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山西大同渾源縣“三提升三促進”賡續城市文脈

由 趣觀天下 發表于 旅遊2021-11-29
簡介目前,《渾源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14-2035)》《渾源古城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已完成成果編制,完成了國土空間和城市風貌規劃編制,對縣城空間佈局進行了重大調整,明晰了古城、老城、新城、水城邊界,構建科學有效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體系,城

容縣有什麼好玩的

中新網山西新聞9月18日電 渾源縣堅持保護與開發並重、當前與長遠兼顧,大力推進城市更新,賦能文旅振興,為打造與北嶽所在地相匹配、名副其實的市域副中心城市而持續發力。

山西大同渾源縣“三提升三促進”賡續城市文脈

提升站位,促進規劃引領與文脈傳承和諧統一。渾源縣始終認為,一個城市的歷史遺蹟、文化古蹟、人文底蘊,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為此,該縣紮實推進城市建設和古城保護。一是高點佈局、高位推進。縣委全會將城市更新作為全縣重點工作,在工作推進中,嚴格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和《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緊緊圍繞加快城市建設、保護歷史名城的規劃思路,聘請艾奕康、同濟大學規劃設計院等多家知名規劃設計單位參與縣城規劃設計,由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先後主持召開10多次城市規劃設計彙報會,並邀請多名省市規劃設計教授、名家參與規劃審議會議,採納多方意見建議。二是理念引領、規劃先行。在城市規劃編制過程中準確把握和傳承城市歷史文脈的精髓,深度挖掘和梳理恆嶽大地獨有的文脈,把厚道渾源的精神實質和豐富獨特的歷史文化遺產,體現和落實在城市規劃、設計、建設、管理全過程。目前,《渾源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14-2035)》《渾源古城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已完成成果編制,完成了國土空間和城市風貌規劃編制,對縣城空間佈局進行了重大調整,明晰了古城、老城、新城、水城邊界,構建科學有效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體系,城市規劃更加最佳化、合理。

提升品質,促進歷史文化與現代生活交相輝映。全力推進歷史文化與現代生活相融合,積極迴應廣大群眾對高品質生活的期盼,在“渾源古城”建設過程中,持續增強對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實現“古城保護、改善民生”雙贏。一是不斷提升挖掘和修繕的科學化水平。根據古城內文物保護單位位置、周邊環境、歷史考證等客觀因素,科學佈局歷史街區修復,積極籌措資金恢復21座復古建築和構築物,修復古建築160多座,再現古城風貌;全面整治歷史街區周邊環境,恢復街巷肌理,將3處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永安寺、圓覺寺、文廟以及渾州署與古城內的古民居有序連線起來,讓市民在日常生活中享受古韻文化。二是不斷提升保護和管理的精細化水平。對14處歷史建築物,開展了歷史建築認定、掛牌、建檔工作;持續加強制度頂層設計,制定了詳細的歷史建築保護工作機制,建立起分類科學、保護有力、管理有效的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體系,確保各時期重要城市歷史文化遺產得到系統性保護。三是不斷提升利用和展示的現代化水平。堅決摒棄文物保護中“等、靠、要”思想,透過文物認養的方式,發揮其不同的作用,積極破解文物保護、利用與展示的難題,讓大批文物、古蹟、遺產“活”起來,推動歷史文化遺產更好融入百姓生活。目前,麻家大院、恆沙鍾藝已經成為市民免費參觀的藝術展覽館,州衙的部分建築正被改造為集古建風格與現代元素於一體的民俗賓館,實現現代生活與懷古體驗的充分融合。

提升內涵,促進城市更新與文化自信相輔相成。將城市更新作為提升城市內涵的重要抓手,堅持古今融匯,留住自身特有的地域環境、文化特色、建築風格等“基因”,推動城市建築風格承古開新。一是突出文化內涵,加強城市空間塑造。實施了11條道路提質工程,拆除不協調建築和消極空間6。3萬平方米,實施了恆山路和永安西街人行道鋪裝,整治道路兩側外立面10萬多平方米,避免“插花”混建和新舊不協調,形成獨具匠心的空間功能佈局、別具一格的古城風貌特色。二是突出文化元素,留住城市特色“基因”。在推進城市更新過程中,提煉出一批凸顯渾源文化特色的經典元素和標誌性符號,融入道路鋪裝、公共設施安裝等基礎設施建設中,目前,已經有渾州八景、北嶽真行圖、忍冬紋、玄武神獸圖等5000餘幅具有渾源特色的文化符號展現在市民面前。三是突出文化“繡花”,提升城市“顏值”。遵循整體性、藝術性、實用性的原則,在人流量大、位置顯眼的主次幹道旁,精心打造集自然景觀、居民休憩於一體的景觀小品57處;根據城市維度和空間,合理佈局了15組渾源傳統手工藝人的人物銅塑像,扮靚城市街頭、增添歷史古韻,透過城市風貌的更新喚回了久違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完)(薄飛)

【來源:中新網山西】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