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女科學家孫珍:生命不息,科研事業不止

由 湘湘帶你看社會 發表于 旅遊2022-09-25
簡介透過對南海洋陸邊界的鑽探,孫珍和她的同事們發現,南海的演化歷史有其特殊性,不同於以往的貧岩漿型和地幔柱型分類,而是屬於中間型

佛山南海區有多少個鎮

女科學家孫珍:生命不息,科研事業不止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鋼

圖/受訪者供圖

她,是我國最瞭解深海地質構造的科學家之一。

她,也是我國最懂得如何在深海鑽探的女性。

她,就是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員、我國第一位擔任國際大洋鑽探首席的女性科學家孫珍。

作為我國從事深海地質構造與模擬的權威專家,在求學時,孫珍就與海洋結緣。1997年,還在就讀博士學位的她,開始研究鶯歌海盆地如何形成與演化。20年後,孫珍推動了南海陸緣張-破裂國際大洋鑽探,攻關解決南海陸緣破裂-擴張歷史,為深水油氣勘探提供深部樣品和資料。還負責攻關海底水合物分解與滑坡關係等海洋地質安全難題,為滑坡穩定性評價和水合物資源開發提供支撐。攻關卡脖子技術,研發高精度海底測地裝置,推動海洋尖端裝置研發和技術應用。曾經獲廣東省自然科學一等獎、中科院朱李月華優秀教師獎、廣東省“最美科技工作者”、首屆“中國科學院三八紅旗手”等榮譽。

談到海洋資源,孫珍如數家珍:“盆地會彙集很多有機質,經過長期的埋藏以及地熱的烘烤,就形成了包裹在海洋沉積物中的油氣資源。”在早期,孫珍與我國的石油開採企業合作,為海洋油氣資源勘探提供技術支援。她介紹,以前的海洋石油勘探是在陸架上進行,隨著技術的進步,海油勘探開始往深水海域發展。透過地震探測技術,可知海洋陸坡上的盆地要遠大於陸架,也就意味著蘊藏著更多的資源。

而孫珍的工作職責,就是要幫助石油開採企業瞭解海洋盆地是如何形成的,分析其結構框架的演化對油氣的影響,從而提高海洋石油勘探的成功率。“找油就如同做手術一樣,即使掌握了很多的理論,也未必能夠保證做好手術。是否蘊藏著油氣資源,有著諸多決定因素,是否有斷層、是否有砂岩等。”孫珍說。

“手術”前地質學家也會給盆地“照CT”,常用的“CT”就是利用人造地震波對盆地內部進行成像,也就是採集多道地震剖面。不同組分的地層其速度和密度不同,反射地震波的能力不同,由此,可以獲得精準的地質結構,從而進一步發現有可能蘊藏著油氣資源的地層。

海洋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汪品先曾經說過,我們對南海的歷史只知道後半生,卻對它的前半生知之甚少。

為了更好地瞭解南海的前半生演化歷史,2012年,孫珍報名並牽頭組建了南海陸海變遷鑽探建議書撰寫小組,籌備對南海進行鑽探科考。

2017年,南海鑽探航次得以成行。透過對南海洋陸邊界的鑽探,孫珍和她的同事們發現,南海的演化歷史有其特殊性,不同於以往的貧岩漿型和地幔柱型分類,而是屬於中間型。他們發現,南海陸洋轉換頻寬度不到30公里,且在陸坡以下地殼的底部,存在大範圍的岩漿底侵,整個陸緣從靠近陸地以大斷層控制的貧岩漿型狀態轉化靠近洋盆的岩漿為主的多岩漿型狀態。

“這可能代表了全球多數中間型的破裂程序。”孫珍說,“然而南海比相同條件下的大西洋陸緣,岩漿多出很多倍,因此中國科學家提出南海代表了板塊邊緣的破裂,汪品先院士說‘南海不是小大西洋’”。

“南海三個航次對於揭開南海三個階段演化問題有很大的幫助,同時我們也發現了很多新的問題,譬如我們在鑽探的時候發現很多類似下地殼的物質漏到了地表,以及我們在南海並沒有發現地幔柱熱點,但是擴張脊會被拋棄並在一個新的地方進行擴張,這又是什麼原因?”孫珍說。

基於新的發現,孫珍又提出了要去南海再做一個擴張脊躍遷的課題。

作為一名海洋地質科學家,孫珍認為,最大的樂趣就是不斷地有新發現:“即使前面的99天都在痛苦中度過,但是隻要最後一天有了新的發現,就會特別開心,之前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生命不息,科研事業不止。從事地球科學已經有30餘年,但是孫珍依然保持著對於科學探索的青春般熱情。目前,她又在積極籌備著新的課題——前往馬裡亞納海溝觀測碳迴圈。

她說,海底以下的碳迴圈在量級上是地表的數倍,海洋地質結構中俯衝角度越大,所攜帶的碳含量就越多,返回地表的週期越長,對碳封存的貢獻就越大。因此,她設想去進行地震和電磁觀測,以期瞭解更多海底以下碳迴圈的真相。

編輯:鄭健龍

【來源:金羊網】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