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李斯: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由 太史遷 發表于 旅遊2022-12-30
簡介其實站在當時的環境,作為丞相的李斯完全可以阻止這事,甚至可以殺掉趙高,只要他把秦始皇的遺書公之於眾或秘密告訴扶蘇,但他還是屈從了自己的利益

李斯才能怎麼樣

李斯: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李斯這個人還是值得說說的,他一生的經歷對現代人有非常多的借鑑意義。

要評價一個人,就要了解此人的生平。李斯的一生大概可以用八個詞來概括,分別是倉鼠之嘆、拜師學藝、遊說秦王、諫逐客書、帝國丞相、沙丘密謀、兩虎相爭、黃狗之嘆。我們接下來詳細說說這些,然後給李斯一個評價。

倉鼠之嘆

李斯是楚國上蔡(今河南上蔡縣)人,從小家裡就很窮,注意這個點,因為它對李斯的性格影響很大。由於好學上進,他年輕時就在郡裡做了個小吏,日常工作就是整理資料和跑腿。

偶然一次他看到廁所裡的老鼠髒瘦瘦的,見人就跑,而後來又看到倉庫中的老鼠都是肥亮亮的,見人也不怕。李斯為此感嘆到“人的賢能和不賢能也和老鼠一樣,取決於所處的環境”,這就是“倉鼠之嘆”。

“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史記·李斯列傳》

在李斯看來,同樣是老鼠但差別這麼大,主要是所處環境不同。之所以得出這種結論,與李斯當時所處的環境是分不開的,他覺得自己就好像廁鼠,有理想有抱負,但每天只是幹些雜活,而上面的一些官員就像是倉鼠,尸位素餐,卻掌握大權。

這種巨大落差對年輕李斯影響非常大,以至於他得出了環境是影響一個人的決定性因素這個結論。這就意味著,在李斯的心裡,任何道德和觀念都是可以隨著環境而變化的,只要對自己有利。這種思想的優點是極易給個人帶來成功,缺點是在利益面前容易一葉障目而看不到大局。李斯後來的經歷也印證了這一點。

李斯: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拜師學藝

李斯下決心要改變環境,當時普通人能達到的最高環境就是出將入相,所以李斯便去和荀子學習帝王之術。他的目標是非常明確的,為帝王服務。

荀子是戰國末期最負盛名的儒家代表人物,先秦百家的集大成者,有《荀子》流傳後世。荀子最主要的思想可以總結為四點:

一,“禮法並施,王霸統一”,這是對傳統儒家的批判繼承,他在繼承傳統儒家強調禮儀道德教育的同時,也強調政法制度的懲罰作用,將“霸道”提高到和“王道”同等地位;

二,“制天命而用之”,他認為“天”就是自然規律,人可以利用自然規律為自己所用,也就是“人定勝天”思想;

三, “性惡論”,他認為人性本惡,強調後天環境對人的影響,認為人只有經過後天教化才能使自己行為符合禮法;

四,“法后王”,他認為堯舜禹夏商周這些“先王”的經驗都不可取,要從當前的實際情況出發,反對復古倒退的“法先王”。

荀子的這些思想對李斯的影響非常深,李斯以後的行為準則和執政理念都可以從中找到理論依據。

李斯學有所成,便考慮用這些去遊說君主,實現自己的抱負,但他沒有選擇楚國,而是去了秦國。至於理由,他自己在告別老師時也說了,他認為秦國有吞併六國統一天下的實力,而秦王也在到處招募人才。這是他認為的客觀條件。

同時他也認為,一個人如果地位低下窮困潦倒仍然不想有所作為,這是非常可恥的,有抱負有能力的人不應該忍受長期的窮困和卑賤。這是他認為的主觀條件,也反映了他的動機——擺脫貧困和當大官。

在李斯心中,變得富有是人生的第一目標,而權力不過是獲取財富和保有財富的一種手段,這或許是受小時候貧困的家境影響。

李斯: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遊說秦王

李斯告別老師後,便前往秦國。當時秦王嬴政剛繼位,呂不韋當政,李斯透過走呂不韋的關係,在朝廷做了個郎官。秦王下詔求賢納言,李斯便以此為契機,上書建議秦王抓住時機統一六國。

這篇上書是李斯政治生涯的真正起點。在書中,他先說明了時機的重要性,然後論證了為什麼現在才是秦國統一六國最好的時機,最後敦促秦王不要錯失時機。

除此之外,李斯還相應地提出了很多具體的操作性強的計劃,比如派人遊說六國君主、派人離間六國君臣關係(這招搞倒六國很多名將)、派刺客刺殺六國重要大臣等。秦王都一一採納,李斯因此被提拔為客卿(授予非本國人的高階官職)。

我們可以從中看到,這時的李斯其實是非常敢講的,他是懷著偉大目標和理想的,即幫助秦國統一六國。因此他不放過任何一個表現自己的機會,在抓住機會後直奔主題,然後提出具體的執行計劃,一步一步引導著向自己的目標靠近。

這是現在的李斯,他內心堅定,目標明確,有敢為天下先的勇氣。我們現實中很多人不缺乏才能,但卻總是得不到重用,或許可以學學李斯這點。

李斯: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諫逐客書》

這是李斯最大的亮點之一。當時韓王暗地裡派遣一個名為鄭國的人到秦國搞水利工程(鄭國渠),希望以此消耗秦國國力。後來事發,秦國大臣們認為這些他國來的客卿多數都是為了離間和削弱秦國,請求秦王把國內的非本國大臣都趕出秦國。

李斯是楚國人,也在名單中。眼看自己的抱負要泡湯了,他連夜給秦王寫了篇文章,這就是著名的《諫逐客書》。此文大氣磅礴,洋洋灑灑千餘言,論點明確,論據有力,堪稱先秦議論文之典範。大家有興趣可以去讀一讀。

在文章中,他先說明了自己不贊成逐客,其次舉出了秦國之前的大量例子來論證客卿對於秦國的巨大貢獻,接著站在秦國的客觀條件上說明秦國為什麼需要客卿,然後說明如果秦國驅逐客卿會帶來哪些不好的影響,最後再次點題複述自己的觀點。秦王於是採納李斯的建議,取消逐客令。

我尤其喜歡其中的一句話,特摘抄如下:

“是以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 ——-《史記·李斯列傳》

李斯的這次上書對於秦國意義深遠。對於國家來說,不但為秦國保留住了大批的人才,而且也吸引了六國的人才紛紛來投奔秦國,為秦國後來的統一六國奠定了人才基礎。對於李斯個人來說,此次上書給他的政治生涯大大加分,官職升為廷尉(九卿之一),和丞相只差一步之遙。

李斯告訴我們,人才是自古以來都是最寶貴的資源,以地域區分人才是不可取的,也是十分危險的。這對當時和現代都有現實意義。

但我在想,如果李斯是秦國人,他還會寫《諫逐客書》嗎?

李斯: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帝國丞相

後又二十餘年間,秦國統一六國,李斯在其中出了很多計策,居功至偉,秦始皇升他為丞相。

作為帝國的二把手,在他的任期內做了很多貢獻,其中主要可以歸結為五點:一,北驅匈奴南定百越;二,提高大臣爵位,使內部團結;三,力行郡縣,統一文字和度量衡;四,修築馳道,打通全國交通網;五,完善官僚制度。

站在秦朝的角度上,這些都算得上是歷史功績,而且對後世影響深遠。但是李斯也並非沒有做過錯事,否則他在歷史評價中就可以和伊尹、周公旦這些人平起平坐了。

李斯最大的過錯可以從三件事上看出來:第一件事是焚書,實行文化高壓和思想專制;第二件事是推行嚴刑峻法,加強法律的懲罰力度;第三件事是在秦始皇后期的求仙和大興土木上沒有做到應盡的勸誡責任。

我們可以發現這些過錯其實可以歸納為一點,即對秦始皇的遷就,也就是說李斯做這些事都是站在個人利益上而不是國家利益。

早期的李斯雖然也有很大私心,但在國家的關鍵利益上絕對不會退縮的,而當了丞相的李斯則不然。李斯的心境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前期敢於說話是為了求官和富貴,現在不敢說話是為了保住富貴,這是他一貫的行為準則。

我們說他“精緻”,就在於他真的是在做事;說他“利己”,就在於他做事的動機源於自身的利益。

李斯: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沙丘密謀

秦始皇三十七年,皇帝病死在沙丘,也就是他最後一次出遊的途中。死前留下遺詔給大兒子扶蘇“與喪會咸陽而葬”,其實意思很明確,就是把皇位傳給扶蘇。

很多人好奇秦始皇為什麼不在生前立太子,其實不光是太子,他連皇后都沒有立,我推測有幾個原因:一是因為他因為母親的事而對女兒缺乏信任;二是他本人對權力的掌控欲,不希望有一個人來分權;三是他一直相信自己可以求得長生不老藥,皇帝永遠當下去。

生前不立太子,是秦始皇給他的帝國埋下的一顆定時炸彈,但不是一定會炸,因為還有個人可以拆掉它,這個人就是李斯。

秦始皇在沙丘病逝了,遺書被中車府令趙高扣留不發,他是專門管皇帝詔書的。趙高是秦始皇的小兒子胡亥的老師,他覺得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把胡亥扶上皇帝寶座,自己便是最大功臣。

不過要做成這件政治投機,趙高面前還擺著一個難關,所有詔書都需經過丞相審閱同意後才能發出,李斯就成了趙高要考慮的事。是殺掉還是拉攏,我覺得趙高一定是思考過的。

趙高這個人能從一個後宮雜役混到宦官之首,那揣度人心的本事是非常厲害的。他透過平常與李斯的接觸,就覺得此人可以拉攏,而且拉攏比殺掉的作用更大。

趙高和胡亥找到李斯,陳述其中利害關係,尤其是用利益去旁敲側擊。李斯性格中最大的弱點就是過於看重利益,以至於有時心胸狹隘,一葉障目。經過趙高的威逼利誘和空頭許諾,李斯最終也是認可了這個計劃,同意立胡亥為皇帝。

其實站在當時的環境,作為丞相的李斯完全可以阻止這事,甚至可以殺掉趙高,只要他把秦始皇的遺書公之於眾或秘密告訴扶蘇,但他還是屈從了自己的利益。這顆炸彈也就失去了最後一道阻力,等著在以後的某天爆炸,埋葬帝國,也埋葬李斯。

沙丘密謀是秦朝的轉折點,也是李斯的轉折點。

李斯: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兩虎相爭

趙高作為這場策劃的主謀,在胡亥當了皇帝后,自然被給予了很大的權力。李斯雖然還是丞相,但明顯地和自己先前被許諾的有很大差別。他現在不光要對付胡亥,還要對付趙高,更關鍵的是這兩人是站在同一戰線的。

李斯雖然在之前就看出了胡亥此人不堪大任,但因為他一葉障目,所以現在他寄希望自己能用丞相和功臣的資本引導胡亥走上皇帝的標準道路。

但這次他又錯了,錯的是他把胡亥看得太高了,把趙高看得太輕了。這個皇帝本質上就是一個紈絝子弟,又有趙高在身邊慫恿,只會吃喝玩樂。李斯多次上書勸誡,皇帝沒有理睬。

後來陳勝吳廣起義,因為李斯兒子李由是三川郡守,剿匪不力,趙高藉機想把李斯拉下來。李斯為了保住自己就迎合胡亥心意,於是給皇帝上了一道遺臭萬年的書,大意就是皇帝您之前做的事都沒有錯,陳勝吳廣那些人不過是一些小盜賊,很快就會被消滅,您作為皇帝也不要像堯舜禹那樣事事操心,勞心勞力,您應該多多地吃喝玩樂,要造什麼工程就繼續造,您爹的陵墓也應該加大等等。

這個上書如果拿給還是郎官時的李斯看,估計會被他罵個臭死然後扔到廁所裡。可是這時的李斯不會,他沒有覺得有何不妥,秦朝滅亡了又怎麼樣,只要自己活著就行。

雖然這次沒有讓趙高得逞,但趙高有的是機會,因為他身後站著的是皇帝,因為他對皇帝知根知底。李斯因為是丞相,所以每天需要和皇帝彙報工作,胡亥是最厭煩這事的,年輕的他只想天天待在後宮,摟著數不盡的美人,聽著趙高那滿嘴的好話。

趙高很快察覺了皇帝和丞相之間的這種裂縫,然後多次地讓李斯在胡亥玩得正高興時去彙報,久而久之,李斯在胡亥的心裡就是一個大壞蛋。趙高趁機上書胡亥,誣陷李斯對皇帝大不敬而且暗藏謀反之心。

李斯怎麼都沒有想到,自己曾經的戰友能這麼下死手,這次他是沒有辦法了,因為皇帝已經準備把他拋棄了。

李斯: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黃狗之嘆

秦二世二年七月,李斯被判處有罪,而後被腰斬於咸陽,夷滅三族。在被壓赴刑場的途中,李斯對與他一起赴死的兒子說了最後一句話,“我還想和你再牽著黃狗一起去上蔡打獵追逐野兔,現在還能行嗎?”,然後他就死了。

從李斯的黃狗之嘆中,我們可以看到他的懊悔與無奈,他李斯原本是可以安度晚年的,因為上了賊船,因為太看重自己的利益。他估計沒有想到,自己終身為之奮鬥的一切,在被摧毀時是如此輕鬆。

評價

李斯的一生可以說是追求自身利益的一生,他如果是個商人,或許能有個安定的晚年,但那樣的話,歷史上也不會留下他的名字。他在秦始皇時期也是真在做事,為帝國的鞏固出了不少力,這是值得肯定的。但他在秦始皇死後,便與自己最初的理想越走越遠。

他的人生就像兩個極端,之所以這樣,是因為他為自己找了一個不固定的支撐點,這個支撐點就是自身利益。因為自身利益的變化,所以李斯無法找到平衡點,最後導致了自己的身死族滅。

他雖然繼承了老師荀子的思想,但有意地忘記了儒家的仁,而偏向其中的法。看重利益確實能讓人快速成事,但過於看重利益也會最終讓人敗事,因為“義”在每個人的心中。為政者,更應該以百姓為重,以利益為輕。

“為利益而生,為利益而死”,這就是真實的李斯。所以我想說他是半個好人。

————————————————————-

“我是

【太史遷】

,一個把歷史當成故事講的人。點贊關注,不錯過精彩內容~~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