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清朝詩人阮元的一首哲理詩,既描繪了江南風光,又蘊含著深刻哲理

由 雲端書館 發表于 旅遊2023-01-21
簡介《吳興雜詩》阮元 〔清代〕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萬家

分支是不是動詞

阮元是清代著名的文學家

,號雲臺、雷塘庵主,晚號怡性老人,江蘇儀徵人,乾隆五十四年進士。阮元先後任禮部、兵部、戶部、工部侍郎,山東、浙江學政,浙江、江西、河南巡撫及漕運總督、湖廣總督、兩廣總督、雲貴總督等職。阮元歷乾隆、嘉慶、道光三朝,體仁閣大學士,太傅,諡號文達。他是著作家、刊刻家、思想家,在經史、數學、天算、輿地、編纂、金石、校勘等方面都有著非常高的造詣,

被尊為三朝閣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

嘉慶二年,阮元在做浙江巡撫時,頗為關心百姓及農事,不時出外巡視民情,因此對地方的山川形勢比較熟悉,在這段時間做下這首《吳興雜詩》。在江南水鄉,地處太湖南面的吳興是最美麗的城市之一。這首詩以

清麗的語言描繪了江南水鄉秀美的風光

,而又寓含著符合認識論的理趣。

清朝詩人阮元的一首哲理詩,既描繪了江南風光,又蘊含著深刻哲理

《吳興雜詩》

阮元 〔清代〕

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萬家。

深處種菱淺種稻,不深不淺種荷花。

譯文:

四條河流交錯環抱著吳興城,它們的流向與城牆偏斜。這四條河又分出許多溪水,溪水邊居住著許多人家。居民們利用這大好的自然條件,在水深的地方種上菱角,水淺的地方種植水稻,在那不深不淺的水域裡種上荷花。

清朝詩人阮元的一首哲理詩,既描繪了江南風光,又蘊含著深刻哲理

在江南水鄉,地處太湖南面的吳興是最美麗的城市之一。苕溪、霅溪、薴溪、吳興塘等四水在這裡匯流,這些幹流又有無數分支遍佈城外農郊。臨水屋舍毗連,人煙稠密,人們利用天然的水利資源和肥沃的土地,把家鄉變成米糧之倉。此詩即描寫吳興的田園風光。

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萬家

。”寫吳興地處水鄉的特殊自然風光。詩人透過“交流”、“散作”“遍 (布)” 等動詞勾勒,讀者彷彿凌空鳥瞰,一望收盡吳興水鄉風光。被這密如蛛網的水系所分割,江南綠野就變成許多色塊組成的錦繡。則由靜態化作了動態,四條江水,逶迤伸展,顯得彎曲而長,遍及到千家萬戶,寫得形象而生動,使人讀後頗有身臨其境之感。

清朝詩人阮元的一首哲理詩,既描繪了江南風光,又蘊含著深刻哲理

“深處種菱淺種稻,不深不淺種荷花”

詩人著景是為了顯示生活在這環境中的農民,能因地制宜地進行種植,利用當地的自然條件,最佳化農活。你看,“深處種菱淺種稻”,只有池塘湖泊,才最為適宜種植可作食用的菱角,而水源充足,又為廣種稻米提供了方便。但水位有深有淺,如深處種稻,則成笑話,淺處種菱,則成白痴,該種什麼就種什麼,不得隨心所欲,亂了規則。“不深不淺種荷花”,這也是在種稻種菱後的合理安排。這三、四兩句詩,雖說不是什麼深奧的哲理,但卻給了人們以有益的思想啟示,這就是幹任何事都要有實事求是的態度。

清朝詩人阮元的一首哲理詩,既描繪了江南風光,又蘊含著深刻哲理

詩人就像一位高明的畫師,淡淡幾筆,就把人們的想象帶進了

溪流清澈、菱鋪水面、稻田漾波、荷花灼灼的景色之中

,字裡行間灌注著詩人對田園生活的喜愛,做到景中傳情,又在情中寄理,啟人心扉,和諧融洽,有渾然天成之妙。這首田園之作極有民歌風味,不著半點學問氣力。即使置此詩於《四時田園雜興》之列,也是上乘之作。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