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歷史上的將軍如果假傳聖旨,擅自行動,贏了戰爭,會受到處罰嗎?

由 尚思修善學佛 發表于 旅遊2023-01-24
簡介陳湯為人沉著勇敢、深謀遠慮,又喜歡建立奇功,他對甘延壽商量說:“夷狄畏服大國,這是他們的天性,西域本來就是匈奴屬國,如今郅支單于靠霸道侵陵烏孫、大宛,經常給康居王出主意,要降服烏孫、大宛

圓明園堪稱是什麼

歷史上有一個明顯的例子,大臣們對此爭論不休,險些讓立了戰功的將士們身首異處,好險呢!

假傳聖旨的軍事行動

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西漢元帝派西域都護、騎都尉

甘延壽

,副校尉

陳湯

去處理匈奴

郅支單于

的事。

起初郅支單于自以為是大國,驕橫跋扈,覺得鄰邦康居王對自己還不夠禮敬,竟然怒殺了康居嫁給自己的女兒。

這小子太囂張了,簡直是作死的節奏,殺自己的老婆來發私憤,這也行!

郅支還殺了不聽話的貴族、平民數百人,甚至將屍體肢解投入水中餵魚。

為了怕報復,他徵調百姓築城,每天500名農民工,修了兩年才把城堡修好。

他還威脅闔蘇、大宛等國,要求每年都要給他進貢,那些小國不敢不給。

歷史上的將軍如果假傳聖旨,擅自行動,贏了戰爭,會受到處罰嗎?

這些情況反映到大漢王朝,元帝三次派遣使者到康居,要求交還

谷吉

等人的遺骨(谷吉是大漢使者,出使康居被殺)。

郅支單于把使者扣押並侮辱,不肯奉詔(使者被殺,身首異處,屍骨送回就知道真相了)。

甘延壽、陳湯通過了解知道這些西域國家是在搪塞。

陳湯為人沉著勇敢、深謀遠慮,又喜歡建立奇功,他對甘延壽商量說:“夷狄畏服大國,這是他們的天性,西域本來就是匈奴屬國,如今郅支單于靠霸道侵陵烏孫、大宛,經常給康居王出主意,要降服烏孫、大宛。

如果這兩個國家歸附康居,那麼西域諸國就都危險了。

況且郅支為人彪悍,好戰伐,又數次取得勝利,時間長了,必定成為西域大患。

雖然他們離我們很遠,但是蠻夷沒有堅城強弩,如果我們徵發屯田計程車卒,再驅使烏孫軍隊,直指康居城下,那麼他們要逃則沒地方可去,要守則守不住,千載之功,可以一朝而成!”

歷史上的將軍如果假傳聖旨,擅自行動,贏了戰爭,會受到處罰嗎?

不得不佩服陳湯的深謀遠慮和果敢,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戰局、戰勢瞬息萬變,能夠審時度勢臨陣決斷才是最好的將軍。

甘延壽覺得有道理,想要先向皇上請示。

陳湯說:“皇上一定會與公卿們商議,現實情況不是那些凡夫俗子們所能瞭解的,皇上肯定不會批准我們的行動。”

等事情發展到一定程度,等上面批准就誤了三秋了。

甘延壽猶豫,他是怕擔負責任,萬一不成肯定會掉腦袋,因此沒有聽陳湯的話。

陳湯可是一個敢作敢為的主兒,既然你主帥不敢,我就一個人幹!

恰在這時候,甘延壽生病,陳湯就擅自假傳聖旨,徵調西域各國武裝部隊,以及在車師屯墾的戊己校尉部隊。

假傳聖旨,陳湯膽子也忒大了!

甘延壽得到訊息,大驚,也不顧身體有病,急忙制止。

陳湯大怒,按劍呵斥甘延壽說:“大軍已經集結完畢,你要沮壞大眾嗎?”

無奈,甘延壽只好聽從,並且開始部署行軍列陣,當時徵漢、胡兵四萬餘人。

陳湯能當大事!心大、膽大、能力大!

歷史上的將軍如果假傳聖旨,擅自行動,贏了戰爭,會受到處罰嗎?

甘延壽、陳湯上書彈劾自己假傳聖旨發兵一事,陳述如此做的理由,然後即日發兵,兵分六路挺進,其中三路從南道行軍,翻過蔥嶺,取道大宛;

另外三路由甘延壽親自率領,從溫宿國出發,經北道入赤谷,過烏孫,進入康居邊界,挺進到闐池西岸。

這時,康居副王

抱闐

正率領數千騎兵攻打赤谷城東,殺死俘虜烏孫大昆彌的部眾一千多人,搶掠牲畜財物甚多。

抱闐得勝回國路上,正趕上漢軍殿後部隊,又搶了漢軍不少輜重物資。

陳湯回軍迎戰,縱胡兵攻擊,在康居殺死四百六十人,解救被俘的烏孫民眾四百七十人,交還給烏孫大昆彌。

繳獲的馬、牛、羊則留下供應軍食。又俘虜抱闐手下貴族

伊奴毒。

陳湯率軍進入康居東部邊界,下令士兵不得搶劫,秘密派人招來康居貴族

屠墨

見面,許他以好處,與他飲酒、盟誓,再遣送他回去。

這一切都做得盡善盡美。

歷史上的將軍如果假傳聖旨,擅自行動,贏了戰爭,會受到處罰嗎?

漢軍繼續挺進,在離郅支單于王庭60裡的地方,安營紮寨。

屠墨把自己的舅舅

開牟

送來做嚮導,因為他們都怨恨郅支單于,漢軍透過他們對郅支的部署都完全掌握。

郅支單于失去民心,關鍵時刻就看出民心的重要性,你不是跋扈嗎?可有人能收拾你。

第二天,漢軍繼續前進30裡,再停下來紮營。

漢軍大隊人馬的到來,還是驚動了郅支單于,他派來使者問:“漢軍來幹什麼?”

甘、陳回答說:“單于之前上書,說環境艱苦,願歸附強漢,派兒子入朝侍奉。

天子哀憫單于,拋棄大國,屈身於康居,所以派西域都護率軍來迎接單于,護送單于的妻子兒女。”

使者往來傳遞資訊,甘延壽、陳湯責備單于說:“我們為了單于您的事,遠道而來,為什麼現在沒有一個有名的王爵或高階官員來交接?

單于為什麼忽視大計,有失主客之禮?我們人畜都已經疲憊至極,軍糧也要吃盡了,再拖延,恐怕我們都沒法回去。

請單于和大臣們趕緊商議定計!”

歷史上的將軍如果假傳聖旨,擅自行動,贏了戰爭,會受到處罰嗎?

第二天,大軍再進到郅支單于都城旁邊的都賴水河畔,離城三里,紮營佈陣。

城上立著五彩幡旗,數百人身穿鎧甲,在城牆上守備,城下有一百多名騎兵往來馳騁,又有一百多名步兵在城門口站立,擺出魚鱗陣,講習用兵。

看來郅支單于沒把漢軍放在心上,這傢伙太自以為是了。

城上的守軍竟挑釁漢軍說:“有種就打過來!”

是可忍,孰不可忍,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甘延壽、陳湯下令全軍攻城!

戰鼓一響,漢軍直撲城下,四面圍城,各就各位,拿盾牌的在前,持長戟弓弩的在後,仰射城樓上的守軍。

城上的敵人往下逃走。

土城外還有兩層木質城樓,匈奴弓箭手就在木質城樓中射擊,殺傷了很多城外的漢軍。

於是,漢軍搬來木柴,點火燒木城。

當天晚上,數百匈奴騎兵想要突圍而出,被漢軍迎擊射殺。

歷史上的將軍如果假傳聖旨,擅自行動,贏了戰爭,會受到處罰嗎?

單于想要逃走,又懷疑康居王怨恨自己,做漢軍內應,又聽說烏孫、大宛等國都發兵隨漢軍來攻打自己,他也無處可去。

已經突圍出來的郅支單于又回到城裡,說:“不如堅守,漢軍遠道而來,不能持久,等他們糧草用盡,自會撤軍。”

單于於是身穿盔甲,親自登城固守,他的後宮夫人等數十名女子,也持弓箭向城外射箭。

單于連“娘子軍”都用上了,可見已經捉襟見肘。

城外的流矢射中了單于的鼻子,諸夫人宮女也死傷嚴重,單于才下城。

康居騎兵夜裡數次奔襲漢軍軍營,都被打退。

天亮的時候,漢軍四面放火,大聲呼喊著登城,戰鼓聲震天動地,康居騎兵退卻。

漢軍四面跟著持盾牌計程車兵攻進土城。

單于只率百餘人退入內城,漢軍放火燒城,士兵們爭相沖入,單于身負重傷,氣絕身亡。

歷史上的將軍如果假傳聖旨,擅自行動,贏了戰爭,會受到處罰嗎?

軍候假丞

杜勳

斬下單于的首級。

漢軍所繳獲的金銀財寶,誰搶到就歸誰所有。

這一次一共斬殺閼氏、太子、名王以下一千五百一十八人,俘虜一百四十五人,投降一千餘人,都分配給參與軍事行動的西域各國十五個國王。

仗是打勝了,可假傳聖旨,擅自用兵,這罪過可大了去了,而此時朝廷內部也有很多不同的聲音,要嚴懲!

往往就是這樣,在前線受苦受累,冒著生命危險打勝了戰爭,而那些搞政治的一句話就能全盤否定,這就是現實、歷史。

等待他們的將會是什麼結果呢?

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這句話來自於這裡!

建昭四年(公元前35年)正月,郅支單于的腦袋被送到了長安。

隨之而來的還有甘延壽、陳湯的奏摺,也可以稱之為“辯罪書”,勝利之後,他們清醒地意識到自己攤上事了,攤上大事了!

歷史上的將軍如果假傳聖旨,擅自行動,贏了戰爭,會受到處罰嗎?

他們在書中說:“天下大義,首先是統一,古代有唐堯、虞舜,如今有強漢。

匈奴

呼韓邪單于

已稱臣為北方藩國,唯有郅支單于叛逆,未能伏誅。

他逃到大夏國以西,以為強漢不能再使他臣服。

郅支單于對百姓殘酷狠毒,罪惡滔天,臣甘延壽、臣陳湯,將義兵,行天誅,賴陛下神靈,陰陽並應,陷陣克敵,斬郅支單于首級及名王以下,宜懸掛在長安城蠻夷聚居的槀街,以示萬里,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這就是“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一名句的出處。

甘延壽、陳湯的這份上書,可以說是經過深思熟慮,幾度草稿,多人潤筆而成,其意深達,為自己辯護假傳聖旨之罪頗費了一番心思。

而丞相

匡衡

等認為:“如今正是春天,掩埋屍骨之時,不宜懸掛人頭。”

丞相這樣認為,就有意思了,他們這是在給甘延壽、陳湯上眼藥——別看你們立了大功,可不要太得意喲!

丞相的度量有問題。

歷史上的將軍如果假傳聖旨,擅自行動,贏了戰爭,會受到處罰嗎?

於是,元帝下詔,將郅支單于人頭,懸掛示眾十日,然後掩埋,並祭祀太廟,大赦天下。

皇帝對於這種彪炳千古的大功還是很在意的,並且祭祀祖先,炫耀自己的豐功偉績,畢竟在自己統治之下,消滅了匈奴大患,這份天功還是值得自豪的。

這樣看來,甘、陳兩人的假傳聖旨之罪應該自然化解,沒什麼大問題,然而……

另一支匈奴勢力

呼韓邪單于

聞聽郅支單于被誅殺,亦喜亦懼,喜的是漢朝把他的匈奴對頭給剷除了,恐懼的是作為同是匈奴人,他感到自危。於是上書請求入朝覲見。

來到長安的呼韓邪單于,竟然提出要做大漢的女婿,以便更加親近漢朝。

這是一個什麼情況?見自己曾經的同族,也是自己對頭被誅,就要娶漢朝媳婦,這說不過去啊!

其實,呼韓邪單于的意思是,自己做了漢朝的女婿,成了親戚,這樣無異於給自己加了一個保護層,那麼大漢就不會再對自己動手了。

元帝也不想掃他的興,於是把後宮良家子

王嬙

,字昭君賜給了他。

歷史上的將軍如果假傳聖旨,擅自行動,贏了戰爭,會受到處罰嗎?

沒錯,就是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

用現在的說法就是“好白菜讓豬給拱了”。

不過用一個美女換取和平,這也值。

呼韓邪單于高興,上書說:“我願意替漢室保衛塞外東自上谷,西至敦煌的地方,請皇上撤銷邊塞及邊防部隊,以休養天子人民。”

以一個美女的代價換取和平,並且節省龐大的軍事開支,這在皇上和大部分大臣看來太划算了!他們都認為可行。

把自己的國防交給曾經的敵人,這也行?

有人就很有前瞻性,郎中

侯應

認為萬萬不可。

皇上問他原因。

侯應說:“周秦以來,匈奴暴虐,寇侵邊境,漢朝興起之後,仍受其害。

北部邊塞到遼東,外有陰山,東西綿延一千多里,草木茂盛,禽獸繁多,

冒頓

單于在陰山製作弓矢,然後出來為寇。

到孝武皇帝時期,出師征討,奪了陰山,將匈奴驅逐到沙漠以北,又建起要塞堡壘,駐紮邊防部隊守衛,如果我們撤去邊塞和守備部隊,這是給了夷狄一個巨大的利誘。這是不能撤除的第一個原因。

歷史上的將軍如果假傳聖旨,擅自行動,贏了戰爭,會受到處罰嗎?

………安者不可忘危,不能裁撤,這是第二個原因……”

侯應一連說了十個原因,元帝茅塞頓開、恍然大悟,於是下詔:不要再討論撤除邊塞守衛的事了!

好險呢!差一點就把國家的邊防拱手讓人了!

說完呼韓邪單于的事,再說甘延壽和陳湯。

中書令

石顯

是漢元帝一朝的權臣、佞臣、奸臣 。

這個在歷史上留下罵名的傢伙竟然是濟南章丘人,真給山東人丟臉!

當初,石顯為了拉幫結派拉攏甘延壽,就想把自己的姐姐嫁給甘延壽,被甘延壽拒絕,甘延壽瞧不上石顯的為人。

這啪啪打臉的行為,讓石顯很受傷,一直耿耿於懷。

等甘延壽擊破郅支單于回來,丞相匡衡、御史大夫

李延壽

都厭惡甘延壽假傳聖旨,擅自行動都不贊成,對他的功勳頗有微詞。

歷史上的將軍如果假傳聖旨,擅自行動,贏了戰爭,會受到處罰嗎?

陳湯又一向貪婪,搶掠的戰利財物都不依軍法處置。

司隸校尉竟通知沿途郡縣,逮捕陳湯的部下,審訊查辦。

這也太不夠意思了,前線將士在那麼嚴酷的環境下生存,又提著腦袋拼殺,說不定什麼時候就客死異鄉。後方官員,剝奪百姓,吃香的喝辣的,還對前方士兵這樣!

陳湯於是上書說:!臣與將士們一起誅討郅支單于,幸得擒滅,從萬里之外,班師回朝,應該有使者夾道歡迎才是,如今司隸校尉反而將我的部下逮捕問罪,這是在為郅支單于報仇吧!”

元帝立即下令釋放被捕軍吏,令沿途地方官員在道路旁邊設酒食勞軍。

歷史上的將軍如果假傳聖旨,擅自行動,贏了戰爭,會受到處罰嗎?

到了京師論功行賞,石顯、匡衡都認為:“甘延壽、陳湯假造詔書,擅自興師,不誅殺他們,已經是寬大了,如果再給他們封爵封地,那以後在外帶兵的將領,都爭相乘危僥倖,生事於蠻夷,為國招難。”

元帝內心對甘延壽、陳湯的功勳很是嘉許,可又尊重石顯、匡衡的意見,因此久久不能決定。

關鍵時刻,有人挺身而出為甘、陳兩人出來辯護。

前任宗正

劉向

(原名劉更生,漢高祖劉邦異母弟劉交的玄孫,學問家,中國目錄學的鼻祖,曾經和兒子劉歆共同編訂《山海經》)上書說:

“郅支單于囚殺漢朝使者、吏士有上百人,事情暴揚國外,嚴重傷害漢朝國威,群臣無不痛苦悲憫,陛下赫然欲誅之,從未忘記這國恨深仇。

歷史上的將軍如果假傳聖旨,擅自行動,贏了戰爭,會受到處罰嗎?

西域都護甘延壽、副校尉陳湯,秉承陛下的旨意,依靠先帝神靈,統率百蠻君長,集結西域各國的軍隊,出百死,入絕域,擊破康居,屠滅郅支單于三重巨城,拔下敵軍帥旗,斬下郅支單于人頭,懸掛於萬里之外的長安,揚威於崑崙山之西,一掃谷吉被殺之恥,立下光耀日月之功,使蠻夷莫不震撼,恐懼臣服。

甘延壽、陳湯立千載之功,建萬世之安,群臣之中,沒有人比他們功勳更大。

……《司馬法》上說:‘軍賞不逾月。’賞軍功要及時,不要拖過一個月,這是為了讓人民立即看到立功的好處,受到激勵。

對軍事上的功勳,必須迅速做出反應,才有利於激勵人才。

……而甘延壽、陳湯,不僅沒有得到任何祝福回報,反而抹殺他們浴血奮戰的功勞,被刀筆吏挑剔問罪,這不是激勵有功,勸勉戰士的辦法!

當初,貳師將軍李廣利遠征大宛,損失大軍五萬人,靡費億萬軍費,經歷四年之久,而僅僅獲得三十匹駿馬的戰利品。

但是孝武皇帝認為他萬里征伐,不追究他的過失,因此封賞他的部隊,拜了兩位侯爵,三位卿,二千石級別的官員有一百多人。

歷史上的將軍如果假傳聖旨,擅自行動,贏了戰爭,會受到處罰嗎?

如今康居國比大宛國更強,郅支單于的名號也重於大宛王,郅支殺死漢使的罪過,也遠遠大於大宛王只是不給馬,而甘、陳二人,不要國家一兵一卒,不費國家一斗糧食,這和貳師將軍比起來,功德是他的一百倍。

但是,他們的大功沒有得到表彰,一點小過就揪住不放,臣非常痛心!

應該立即停止對立功將士的調查,恢復他們的自由,不追究他們的過錯,而是賞賜給他們尊崇的爵位,以勸勉有功之士!”

劉向的上書,簡直就是總結性發言,因為劉向的皇室身份,又加上言真意切、發自肺腑,讓元帝大為感動。

於是天子下詔,赦免甘延壽、陳湯之罪,不再追究,並讓公卿們商議給他們什麼封賞。

大臣們認為,應該根據軍法中“捕斬單于”的功勞來定賞格。

歷史上的將軍如果假傳聖旨,擅自行動,贏了戰爭,會受到處罰嗎?

但石顯、匡衡則認為:郅支是一個失國逃亡的流竄犯,在絕遠的地方竊稱單于之號,是偽單于,不是真單于。

可見兩人的心胸與格局是多麼的狹隘,都說宰相肚裡能撐船,可這兩人竟然盛不下別人的一點功勞。

元帝參照當年安遠侯

鄭吉

的規格,封一千戶。

匡衡、石顯再次反對。

元帝於是下詔,封甘延壽義成侯,陳湯為關內侯,食邑各三百戶,加賜黃金一百斤。拜甘延壽為長水校尉,陳湯為射聲校尉。

於是,這一歷史上假傳聖旨,不服從命令,又立下戰功的事件告一段落。

總起來看,這一歷史事件比較複雜,假傳聖旨是大罪,如果假傳聖旨都沒有罪,那麼人人都有皇帝的權力了。

歷史上的將軍如果假傳聖旨,擅自行動,贏了戰爭,會受到處罰嗎?

但是,作為一名在外領兵的將軍,要有臨機決斷的能力和氣魄,要應時而變,不然錯失良機,就會造成無法彌補的遺憾。

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此次假傳聖旨的性質,他是集結屬國軍隊,去攻打本來有罪的敵人,幹成了立下大功,就可以無罪。

陳湯賭的就是這個。

而甘延壽也是一個有度量的主帥,陳湯做成這件事後,他不推諉、不扯皮、不掣肘,積極融入到陳湯的計劃之中,並且在朝廷反對聲音佔主流的時候,不去推卸責任,反而與陳湯一起扛著,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沒有相當的人品是達不到這個程度的。

元帝在平衡這件事上也是煞費苦心,劉向上書,表揚甘、陳二位的功勳,說得十分到位和清楚了。

歷史上的將軍如果假傳聖旨,擅自行動,贏了戰爭,會受到處罰嗎?

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

但是一箇中書令石顯,一個丞相匡衡還是極力阻止封賞,並且成功把一千戶的食邑,減少到三百戶,整整少了七百戶!

石顯為什麼極力阻止呢,就是因為當初拉攏甘延壽不成,沒娶他的姐姐,撥了他的面子。

匡衡為什麼阻止呢?作為丞相,肯定是甘、陳二人不買他的帳,他的意見沒有被採納,所以一直在這件事上發壞、使絆子,說白了,匡衡就不是個做丞相的料。

元帝為了平衡兩個大臣的面子,才把一千戶的賞賜削減為三百戶。

說起來都是為國為民的工作意見,實際上都是私人恩怨和小心眼。這就是現實!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