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大亞灣以“水”為筆書寫生態文明答卷

由 南方Plus 發表于 旅遊2023-01-11
簡介”惠州市生態環境局大亞灣分局副局長廖遠光介紹,堅持全面、精準、科學治汙,大亞灣開發區透過控源、截汙、活水等措施,重點從汙水處理設施建設、整治入河排汙口、消除黑臭水體等方面著手,不斷掀起水質提升整治高潮

新安江發源於地在黃山哪裡

冬日暖陽下的淡澳河畔水清岸綠、魚鷗翔集,呈現出一副水鳥和諧的靈動自然景象,這正是大亞灣開發區踐行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生動寫照。

十年間,在錨定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高地目標加速成長的同時,大亞灣開發區治水交出亮眼“答卷”:南邊灶河、巖前河、柏崗河、霞湧河4條河流水質實現從劣Ⅴ類提升至Ⅲ類以上優良水體,黑臭水體全面消除黑臭並實現“長制久清”,淡澳河逐步恢復水清岸綠,近岸海域國省考點位水質保持優良。

因海而生、向海而興,大亞灣開發區正以“水”為筆繪就生態底色,書寫綠色崛起的新篇章。

大亞灣以“水”為筆書寫生態文明答卷

大亞灣開發區經過環境整治,生態環境顯著改善。 南方+ 盧慧 攝

強化頂層設計▶▶

不斷健全水生態環境管理體系

站在大亞灣淡澳河入海口一帶的溼地灘塗岸邊望去,鳥兒三五成群嬉戲覓食,不時有鷺鳥伸展白色身姿、輕踏水面、展翅飛翔。

“近年來,大亞灣開發區經過環境整治,境內的淡澳河水質明顯變好,周邊的生態環境顯著改善,近年來到此停棲的鷺鳥越來越多。”資深觀鳥愛好者張先生欣喜地說,這些年來,越來越多珍稀鷺鳥種類頻頻現身,大亞灣開發區逐漸成為觀鳥勝地。如今,大亞灣紅樹林城市溼地公園和淡澳河入海口處的白壽灣灘塗,已成為鳥類活動的集中區域。

鷺鳥翩躚禮讚生態蝶變,折射出大亞灣開發區強化頂層設計,不斷健全水生態環境管理體系的堅定決心。

強化組織領導。在全力推進水汙染防治攻堅戰的過程中,大亞灣開發區先後成立了汙染防治攻堅戰總指揮部和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區委常委會、區管委會常務會議定期聽取汙染防治工作情況彙報。

強化規劃引領。透過嚴守“三線一單”(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環境准入負面清單),引進優質產業專案,大亞灣開發區從源頭上減少環境汙染,為區域健康可持續發展騰出更多的環境容量,達到“以控促引、控引結合”良性迴圈。

強化區域聯動。為啃下跨界河流治理的“硬骨頭”,大亞灣開發區積極協同深圳、惠州惠陽兩地開展跨界河流整治,搭建資訊渠道互通、監測資料互通、環境執法互通的機制,為打破行政區域限制,共同實施跨界流域治理打下堅實基礎。

強化問題導向。大亞灣開發區堅持“雙輪驅動”(政府治理、企業技改),常態化監管和專項整治相結合,突出對重點區域、重點領域和重點產業的綜合整治,印發執行《大亞灣區涉水重點企業提標整治工作方案》,全區16家重點涉水企業在達標排放的基礎上,完成了汙水處理設施提標升級,並對全區24家企業27座汙水處理設施進行全過程控制;狠抓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工作,工作力度前所未有。

大亞灣以“水”為筆書寫生態文明答卷

大亞灣堅持全面、精準、科學治汙。南方+ 盧慧 攝

減少汙染存量▶▶

持續改善水生態環境質量

乾淨清澈的水從瀑布口中流出,轉眼間流入一片蔥鬱的花草中,流水匯聚成一片碧波盪漾的湖面……在大亞灣開發區疏港大道西側,秉承“建一座汙水處理廠,還市民一座公園”建設理念,這裡建起了惠州首個全地埋式汙水處理廠。

“轄區市政汙水經管網收集進入淨水廠後,先後經過物理、生物處理流程,最終達到地表準Ⅳ類水標準後排放。”大亞灣區第一水質淨水廠三期(下稱“一廠三期”)負責人李祈莊介紹,與傳統地上汙水處理廠比較,全地埋式汙水處理廠建設模式節省用地約30%,增加綠化面積超50%。目前,一廠三期日處理能力達8萬立方米,服務人口約20萬。

“水環境汙染問題在水裡,根子在岸上,治水還是要從源頭抓起。”惠州市生態環境局大亞灣分局副局長廖遠光介紹,堅持全面、精準、科學治汙,大亞灣開發區透過控源、截汙、活水等措施,重點從汙水處理設施建設、整治入河排汙口、消除黑臭水體等方面著手,不斷掀起水質提升整治高潮。

以5條國省控河流治理為例,“十三五”以來,大亞灣開發區投入資金超30億元,累計新建汙水處理能力30。9萬噸/日,新建汙水管網239。2公里。截至2022年上半年,全區汙水處理能力達到34。8萬噸/日,出水水質穩定達到地表準Ⅴ類以上標準,建成汙水管網364公里,汙水收集處理持續提質增效。

農村汙水統籌治理亦是重點之一。大亞灣開發區把農村生活汙水治理作為助推鄉村振興的一項重點工作,以推動農村生活汙水納管進入汙水處理廠為方向,對暫時未能納入市政管網的村莊,因地制宜建設農村生活汙水處理設施。“截至目前,全區189個村小組已全部完成農村生活汙水治理。”惠州市生態環境局大亞灣分局一級主辦殷曉琴介紹,其中141個村小組生活汙水納入城鎮汙水處理廠處理,35個村小組生活汙水透過農村生活汙水處理設施處理,13個村小組生活汙水採用汙水資源化利用方式治理。

提高治理水平▶▶

推動水質提升

向水生態提升轉變

時間是最忠實的記錄者。十年間,大亞灣開發區全面保護飲用水水源、整治國省考河流及黑臭水體、防治近岸海域汙染,水環境質量實現新飛躍:

飲用水水質穩定達標,風田水庫、龍尾山水庫、石頭河水庫、畲禾坑水庫4個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常年保持100%,水質穩定優良;國省考河流水質持續改善,其中4條省控河流(南邊灶河、巖前河、柏崗河、霞湧河)水質實現從劣Ⅴ類至Ⅲ類以上的提升;黑臭水體不黑不臭,響水河、媽廟河2條黑臭水體透過加大汙水處理能力、完善雨汙水管網系統、水生態修復等措施,2019年已消除黑臭、達到“初見成效”,2020年實現“長制久清”;近岸海域水質優良,國省考點位水質達標率100%,符合一、二類水質標準的海域面積比例和符合海洋功能區水質標準的面積比例均達到99%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針對轄區內唯一一條國考河流(淡澳河)受潮汐影響、汙染物擴散難度大的問題,大亞灣開發區邀請國家環科院等國內頂尖技術團隊,建成淡澳河水動力水質模型,精準掌握淡澳河的水流動力、汙染物擴散等規律,找準了制約淡澳河虎爪斷面水質達標的關鍵因素,針對性提出治理措施,取得突破性進展。

“十四五”期間,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要在水環境改善的基礎上,更加註重水生態保護修復,注重人水和諧,讓群眾擁有更多生態環境獲得感和幸福感。

“自去年起,大亞灣開發區已經在全市範圍內率先開展水生態調查監測工作。”廖遠光透露,去年底已經完成該專案的招標工作,今年已經完成枯水期、豐水期兩次水生態調查。“大亞灣開發區將著力推動水質提升向水生態提升。”廖遠光說。

【記者】盧慧

【通訊員】邱志青 陳曉坤

【作者】 盧慧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