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心思難測、冷漠孤僻,這個“百歲老人”怎麼就霸榜熱搜?

由 什麼值得買 發表于 旅遊2022-10-21
簡介歐洲人拿獎的接力賽1901年,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是法國詩人普呂多姆

老人錢怎麼領

作者:愛讀書的人是會發光的

又一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獎了。

去年得主是男作家,有人便斷言今年必然女作家。

好傢伙,還真是!

法國女作家安妮·埃爾諾榮膺2022年諾貝爾文學獎。

心思難測、冷漠孤僻,這個“百歲老人”怎麼就霸榜熱搜?

去年,埃爾諾的代表作《事件》改編成電影《正發生》,由法國女導演奧黛麗·迪萬執導,獲得第78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

心思難測、冷漠孤僻,這個“百歲老人”怎麼就霸榜熱搜?

她的作品,在法國早已家喻戶曉。

以自傳體聞名於世的埃爾諾,早年已獲得多項法國文學大獎,2021年獲得英國皇家文學學會國際作家終身榮譽獎。

從1974年開始創作的埃爾諾,以自傳體小說《空衣櫥》一戰成名,目前已出版了約15部作品,代表作有《位置》、《悠悠歲月》、《一個女人》、《單純的激情》、《恥辱》、《事件》、《佔領》等,退休後的她還在繼續寫作。

早年她也曾想創作虛構的小說內容,可後來,事實證明,她更擅長寫自傳型別的文字。

埃爾諾以其親身經歷為創作源泉,把法國社會圖景展現得淋漓極致,她將自己的作品描述為“介於文學、社會學和歷史之間”。

評論界將其作品視作一種“社會自傳”。

她的作品記錄了她父母的社會進步,她的青少年時期,她的婚姻,她與一個東歐男人的激情戀情,還有她母親的死亡等等。

尤其是1984年埃爾諾的自傳體小說《位置》,值得一提。

她用極其悲愴蒼涼的筆法,描寫了出身貧寒的父母的經歷:

他們窮極一生,希望自己及下一代擺脫社會最底層的卑賤地位,他們努力著,也痛苦著。

後來,她進入成人期,遠離父母原籍,彷彿完成了身份的突破,可似乎一切並沒有理想的那麼完美。

法國評論家說,這部小說再現法國當代不同社會階層的巨大差別。

本次埃爾諾獲獎,她的作品勢必會有更多中文版面世,屆時書友們可以一覽風華。

只不過,這一次,人們喜聞樂道的村上春樹和餘華又陪跑了。

不冤,因為這就是諾貝爾文學獎的本質,今天咱們可以好好聊一下這個100多歲的獎項。

歐洲人拿獎的接力賽

1901年,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是法國詩人普呂多姆。

此後十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一直就是在歐洲各國擊鼓傳花。

法國、英國、德國、瑞典、挪威、西班牙、波蘭、比利時……

直到1913年,詩人泰戈爾獲得該獎,終於讓諾貝爾文學獎在地理上走出了歐洲。

注意,僅僅是地理上,因為那時候泰戈爾所屬的印度是英屬印度。

心思難測、冷漠孤僻,這個“百歲老人”怎麼就霸榜熱搜?

那時候的諾貝爾文學獎還不帶歐洲以外的國家玩,就連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學也不入他們的法眼。

瑞典著名漢學家高本漢都打抱不平,抱怨說:“中國文字像貴婦,而西方文字像賤婢。”他的後半輩子都一直在研究漢語。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該獎停頒。

第二年開始,歐洲各國繼續擊鼓傳花。

這擊鼓傳花當然也不是划水,英國著名戲劇家蕭伯納也是那時候的諾獎得主。

直到1930年,諾貝爾文學獎第一次到了美洲,美國作家辛克萊·劉易斯獲獎。

此後十年,美國作家獲獎越發頻繁,1936年的尤金·奧尼爾,還有1938年的賽珍珠。

必須多聊幾句賽珍珠,她是美國人,在中國生活了四十多年,比許多外國人更瞭解當時的中國大地。

她的代表作《大地》正是描寫了中國人對土地的款款深情,後來這部小說還被改編成了好萊塢電影。

心思難測、冷漠孤僻,這個“百歲老人”怎麼就霸榜熱搜?

那時候,有傳聞魯迅和諾獎擦肩而過。

傳聞說,諾貝爾獎評委會曾徵詢意見,魯迅則拒絕獲獎。

此係謠言,因為評委會不可能徵詢一個作家要不要拿獎。

而且,那時候魯迅的作品尚未被大規模翻譯到歐洲,評委會更不可能看著漢語作品來評獎。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諾貝爾文學獎停頒多年。

1945年,智利女詩人加夫列拉·米斯特拉爾獲得該獎,成為首位獲得該獎的南美作家。

口味多變的諾獎

很多人嘲諷諾貝爾文學獎就像一個口味孤僻的老頭兒,對於大眾喜愛的作家偏偏不屑一顧,比如銷量冠軍村上春樹每年都陪跑。

其實這一百多年來,諾貝爾文學獎也並不是那麼油鹽不進。

許多20世紀偉大的作家都在那個時期受到了褒獎,只是獎項就那麼多而已。

1953年,二戰名人丘吉爾憑藉歷史與傳記的造詣獲獎,引起轟動。

1954年,海明威憑藉《老人與海》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此前一年還獲得了普利策獎。

當時海明威獲獎呼聲極高,他的《永別了,武器》、《太陽照常升起》兩部小說被美國現代圖書館列為“20世紀最偉大的100部英文小說”。

心思難測、冷漠孤僻,這個“百歲老人”怎麼就霸榜熱搜?

1957年,法國作家阿爾貝·加繆獲此殊榮。他的代表作《局外人》《鼠疫》至今仍被奉為現代文學經典,而他那時候還在跟薩特打嘴仗。

心思難測、冷漠孤僻,這個“百歲老人”怎麼就霸榜熱搜?

值得一提的是,1964年,薩特也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但他拒絕受獎。

這不是第一次,他一輩子都拒絕各種獎項。

1965年,前蘇聯作家肖洛霍夫的獲獎,讓人們對諾獎的印象大為改觀。

當時美蘇爭霸,冷戰拉鋸,肖洛霍夫的獲獎至今仍被譽為奇蹟,著實是硬實力獲獎。

他的代表作《靜靜的頓河》早在1931年就被魯迅讚賞。

1968年,日本作家川端康成憑藉代表作《雪國》《伊豆的舞女》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成為首位日本獲獎者。

有傳聞,那年入圍者還有著名作家老舍。

只是老舍在那年不幸去世,諾貝爾獎還沒有把獎頒給已故者的先例,便給了川端康成。

兩年後,與他亦師亦友的三島由紀夫自殺,世人傳聞是由於川端康成率先獲得諾貝爾獎,三島由紀死於妒忌。不多久,川端康成也自殺,傳聞是出於愧疚。

以訛傳訛越發多了,但他們的死,的確是從一座諾貝爾獎開始的。

那時候,諾貝爾文學獎也逐漸開啟“造星”模式。

1969年,塞繆爾·貝克特獲獎,《等待戈多》成為傳世經典劇作。

1982年,南美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憑藉《百年孤獨》斬獲諾貝爾文學獎,之後的《霍亂時期的愛情》也成為經典。

寫在文末

2012年,莫言憑藉《紅高粱》等作品獲得當年的諾貝爾文學獎,轟動全球。

這是第一位獲得該獎的中國作家,作為文明璀璨的泱泱華夏,這座獎盃著實來得有些晚了。

心思難測、冷漠孤僻,這個“百歲老人”怎麼就霸榜熱搜?

但仔細一想,過去一百年裡,近一半時間都是西方國家在擊鼓傳花。

最近十年來,諾貝爾文學獎的口味越發迷了,評獎方向越發冷門,獲獎作家只是在一陣內受到熱捧,之後幾年並未有大動作。

既不造星,又口味乖戾,諾獎彷彿回到了早年的自嗨模式。

每年諾貝爾都有一個賠率榜。不止有村上春樹,還有大家熟悉的餘華、殘雪、閻連科。

大概,只有這些賠率榜常客拿一次獎,才能再度引發關注熱度。

關注熱度畢竟只是社會新聞的需要,諾貝爾文學獎的初衷是為人類發掘優質的文學作品。

如果失去了這份初心,什麼獎都只是繡花枕頭。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