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1816年發生了什麼,為何被稱為“無夏之年”?僅歐洲凍死20萬人

由 一木科普 發表于 旅遊2023-01-04
簡介根據歷史記載,坦博拉火山噴發從4月開始,一直到7月份才結束,靠近火山周圍的房屋、農田全部被吞沒,直接導致5萬多人遇難,火山高度從之前的4100米減到了噴發後的2850米,並在山頂留下了直徑6000米,深700米的巨大火山口

太平洋一個小島一個多少錢

1816年,一場慘烈的災難席捲北半球。溫度驟降、七月飄雪、大量農作物凋零,僅歐洲就有20萬人死於這場災難。這次災難的始作俑者,來源於一場猛烈的火山噴發。

1816年發生了什麼,為何被稱為“無夏之年”?僅歐洲凍死20萬人

在人們心中,夏季代表著高溫炎熱,是農作物茁壯成長的階段,這個季節農民最擔心出現洪澇和乾旱這樣的自然災害,無論是哪一種,都會讓辛苦勞作一年的農民顆粒無收。

在歷史的長河中,1816年絕對是特別的年份,這一年的夏季既沒有洪澇災害,也沒有出現乾旱的氣候,而是在夏季出現了罕見的低溫和霜降,甚至出現了七月降雪這樣的極端氣候。這樣的“天降異象”,讓當時執掌清朝的嘉慶帝一度懷疑,自己是不是做了啥天怒人怨的事。

所以說,1816年是一個沒有“夏天”的年份,被人們稱為“無夏之年”。

造成“無夏之年”的起因——一場劇烈的火山噴發

1815年4月,印度尼西亞坦博拉火山沉睡了5000年之久後,迎來了史詩級的大噴發。這是人類有歷史記載以來的最大的一次火山爆發,

火山爆發指數(VEI)為7級

7級火山噴發什麼概念?

科學家把火山噴發從0—8劃分為

9個等級

,其中第四級是一個門檻,超過這個級別,屬於嚴重的火山噴發,所釋放的能量相當於一次8。2級大地震。

1816年發生了什麼,為何被稱為“無夏之年”?僅歐洲凍死20萬人

火山爆發指數增加一級,其威力增加10倍。

公元79年,歷史上著名的維蘇威火山噴發,火山爆發指數是5級,厚重的火山灰和碎屑流一夜之間將龐貝古城從地球上抹掉。

2022年1月份湯加火山,屬於6級火山噴發,這一級別的火山噴出物大於100億立方米,熱柱高度在25千米以上。

1816年發生了什麼,為何被稱為“無夏之年”?僅歐洲凍死20萬人

屬於7級噴發的坦博拉火山,其威力更大。後來科學家們曾估測過,坦博拉火山爆發的威力,相當於日本廣島原子彈爆炸威力的5萬倍。

根據歷史記載,坦博拉火山噴發從4月開始,一直到7月份才結束,靠近火山周圍的房屋、農田全部被吞沒,直接導致5萬多人遇難,

火山高度從之前的4100米減到了噴發後的2850米

,並在山頂留下了直徑6000米,深700米的巨大火山口。

1816年發生了什麼,為何被稱為“無夏之年”?僅歐洲凍死20萬人

這次坦博拉火山噴發,直接將1300億噸的火山灰送入空中,雖然有一部分火山灰落到了周圍的地面,但更多的還是隨著高達45公里的火山柱進入到了平流層中,形成了

“陽傘效應”

一般來說,6級火山噴發就會出現“陽傘效應”,對全球氣候造成影響。像坦博拉火山這樣7級的爆發威力,“陽傘效應”更嚴重。

因為高強度的火山噴發將大量的火山灰帶入平流層中。平流層空氣稀薄,水蒸氣很少,基本不會出現雨、雪等天氣,使得火山灰在平流層中滯留很久。再加上平流層的氣流以水平運動為主,火山灰逐漸擴散到全球範圍內,

將太陽光反射到宇宙中,削弱了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能,導致全球出現降溫。

1816年發生了什麼,為何被稱為“無夏之年”?僅歐洲凍死20萬人

這就是1816年“無夏之年”的原因。

“無夏之年”對清朝的影響

1816年,在中國歷史上,正值清朝嘉慶年間。反常的氣候其實在年初的時候就顯現出來,春天遲遲不肯到來,一直過了立春,氣溫也沒有轉暖的跡象。

根據史料記載,這一年清朝大部分地區發生了極端低溫事件。比如江西,七月份就開始下起了雪,農作物大幅減產;還有東北地區,六七月份出現了嚴重的霜凍,百姓出門都要穿上厚重的冬衣,一些河流也被凍住了。

最嚴重的事件是雲南發生了嚴重的災荒,大批大批的百姓沒有食物來源,只能以樹皮充飢。為了能活下去,有些饑民不得不賣兒賣女以求活命。

1816年發生了什麼,為何被稱為“無夏之年”?僅歐洲凍死20萬人

在昆明詩人李於陽在《賣兒嘆》裡這樣寫到:

三百錢買一升粟,一升粟飽三日 腹。窮民赤手錢何來,攜男提女街頭賣。明知賣兒難救飢,忍被鬼伯同時錄

這樣的極端天氣,自然引起了嘉慶的注意。看著七月的滿天飛月,嘉慶以為民間有百姓受了天大的冤情,甚至派人去民間查探,可查來查去毫無結果。嘉慶又懷疑自己這個皇帝是不是做

不夠好,就跑去太廟向列祖列宗懺悔。

1816年發生了什麼,為何被稱為“無夏之年”?僅歐洲凍死20萬人

反正一系列措施都做了,氣候也沒有好轉的跡象,甚至那年冬天格外的冷。根據《清史稿》的記載,

1816這一年,清朝大約有5萬人凍死

“無夏之年”對歐洲的影響

1815年是拿破崙戰爭結束的一年,歐洲人民還沒從戰爭的陰影中脫離出來,就迎來了1816年的惡劣天氣。

1816年的2月,歐洲的天氣像往年一樣開始有回暖的跡象,但是到了3月份氣溫忽然驟降,歐洲人錯過了最佳的種植時節,本想等著氣溫回暖後種植農作物。沒想到一直到了6月份,天氣還是一如既往的寒冷,河流被凍結,大地被冰雪覆蓋。有的人在

日記中寫道

6月的田地和12月一樣,空空如也。

1816年發生了什麼,為何被稱為“無夏之年”?僅歐洲凍死20萬人

由於夏季的反常天氣,歐洲人們在這一年陷入了嚴重的糧食危機,除了少部分貴族能吃到“高價糧”之外,大部分平民百姓忍受著飢寒交迫。根據統計,這一年歐洲死亡人數高達

20萬人

“無夏之年”對北美洲的影響

“無夏之年”在北美洲造成的影響要晚一些。當年的三月份,天氣和往年一樣適合耕種,農夫們在田地裡忙碌著。

可是好景不長,到了5月份,寒流突然來襲,加拿大和美國東北部出現大範圍霜降,大量的農作物被凍死,農夫們不得不穿上厚重的冬衣,到田地裡拯救損害的農作物,但基本沒什麼效果。

1816年發生了什麼,為何被稱為“無夏之年”?僅歐洲凍死20萬人

詭異的是,有些地方的氣溫高達35℃,看起來十分正常,

但在數小時內氣溫驟降至0℃

,很多人無法適應這樣的氣溫變化被凍死。

從6月份到8月份這段時間,北美洲的溫度逐漸回升到正常水平,農作物得到了生長,很大程度上緩解了饑荒。但是這種情況並沒有維持很久,在8月下旬氣溫再次驟降,

好不容易生長起來的農作物再一次被凍死。

1816年發生了什麼,為何被稱為“無夏之年”?僅歐洲凍死20萬人

不過,這次“無夏之年”也給美國帶來了些好處。一部分飽受飢餓、寒冷的人們為了尋求出路,開始成群結隊

向西方遷移,佔據了大片大片的土地,直接為美國增加了6個州的面積。

說在最後

1816年的“無限之年”,歸根結底是因為坦博拉火山爆發造成的。大量的火山灰覆蓋了整個地球,讓地球接受太陽的照射大幅減少,導致全球性降溫。

這次的災難可以說是全球性的,從這一點也能看出,人類在大自然面前是多麼渺小。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