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青未了︳菏澤“點將臺”,黃巢起義的源處

由 齊魯壹點 發表于 旅遊2023-01-02
簡介但山東以外的黃巢點將臺的來歷,多是當年黃巢軍在輾轉打仗時駐紮發兵之地,唯有山東菏澤點將臺既是黃巢起義閱兵的源處、也在這裡多次駐紮發兵,是這座古城特有的標誌、意義深遠

點將臺上閱三軍開過什麼

文/孔慶貴

在菏澤城西,有一座高約6米,圍約100米的土堌堆、土層清晰可見,屬周至漢遺址,據明代石碑記載,此處名叫鳳嘴山,俗稱“鳳嘴堌堆”。

民間傳說,唐朝末年,農民起義軍領袖黃巢曾在此閱兵點將、發號施令,開啟了轉戰近半個唐朝江山的紛爭之旅,所以,後人又將該堌堆稱為— —黃巢“點將臺”。

黃巢點將臺,在廣東、福建、河南、陝西、河北、山東等多省都有、不下八九處;但山東以外的黃巢點將臺的來歷,多是當年黃巢軍在輾轉打仗時駐紮發兵之地,唯有山東菏澤點將臺既是黃巢起義閱兵的源處、也在這裡多次駐紮發兵,是這座古城特有的標誌、意義深遠。

1。菏澤是黃巢的老家

菏澤,古稱曹州。黃巢乃曹州冤句人。據歷史記載,冤句縣故城是古濟水流域的一座歷史名城。《資治通鑑》註釋:“冤句,漢縣,唐屬曹州,在州西南四十五里”。曹州城舊址在今菏澤城,距馬嶺崗鎮龍王廟村四十多里。

公元820年,黃巢出生在曹州冤句,現菏澤市牡丹區黃集鎮黃莊村的一個鹽商世家。他父親做鹽巴生意,是個很賺錢的營生,家境殷實,鄉鄰和睦,威望很高,受人尊重。

傳說黃巢自幼天資聰慧,5歲時就寫出《題菊花》詩。宋代張端義《貴耳集》卷下記載:“巢五歲侍翁父為菊花聯句,翁思索未至,巢信口應曰:‘堪與百花為總首,自然天賜赭黃衣。’巢之父怪欲擊巢,乃翁曰:‘孫能詩,但未知輕重,可令再賦一篇。’巢應之曰:‘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這首詩的意思是:颯颯秋風席捲而來,滿園菊花瑟瑟飄搖。花蕊花香充滿寒意,蝴蝶蜜蜂難以到來。有朝一日,我要當了春神,我將安排菊花和桃花同在春天盛開。可見小小年紀的黃巢,充滿想象,託物言志,思想豪邁,展現了其不同凡響之處。此詩也有人說是黃巢寫於年輕時,發動起義之前。詩雖短,但寓意深遠,表達了黃巢對當世不公正“天道”的大膽否定和對理想中的美好世界的熱烈憧憬,集中地反映出他超越封建文人價值觀念的遠見卓識和勇於掌握、改變自身命運的雄偉膽略。

可對於才華橫溢的黃巢來說,老天爺並沒有特別地眷顧他,三次的科舉考試都名落孫山,成了當時不公、腐敗“科舉制度”的受害者之一。

鹹通九年,意氣風發的黃巢滿懷信心地來到了長安城內金榜前面,在人頭攢動中,他伸著脖頸從榜首看到榜尾,仔仔細細地確認了好幾遍,才不得不接受了落榜的現實,茫然地擠出了人群,攥緊拳頭,快步地離開了長安城。

落榜後的黃巢,心灰意冷,怒氣滿腹,數年的苦讀最終化為一場虛空,看來,想要透過科舉考試改變自身命運,這條路子是走不通了,長安城內雖然繁華似錦、誘惑無限,但迎接他的卻是悽風苦雨。

離開長安的黃巢,一路之上,將失望、傷感、憂愁、悲憤全部揉碎,最終化成了一腔怒火,用文字發洩出來: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透陣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這首詩既發洩了黃巢的憤怒,也寄託了他無限的抱負,而從這首詩上我們也能看出,黃巢本人的文采也確實不錯。那麼如此一位有才華、有抱負的青年,為何會屢次被倒在科舉的選途之上呢?足見當時科舉制度的不公和腐敗的程度。

正是唐末黑暗的科舉考試之風最終吹倒了整個大唐王朝,被一個落榜生,狠狠地扇了一記響亮的耳光。

2。菏澤“點將臺”是黃巢起義的源處

四十年前,我在菏澤二中上高中。距離我們學校北門往西不足2里路、路北的“菏澤農校”院內西北角,有一座土臺,就是黃巢點將臺。

我去過那裡幾次,是因為有一個同學家住在農校家屬院。去他家玩時,就有機會目睹那個大大的土堆子。可那時候“點將臺”只是一堆大土堆堆砌的一個土臺子,臺子上樹木鬱鬱蔥蔥,遮天蔽日,陰涼清爽,其他的沒有給我留下多大的印象,只是聽同學說,這是“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起義的地方。

再見黃巢點將臺時,已是過去四十多年了。

那日五一假期,臨近傍晚,突發興致,憶起黃巢點將臺來,便驅車前往。

從家小區出發,到達這裡需半個小時路程。一路上,微風輕拂,斜陽暈染,滿色翠綠。

菏澤城已經變得再也早找不到四十年前荒蕪一片、房屋低矮、悽悽涼涼的景象了。眼前的菏澤寸土寸金、高樓林立、一派繁榮……

就連當年的點將臺,東西南三面也已被高樓大廈所包圍,北面不大的一塊空地,磚頭瓦礫、殘根短枝,應該是點將臺前的廣場,尚待清理中。原來的菏澤農校已被併入菏澤學院,遷往北關。

我深一腳淺一腳、跌跌撞撞地來到了點將臺前。映入我眼簾的一塊石碑上方記載著山東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中間刻有“鳳嘴堌堆遺址” 六個大字,下方記載著:山東省人民政府2006年12月公佈和牡丹區人民政府2016年4月立。

我對石碑中間刻有“鳳嘴堌堆遺址” 六個大字產生了好奇,

據有關歷史資料記載,該土臺屬周至漢歷史遺址,因形狀酷似鳳嘴,人稱“鳳嘴堌堆”。“鳳嘴堌堆”成就了黃巢點將臺,黃巢點將臺為“鳳嘴堌堆”賦予了歷史意義。

在堌堆的東南方,有明朝正德年間的“山東曹州新作教場記”石碑一座,碑文記載:以鳳嘴堌堆為主軸,形成的校場用地有300畝,可謂氣派,雄風颯颯。

如今的土臺四周已被青磚砌起了圍裙,南北面的中間段用水泥鋪成了石階,直通土堆臺。 拾級而上,臺頂突兀不平,生長著桑樹、槐樹、松樹、柏樹等樹木和一些叫不上名來的野草。由於雨水的沖刷,一些樹木的根部裸露出來,給人一種滄桑感。

如此萋萋凌亂不堪的土臺子,很難讓我想象當年威武的農民起義領袖黃巢是如何選擇在這裡閱兵點將、併發出“翻卻曹州天下反”的戰鬥號令?

2007年6月,菏澤市、牡丹區兩級文物部門對牡丹區馬嶺崗鎮龍王廟行政村一段廢城遺址進行了勘探,勘探出東門甕城牆347米,外廓234米,東城門尚高出地表3。3米,地下6米方至城基。此地符合唐、宋文獻,又與《水經注》中關於冤句城在濟陽東,與戎城(今曹縣桃源鎮長岡廟遺址)為南北的記載相符。清乾隆二十一年《曹州府志》雲:冤句故城在州(曹州)西南四十里。今龍王廟村距菏澤城西南四十里許。該廢城遺址被考古專家一致認為就是漢、魏、晉、唐、宋之冤句故城。

黃巢老家位於今天菏澤市牡丹區大黃集鎮黃莊村一帶。黃莊村距“點將臺”約有 60裡之遠,不知道農民起義軍領袖黃巢為什麼會選擇聚集在這裡點將起義?讓我很是費解,不得其故。

3。黃巢起義推翻了唐王朝

乾符二年(875年)六月,關東發生了大旱,官吏強迫百姓繳納租稅,服差役,百姓走投無路,聚集黃巢周圍,與唐廷官吏進行過多次武裝衝突。黃巢在冤句(今山東菏澤市西南)與侄子黃揆和黃恩鄴等八人起兵,聚集在“點將臺”前,號令三軍,積極響應王仙芝在濮陽發起的起義。次年,在蘄州阻止王仙芝降唐,與王仙芝分兵,獨立作戰。

黃巢起義軍採用流動作戰的戰術,轉戰南北,跋山涉水,浴血奮戰達10年之久,歷經12個省,往返15000餘里,曾一度攻佔唐都長安,推翻了唐王朝,並建立了“大齊”政權。

千百年來,人們為了紀念黃巢這位農民軍起義領袖,故而把他當初起義時的“鳳嘴堌堆”稱為“黃巢點將臺”,也就是黃巢點將臺的源處。

青未了︳菏澤“點將臺”,黃巢起義的源處

作者簡介:孔慶貴,筆名靜夜聽濤,山東梁山人。現為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中國農業銀行作家協會會員、山東散文學會會員、菏澤市作家協會會員、作家線上簽約作家;文學作品散見於菏澤日報、齊魯晚報壹點號、紅羅山文學、山東金融文學、新銳散文、膠東散文年選、海東文化、中國金融作協、首都文學、中國作家線上、中國作家網、大灣雜誌、中國鄉村雜誌、青年文學家期刊等報刊和網路平臺。作品多次獲獎。

壹點號 馨香往事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