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十四歲就上戰場的小英雄,十七歲英勇就義,留下一首千古絕唱

由 國學府邸 發表于 旅遊2023-01-19
簡介兵士以為夏完淳真的不認識洪承疇,提醒說:“別胡說,上面坐的就是洪大人

夏完淳為什麼不出名

還記得小學語文課本里面有一首詩嗎,叫《別雲間》,你能想到這首詩是出自一位十幾歲的少年之口嗎?

《別雲間》

夏完淳

三年羈旅客,今日又南冠。

無限河山淚,誰言天地寬!

已知泉路近,欲別故鄉難。

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

註釋:三年來我奔走四海,今天卻又成為了俘虜。我為了這河山流了多少淚,誰又說天地寬廣四海為家?

我已經知道自己的長辭之日不遠了,想要與故鄉訣別卻又難捨。

待到我英魂歸來的那一天,拭目以待抗清的義旗在空中飄揚。

十四歲就上戰場的小英雄,十七歲英勇就義,留下一首千古絕唱

夏完淳(1631~1647)原名復,字存古,號小隱、靈首(一作靈胥),乳名端哥,漢族,明松江府華亭縣(現上海市松江)人,明末著名詩人,少年抗清英雄,民族英雄。夏允彝之子,七歲能詩文,十四歲從父及陳子龍參加抗清活動,魯王監國授中書舍人。事敗被捕下獄,怒斥洪承疇,賦絕命詩,遺母與妻,臨刑神色不變,年僅十七歲。著有《玉樊堂集》、《內史集》、《南冠草》、《續倖存錄》等。

十四歲就上戰場的小英雄,十七歲英勇就義,留下一首千古絕唱

他十四歲隨父親上戰場,後來因叛徒告密被捕,押到南京。

洪承疇親自主持了對夏完淳的審訊。洪承疇知道夏完淳是江南出名的“神童”,想用軟化的手段使夏完淳屈服,問夏完淳:“聽說你給魯王寫過奏章,有這事嗎?”

夏完淳答:“正是我的手筆。”

洪承疇說:“我看你小小年紀,未必會起兵造反,想必是受人指使。只要你肯回頭歸順大清,我給你官做。”

夏完淳假裝不知道上面坐的是洪承疇,厲聲說:“我聽說我朝有個洪亨九(洪承疇的字)先生,是個豪傑人物,當年松山一戰,他以身殉國,震驚中外。我欽佩他的忠烈。我年紀雖然小,但是殺身報國,怎能落在他的後面。”

洪承疇啼笑皆非,滿頭是汗。兵士以為夏完淳真的不認識洪承疇,提醒說:“別胡說,上面坐的就是洪大人。”

夏完淳“呸”一聲說:“ 洪先生為國犧牲,天下人誰不知道。崇禎帝曾經親自設祭,滿朝官員為他痛哭哀悼。你們這些叛徒,怎敢冒充先烈,汙辱忠魂!”說完,他指著洪承疇罵個不停。洪承疇臉色如灰,喝令兵士把夏完淳拉出去。

1647年九月,十七歲的夏完淳在南京西市被殺。他的朋友把屍體運回松江,葬在他父親墓旁。

他死時年僅十七歲,她的妻子在悲痛之下,生的孩子不久夭折,出家為尼,沒想到這麼一個文武雙全的小英雄,上天竟然不垂憐,英雄無後!

十四歲就上戰場的小英雄,十七歲英勇就義,留下一首千古絕唱

洪承疇

(洪承疇兵敗被俘,投降滿清,而北京這邊還以為他壯烈殉國,天子親自設祭,滿朝官員為他痛哭哀悼。這就有了夏完淳怒罵洪承疇這一段故事)。

洪承疇曾為感激崇禎皇帝的寵信,寫了副對聯帖在廳堂上:“君恩深似海,臣節重如山。”他降清後,有人將這副對聯各加一字:“君恩深似海矣,臣節重如山乎?

十四歲就上戰場的小英雄,十七歲英勇就義,留下一首千古絕唱

民間廣泛流傳是莊妃勸降了洪承疇,這個版本的經過大致是這樣的:洪承疇一動不動地躺在光板床上,忍受著飢渴的煎熬,只求速死。莊妃說:“聽說洪將軍有年過花甲的老母,你若走了,誰來孝敬她?聽說洪將軍閨房中有結髮的妻子,偏房中有嬌美的愛妾,你捨得讓她們獨守空閨嗎? ”洪承疇聽後酸楚萬分,一言不發。莊妃覺得時機來臨,連忙從帶來的竹籃中取出玉壺,兩隻酒盅,倒滿人參湯說:“洪將軍已決心一死,我不敢讓洪將軍壞了名節,這是送行酒,請將軍飲下。”洪承疇沉默良久,一口喝了下去,誰知“酒”剛一入口洪承疇便覺出這不是酒是人參湯。莊妃又說:“洪將軍已數日未進飲食,身子虛弱,再多飲幾杯吧!”說著雙手按住洪承疇的雙肩,洪承疇緊緊握住了莊妃的手。莊妃故意嬌滴滴地說:“洪將軍還有什麼話嗎? ”莊妃的所言所行,喚起了洪承疇對女人的思念,對生的留戀,他決心不再去死。

十四歲就上戰場的小英雄,十七歲英勇就義,留下一首千古絕唱

傳說洪承疇高官厚祿,威勢顯赫,但親朋故舊卻視之為奇恥大辱。

洪承疇任七省經略回鄉省親時,擇地於泉州市舊城區東部、東接菜巷、西至西邊巷處(在東街通天宮對面的一條小巷)建造豪華府第,人們稱為洪衙,故取名洪衙埕巷。

他所建府第,當時竟沒有一個親人願意居住。傳說洪府落成後,洪承疇曾到家鄉搬請母親。他母親深明大義,故意穿著出嫁時的衣裳,端坐堂上,就是不肯住洪承疇所建的府第。洪承疇又去找他的弟弟洪承畯,其弟痛於國亡兄降,發誓“頭不戴清朝天,腳不踏清朝地”,在家鄉英都造了一隻船,偕母坐在船裡,泛於江上隱居生。後人為紀念他的民族氣節,在他舶舟隱居的石壁上,刻下“素月孤舟”四個大字。洪承疇的妻子蓮心愧於丈夫的變節,憤然剃光頭髮住進尼姑庵。

十四歲就上戰場的小英雄,十七歲英勇就義,留下一首千古絕唱

洪承疇降清後,不僅立了許多戰功,還給皇太極出了不少點子,從而加速了明朝的滅亡。順治進關後,在北京登上了金鑾殿,大賞文武百官。在漢族官員中,洪承疇是功勞最大的一個,所以封他為當朝一品。

清軍進關後的第一個春節,北京城裡鞭炮整整放了一夜。大年初一一大早,洪承疇和妻妾們睡得正香,忽然守門的護軍闖進了臥堂,手裡拿著一副墨跡未乾的對聯,交給了他。洪承疇接過對聯一看,臉登時漲得像個紫茄子,他問:“這對聯是從哪裡來的?”護軍說:“今晨剛敲過五更,我到門外巡視,看見府門口的對聯上又有人在貼對聯,我就大喊一聲追了過去,那人看見我,顧不得貼好就逃走了。”洪承疇為什麼氣成這樣?原來那副對聯寫的是:“忠義孝悌禮儀廉;一二三四五六七”。上聯缺“恥”,下聯忘“八”。這分明是罵洪承疇是無恥的王八,他能不生氣嗎?

十四歲就上戰場的小英雄,十七歲英勇就義,留下一首千古絕唱

1647年(順治四年),洪承疇從江南總督任上奉召回京後,派人奉迎老母北上,說是要好好盡一番孝思。及至奉派迎接的人到達福建南安,洪母居然束裝就道,一副真準備去接受兒子奉養的架勢。鄉里鄉親,無不詫異:以洪母之為人,何以會一改素節?哪知洪老太太到京一下車,看見跪迎的兒子,掄起棗木柺杖就打,口中罵道:“你這個不忠不孝的畜生!我七十多歲了,你教我到旗下來當老媽子?我打死你,替天下人除害。”洪承疇成為鑲黃旗漢軍,按清朝定製,旗下命婦須輪番入侍太后。洪老太太千里迢迢征程,不辭跋涉,也要為中原百姓出一口惡氣,其民族氣節備受後人讚譽,洪母罵子也成為傳統忠義教育中典型的事例。

十四歲就上戰場的小英雄,十七歲英勇就義,留下一首千古絕唱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