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海腸“上岸”原因,不僅僅是“大風過後必有貨”

由 政訊通環保資訊中心 發表于 旅遊2023-01-06
簡介王立勇說,海腸資源量增加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生態環境保護,近年來,煙臺黃渤海新區堅持“絕不以犧牲環境換取一時經濟增長”,透過“治、關、管、放”,開啟海洋生態環境“保衛戰”

海腸幾月份才有

近期,大量美味可口的海鮮

“登陸”煙臺海岸,從北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海腸一直到南牟平區的瀘沽蝦,陸續有各種海鮮上岸。“煙臺趕海人撈海腸”也登上了熱搜。有網友表示,上午趕海腸,下午趕海蝦,這個假期太充實了!

海腸“上岸”原因,不僅僅是“大風過後必有貨”

從當地市民拍攝的影片和照片上來看,海灘上到處都是蝦、海腸等。還有一些市民正在用水桶和塑膠袋撿拾。

海腸“上岸”原因,不僅僅是“大風過後必有貨”

不過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大量海鮮聚集也引起了大家的熱論,部分網友也提出了

“會不會氾濫成災”、“是否代表某種預兆”、“會不會有汙染”等疑問。

其實在煙臺本地有一句俗語,

“大風過後必有貨”。這次海物大量上岸的時間剛好趕上了寒潮。10月4日,山東省氣象臺就釋出了海上大風黃色預警,沿海地區和內陸湖面6-7級陣風8-10級減弱到5-6級陣風7-8級。

10月5日時,

煙臺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工作人員表示,海鮮可能是大風吹到岸上的。

10月9日

,煙臺市海洋經濟研究院研究員王力勇

表示

,這是海物居住環境和自然風浪協同作用造成的。

“海腸主要分佈在岸邊到水深七八米的位置,屬於淺水區沙地,質地較松,海腸、瀘沽蝦等生物本身就埋在沙裡,等風浪合適,就會把沙下的生物給吹上岸來。”

僅僅只是大風?

王立勇表示,這次

“海腸氾濫”,很大程度上也是源於增值流放。2015年到2016年

煙臺市海洋經濟研究院

在開發區、萊山

、蓬萊

海域開展了海腸苗種

公益性

增殖放流工作。

共投放了

120萬左右苗,這次海腸“登陸”的八角灣,投放了約40萬苗。

這些

苗種

2017年

2018年存活下來後,就有了繁殖能力,目前可能增加了幾十倍。

海腸“上岸”原因,不僅僅是“大風過後必有貨”

也是海腸

2015年至今第二次主動“上岸”。

去年

11月

,煙臺夾河入海口附近出現大量海腸

,市民們就體驗了海中捕撈的快樂

。海鮮行業的

“龍頭”曾經賣過“白菜價”。

海產品商販

王先生

介紹說

,市面上的活海腸最高能賣到

80元一斤,平時50元一斤左右,

現在市面上的海腸

35元一斤左右。現在的海腸多產,

物美價廉

也就走

上了更多

老百姓

的餐桌。

現在資源豐富了,再加上風浪,大量海鮮上岸也是正常的。王立勇表示,這些海鮮經過妥善處理後,即可安心食用。

“可持續發展”

“大風之後必有貨”這句俗語近年來頻頻發生,說到底

因為

海洋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王立勇說,海腸資源

增加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生態環境保護,近年來,煙臺黃渤海新區堅持

“絕不以犧牲環境換取一時經濟增長”,透過“治、關、管、放”,開啟海洋生態環境“保衛戰”。

據瞭解,八角灣國控和省控監測點水質連續多年

滿足第

一類或

二類水質標準,近岸海域優良水體比例繼續保持

百分之百

魯東大學農學院水產養殖

專業

系主任、副教授

房燕

說,優越的生長環境使海腸苗能

得以持續

繁殖,同時可以改善海

區底質

環境,改善後的環境更有利於其

持續

繁殖,這是資源與環境良性迴圈的體現。

營養價值不遜海參

海腸也稱海腸子,學名為

單環刺螠

它是一種長圓筒形的環節動物,渾身無毛刺,淺黃色

。長得與裸體海參非常相似

,營養價值比起海參也不遜色。

海腸

分佈於俄羅斯、日本、朝鮮和我國渤海灣等,是中國北方沿海泥沙岸潮間帶下區及潮下帶淺水區底棲生物的常見種。

海腸個體肥大,肉質鮮美,

體壁、消化道及體腔液中均含

17種氨基酸,包括人體所需的各種必需氨基酸

作為一種海鮮食物來講

,熱量

並不算高

。根據

研究表明

,每

100克

食用海腸僅含

91

卡熱量

適量食用不會導致肥胖。海腸營養價值豐富,有利於補充蛋白質、維生素等營養物質,可強身健體,對身體十分有利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