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每平方公里超10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深圳科技創新正構建出欣欣向榮的“雨林生態”

由 21世紀經濟報道 發表于 旅遊2023-02-02
簡介如今,深圳以企業研發為主的科技創新模式正逐漸向多主體融合、科技創新與技術創新互動的“源創新”和“始創新”轉型

五平方公里是幾畝

9月26日,深圳市一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陸深交所創業板,深圳高新技術企業成功上市的案例再加一個。

截至2021年底,深圳1997。4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已有超過2。1萬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總數位居全國第二,平均每平方公里高新技術企業超過10家,密度全國第一。

今年2月,科技部中國科技資訊研究所釋出《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評價報告2021》,在72個創新型城市中,深圳連續兩年高居榜首。

如今,深圳已有超過500家境內外上市公司,構成了科技創新頭部競爭力;440餘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積聚科創活力;2。1萬餘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構成了科技創新的強大主力軍。2021年,深圳全社會研發投入經費超過1600億元,占城市GDP比重達到5。46%,PCT國際專利申請量連續18年居全國首位。

有專家指出,深圳科技創新正在形成一個欣欣向榮的“雨林生態”,各個層級的企業已經形成科創縱深。如今,深圳以企業研發為主的科技創新模式正逐漸向多主體融合、科技創新與技術創新互動的“源創新”和“始創新”轉型。

欣欣向榮 大中小企業協同創新

放眼全市,超500家境內外上市公司構成了深圳科技創新的強勁引擎。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深圳上市公司披露的研發費用總計約1553億元,佔全市研發投入超九成,達92。8%。

以邁瑞醫療為例,2021年全年25億元、佔營業收入10%的研發費用,7418項專利儲備,讓該公司在全球醫療器械領域站穩腳跟。

面對關鍵領域“卡脖子”等問題,深圳企業以源源不斷的研發投入,在基礎研究、核心技術攻關等方面體現出更大的擔當與作為。正如邁瑞醫療董事長李西廷所言:“對研發的重視始終不變,專注創新、技術升級是醫療器械企業的生命線。”

大企業蓬勃湧動的創新力,是深圳科創不斷突破與迭代的動力。而根據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公共經濟研究所執行所長汪雲興的觀察,中小企業更接近“田間地頭”,在發展靈活性、市場敏感性、需求響應度等方面具有獨特優勢。

擁有超380萬活躍商事主體、創新創業密度全國居首的深圳,如何帶動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協同創新?近年來,深圳紮實推進“個轉企”“小升規”“規做精”“優上市”等工作,針對企業生命週期的不同階段制定差異化的扶持政策,健全市場主體梯度培育體系。

截至目前,深圳已擁有超440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超2。1萬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此前釋出的《胡潤2022年中全球獨角獸榜》《2022年中胡潤全球瞪羚企業》顯示,華大智造、奧比中光等33家全球獨角獸來自深圳,入圍數量位列全球第六、國內第三;AutoX、中科藍訊等28家深企入圍瞪羚,亦體現出極強的科創實力。

如今,深圳已形成“大企業頂天立地,中小企業鋪天蓋地”的良性格局,今年目標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500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00家,新增境內外上市公司30家以上,新培育獨角獸企業5家,創新動能依舊強勁。

全鏈發力 培育科技創新雨林生態

《深圳市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指出,進入新的大科學時代,科技創新的正規化革命正在興起,研發組織由“單兵式”向“兵團式”轉變,創新模式從需求驅動向需求和供給互動驅動轉變。

這意味著,為實現到2025年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比重5。5%-6%的發展目標,深圳亟須重構創新組織模式,逐步從以企業研發為主的技術創新向各類創新載體良性互動的融合創新轉型。

“深圳需要一個創新的雨林生態,其中包括大學、大科學裝置、高技術企業,還需要風投基金、智慧財產權法務等高階服務配套。” 正如深圳綜合粒子設施研究院院長孫冬柏所言,近年來,深圳融合科技、教育、產業、金融,致力於打造“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全過程創新生態鏈條。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為補齊原始創新短板,深圳在全國首創以經濟特區立法的形式確立不低於30%的市級科技研發資金投向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同時制定基礎研究十年行動計劃,完善科研經費長期穩定投入機制。

如今,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鵬城實驗室建設全面發力,光明科學城、西麗湖國際科教城兩大原始創新高地建設進展順利,腦解析與腦模擬、合成生物研究兩個大科學裝置預計明年起陸續啟用,深圳基礎研究蹄疾步穩。

科技創新既要“頂天”,也要“立地”。在光明區牽頭成立的深圳市工程生物產業創新中心,穿白大褂的科研人員與穿西裝的企業家同在一棟樓裡,企業遇到難題時,上樓敲敲門即可及時討論並解決。

為避免前沿成果束之高閣、脫離實際,深圳首創“樓上樓下創新創業綜合體”模式,探索“沿途下蛋”暢通路徑,有效縮短了原始創新到產業轉化的時間週期。

創新之道,唯在得人。截至目前,全市人才總量已達663萬人,其中高層次人才超過2。2萬人。未來5年,深圳還將吸引集聚100名左右傑出人才,100個左右擁有關鍵核心技術和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層次創新創業團隊,10000名以上引領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高精尖缺人才,100萬名以上各領域具有發展潛力的優秀青年人才。

在人才招攬方面加大力度的同時,深圳也注重培養本地人才。今年2月,南方科技大學成為深圳本土第一所“雙一流”高校;7月,邁入本科招生第9年的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連續第7年成為廣東省內院校錄取分數最高的大學。深圳高等教育的高水平、特色化發展,將為深圳中長期的科創事業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