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警惕借“寶寶專用”割消費者韭菜

由 選調生 發表于 旅遊2023-01-11
簡介市場監管、衛健、婦聯等部門,可利用報紙、廣播電視、網際網路等媒介,透過製作公益廣告宣傳片、組織專題互動欄目等方式,向公眾介紹官方權威機構關於“寶寶專用”商品的建議意見,引導家長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和經濟情況,適度購買,量力而行,可聯合兒童保健

小孩為什麼不能上廟

一款重量僅100克的嬰兒食用鹽售價49元,一款200毫升的“寶寶專用”醬油58元……如今,無論實體商店還是電商平臺,都有很多號稱“寶寶專用”的商品,其價格往往比成人款高出幾倍。從寶寶專用洗衣機到嬰童護膚品,從紙巾零食到油鹽醬醋,甚至寶寶專用的飲用水,五花八門的“寶寶專用”商品牽動著寶寶父母的心和錢包。對此,有人說,世界上小孩的錢最好賺。其實這隻能說明疼愛孩子是父母的天性,絕大多數家長寧可自己節省一些也要為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條件。“寶寶專用”再次讓人體味到了什麼是“可憐天下父母心”。細究琳琅滿目的“寶寶專用”產品,其中有不少僅僅是套用了這一概念而已。這些商家利用父母們愛子心切、不惜代價的心理,用“寶寶專用”來包裝自家的商品,目的不過是為了賺取更多利潤。

“寶寶專用”到底靠不靠譜?有專家分析,不少號稱“寶寶專用”的商品,其成分與普通商品差別不大。現實中,很多家長對“寶寶專用”也是將信將疑,但本著寧可信其有的心態,還是進行購買,並說服自己哪怕沒有功效,至少也沒有壞處。這其實是眾多消費者,在面對市場上眾多打著科學旗號的“寶寶專用”商品時,一種無奈的選擇與自我心理安慰。面對眼花繚亂的“寶寶專用”,家長應該保持理性。不妨多瞭解一些官方權威機構的建議意見,綜合考慮後,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和經濟情況,適度購買,量力而行。特別是一些孩子要經常大量使用的商品,尤其需要謹慎。孩子是每個家庭的寶貝,疼愛有加在所難免。我們該花的錢要花,但是,對某些打著“寶寶專用”幌子來割消費者韭菜的商家,消費者還需擦亮雙眼,謹慎下單。相關監管機構也應及時對“寶寶專用”產品和銷售加強監管。

引導父母理性消費。市場監管、衛健、婦聯等部門,可利用報紙、廣播電視、網際網路等媒介,透過製作公益廣告宣傳片、組織專題互動欄目等方式,向公眾介紹官方權威機構關於“寶寶專用”商品的建議意見,引導家長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和經濟情況,適度購買,量力而行,可聯合兒童保健專家,深入社群、園區開展“守護嬰幼兒健康”專題宣講,提醒家長在購買寶寶商品時,要擦亮雙眼,透過買家評論、商家信譽等做好甄別,謹慎下單。

督促商家誠信經營。市場監管、公安等執法部門,可組織面向寶寶類商品生產者、銷售者的法律宣講會,重點介紹廣告法、食品安全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的相關內容,強調虛假營銷、違規使用新增劑的法律後果,強化各相關參與主體的誠信及守規意識。同時,各相關行業協會應進一步細化行業規範,明確從業的基本條件,指出行業的經營準則,以簽署行業自律公約的形式,要求涉嬰幼兒產品的會員守法經營,履行社會責任。

推動監管落地落實。圍繞進一步加強對“寶寶專用”產品和銷售的監管,市場監管、工信、商務與網際網路管理部門還應及時聽取市場反饋意見,透過問卷調查、專家溝通沙龍、企業家座談會等方式加強調研,儘早建立健全嬰幼兒商品的監管體系,為具體監管工作提供權威保障,並適時完善相關立法工作。同時,質量監管部門要堅持守土有責,對包含嬰幼兒食品生產在內的企業進行出廠前的質量監管,嚴把產品“出口關”。市場監管部門要對市場上的“寶寶專用”類產品進行“法律過篩”,隨時檢查有沒有不達標的嬰幼兒商品混跡於市。此外,要暢通熱線電話、隨手拍、專欄留言等公眾監督渠道,發動群眾進行社會監督。

警惕借“寶寶專用”割消費者韭菜

宣告: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