人。北宋傑出的科學家、政治家。精通天文、數學、物理學、化學、地質學、氣象學等。晚年在鎮江城東築“夢溪園”,居此八年,撰成《夢溪筆談》。該書是一部筆記體學術著作,廣泛地記載了我國古代關於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成就,被英國著名的中國科技史專家李約瑟博士譽為“中國科學史上的里程碑”“中國科技史上的座標”。並著有《長興集》《志懷錄》《清夜錄》《良方》《天下郡縣圖》等。今日在其故地已區域性復建“夢溪園”,內有其生平事蹟陳列展覽,及名人題匾。

首部社群志|劉裕、范仲淹、沈括,鎮江酒海街社群歷史名人實在多

曾布

8、曾布(1036—1107年)江西南豐人。字子宣。唐宋八大家之一曾鞏(1019—1083年)的胞弟。世稱“南豐七曾”(曾鞏、曾肇、曾布、曾紆、曾紘、曾協、曾敦)之一。北宋王安石變法的重要助手。王安石對其評價為:“自議新法,始終言可行者,曾布也;言不可行者,司馬光也;餘皆前附後叛,或出或入。”變法期間,他一人身兼起居注、知制誥、翰林學士、三司使等職,官拜尚書右僕射(右宰相),後任潤州知州。居昔日城南千石墟巷(今廟巷附近),並在此去世。有詩文傳世。

首部社群志|劉裕、范仲淹、沈括,鎮江酒海街社群歷史名人實在多

宗澤

9、宗澤(1060—11有28年),北宋名將。字汝霖。婺州義烏(今浙江義烏)人。元祐六年(1091年)進士,文武才。靖康元年(1126年)臨危受命,出任磁州知州,受封河北義軍都總管,擊退來犯的金兵。後兵馬大元帥康王趙構任其為副元帥,與敵十三戰皆勝。又任用岳飛等為將,所向披靡。金人畏懼稱他為“宗爺爺”。他曾二十餘次上書高宗,制定收復中原方略,可惜未被採納。他憂憤而卒,臨終仍三呼“過河”。他是抗金斗爭的傑出政治家、軍事家,我國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死後追贈觀文殿學士、通議大夫,諡號忠簡。有《宗忠簡公集》傳世。據清《丹徒縣誌》記載,其鎮江故居位於本社群花巷原石達橋南。死後葬鎮江市京峴山,現闢為“鎮江宗澤紀念公園”,位於今京口區宗澤路。

首部社群志|劉裕、范仲淹、沈括,鎮江酒海街社群歷史名人實在多

靳貴

10、靳貴(1464—1520年)明南直隸丹徒縣(今鎮江市)人。字充道,號戒庵。曾鄉試第一,會試第二,廷試第三(探花),授翰林院編修。歷官太常寺少卿兼侍讀、1684文淵閣大學士、加太子太保,戶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類同宰相)。靳貴曾多次主持科舉考試,反對浮華文風。居家儉約,曾作《師儉堂》以示子孫。著有《戒庵文集》20卷。告老還鄉逝於鎮江家中,明武宗親臨府上致奠,並親寫祭文:“朕居東宮,先生為傅;朕登大寶,先生為輔;朕今南巡,先生已矣。嗚呼哀哉!”區區28字,概括了靳貴與其關係密切的一生。故宅在南門大街靳家巷內。

首部社群志|劉裕、范仲淹、沈括,鎮江酒海街社群歷史名人實在多

張玉書

11、張玉書(1642——1711年)字素存,號潤甫,江蘇丹徒(今鎮江市京口區)人。自幼刻苦攻讀,順治十八年(1661)進士。歷任翰林院編修、國子監司業、侍講學士。二十三年(1684)授刑部尚書,調兵部尚書。二十九年(1690)拜文華殿大學士兼戶部尚書。康熙三十五年(1696)隨皇帝御駕親征葛爾丹叛亂,為國家統一作出傑出貢獻。。歷官凡五十年,康熙五十年五月卒於熱河,諡號“文貞”。先後主持修《明史》,出任《大清一統志》《大清會典》《平定三逆方略》《平定朔漠方略》《政治典訓》《治河方略》《康熙字典》《佩文韻府》等書的總閱官。張玉書工古文辭,著有《張文貞集》十二卷。張玉書祖孫三代、兄弟三人皆進士,可謂“進士之家”。其故居在今張家巷,一說在廟巷,兩地相近。

12、祝應瑞(生卒年不詳,約康熙、雍正、乾隆年間人),字荔亭(一作荔庭),江蘇丹徒(今鎮江市京口區)人。為揚州江都芒稻河閘官。博學多才,與“揚州八怪”中的高翔、汪士慎、高鳳翰友善,時相過從。工詩文書畫,著有《見山樓集》。所居丹徒宅名“見山樓”。據現年94歲高齡的鮑元順老人指認,此樓約在今石頭巷19幢位置。因他童年曾與居於此處的祝氏後人祝壽萱(女)同讀附近廟巷的一傢俬塾。(另一說:樓在今西津渡附近,待考。)當時鎮江、揚州和南京、蘇州等地詩詞書畫人士如沈德潛、鮑皋、夏楨(鎮江詩人,家亦在石頭巷)等人,常到此雅集,留下詩文書畫佳話。清代長篇小說《紅樓復夢》中的主人公,即假託該石頭巷祝家,可見當年盛況。

首部社群志|劉裕、范仲淹、沈括,鎮江酒海街社群歷史名人實在多

、徐寶山

13、徐寶山(1866——1913年)江蘇鎮江市人。出生於京口區南門大街。生性剽悍,諢名“徐老虎”。早年闖蕩江湖,以豪俠自命,實為有組織地販運私鹽,以幫會管理鹽梟。1899年,33歲開山主堂稱“春寶堂”,成青幫頭目。有船隻700多艘,手下弟兄上萬人。後為清廷招安,官至江南巡防營幫統。辛亥革命時,響應革命,順應潮流,光復揚州、泰州等地,被臨時政府授予陸軍上將銜,任揚州軍政府都督。日後又投靠袁世凱,反對二次革命,被革命黨人暗殺。作為一代梟雄,徐寶山是一個反覆無常、沉浮不定的人。當日有稱:“日載報章,傳誦一時者,黎元洪外,即徐寶山也。”是風雲一時的人物。死後葬丹徒韋崗墩墩山。

首部社群志|劉裕、范仲淹、沈括,鎮江酒海街社群歷史名人實在多

主編祝誠

祝誠,江蘇省鎮江市人。1964年揚州師範學院中文專業本科畢業。中囯古代文學教授。曾任鎮江師專副校長、鎮江高專校長、江南大學太湖學院院長。曾獲普通高校教學成果國家級二等獎,評為江蘇省先進教育工作者。撰有《茅山抗戰勝利紀念碑碑文》《鎮江寶塔山學子亭記》並勒石,編撰有《竟陵派鍾惺譚元春選集》《元人鎮江小令賞析》等。曾任中國文心雕龍學會理事、鎮江歷史文化名城研究會副會長。

首部社群志|劉裕、范仲淹、沈括,鎮江酒海街社群歷史名人實在多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