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千年國寶山西應縣木塔傾斜引關注,扭曲變形30年難修繕?專業機構發文迴應

由 上觀新聞 發表于 旅遊2022-09-14
簡介《應縣木塔嚴重傾斜部位及嚴重殘損構件加固方案》實施的試驗面,2017年底暫停以下圖片均為“國家文物局”微信公號 圖對於修繕方案的問題,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應縣木塔專案組方面在文章中認為:現在看來,2007年以前應縣木塔維修加固方案的反覆,

山西木塔為什麼坐東朝西

千年國寶山西應縣木塔傾斜引關注,扭曲變形30年難修繕?專業機構發文迴應

千年國寶應縣木塔扭曲變形傾斜一事引發社會輿論強烈關注。

10月19日,《新華每日電訊》刊髮長文《千年國寶扭曲變形傾斜,修繕方案卻“難產”近30年 別讓“病歪歪”的應縣木塔在議而不決中倒掉》介紹:近千年來,位於山西省朔州市的應縣木塔歷經風雨、地震、戰爭、不當維修,這座世界現存最高大的木結構樓閣式佛塔,已扭曲變形。20世紀90年代初,木塔修繕就正式立項,修繕方案卻“難產”近30年。

千年國寶山西應縣木塔傾斜引關注,扭曲變形30年難修繕?專業機構發文迴應

從外觀看,應縣木塔二層西面屋簷明顯下沉,柱子向內傾斜。新華每日電訊 徐偉 圖

文章援引業內專家的說法:木塔修繕必須持科學慎重態度,不能任其“自生自滅”,相關部門應勇於擔當,形成集中破題的強大合力。

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國家文物局”官方微信公眾號10月20日凌晨刊發了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應縣木塔專案組的長文《峻極神功,永鎮金城——應縣木塔保護回顧與前瞻》,對應縣木塔的維修保護問題做了詳細介紹,並提出了一個遠期維修目標。

文章寫道:1949年後,各級政府對應縣木塔保護均非常重視。1950年,莫宗江先生隨文化部雁北調查團再次調查木塔,在《雁北文物勘查團報告》中留下了對木塔原狀及傾斜變化極為珍貴的記錄文字。1953年,在佛宮寺設定古蹟保養所。1957年,文化部文物管理局回函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同意將應縣木塔修繕列入下一年度古代建築修整所修繕計劃。陳明達先生在營造學社測繪資料及補充勘測、製作模型的基礎上,於1966年出版了《應縣木塔》專著,開闢了中國古代建築設計方法、研究新路徑。

1973年8月,國家文物事業管理局組織楊廷寶先生等多位專家就應縣木塔的區域性傾斜加固問題進行研討,隨後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員會組織實施了規模較大的維修加固工作(1974-1981年),包括加設斜撐、樓板加強、樑柱加箍、外槽木構件油飾等。

1991年,中國文物研究所(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組織北京建築工程學院(北京建築大學)測繪應縣木塔現狀全套圖紙,之後開展了殘損現狀勘察。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後,應縣木塔修繕由山西省負責組織,投入了大量的研究力量與經費支援,山西省古建築保護研究所等十餘家機構完成一系列勘察、測量、研究報告及設計方案。

對於《新華每日電訊》提到的維修方案爭議,上述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應縣木塔專案組長文也做了介紹:2002年6月,應縣木塔修繕保護工程管委會在太原召開了包括7位院士在內40餘位專家參加的應縣木塔修繕保護工程方案評審論證會,會上討論了整體落架大修、上部抬升、鋼架支撐與現狀加固四類方案。落架大修雖然延續傳統修繕做法,但存在舊構件更換過多與變形矯正後難以安裝問題,歷史資訊損失過多;鋼架支撐方案雖然對本體干預較少,但存在思路難以落地的技術問題,同時也是對木塔自身挺立的一種否定。

文章透露:最終上部抬升方案經專家投票佔優,即將儲存較好的上部三層整體抬升,大修調正二層傾斜柱樑框架後再將上部三層整體落回。由於難以確認上部抬升之後能否順利回落到大修後的二層之上,2006年4月,這一方案經深化後,又在國家文物局於朔州召開的“應縣木塔抬升修繕方案評審會”上被專家否定。

在此情況下,加強監測,摸清木塔傾斜發展狀況,開展針對性的現狀搶險加固被大多數專家認可是一條現實可行的保護路線。國家文物局於此次會議後明確了現階段應縣木塔保護監測與研究先行,現狀搶險加固的方針。2007年底,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承擔應縣木塔保護研究專案技術牽頭工作至今。

文章進一步介紹:自2008年開始,經過對傾斜嚴重柱3年多的區域性監測,明確其傾斜在持續發展,2011年5月,國家文物局在京召開監測階段性成果彙報會,要求進一步深化木塔監測資訊的分析研究和木塔現狀的安全評估,在此基礎上,抓緊研究制定有針對性的木塔區域性維修加固方案。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隨即啟動了相應方案編制並在2012年報審, 2014年,國家文物局原則同意《應縣木塔嚴重傾斜部位及嚴重殘損構件加固方案》。實施中經過圖紙深化、試驗性施工,以及專家提議、現場暫停等一系列過程,2017年以來該方案實施正在最佳化之中。

千年國寶山西應縣木塔傾斜引關注,扭曲變形30年難修繕?專業機構發文迴應

《應縣木塔嚴重傾斜部位及嚴重殘損構件加固方案》實施的試驗面,2017年底暫停 以下圖片均為“國家文物局”微信公號 圖

對於修繕方案的問題,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應縣木塔專案組方面在文章中認為:現在看來,2007年以前應縣木塔維修加固方案的反覆,除保護理唸的差異外,主因還是應縣木塔異常複雜,保護修繕難度極大,受限於學科發展水平,基礎研究不足。

千年國寶山西應縣木塔傾斜引關注,扭曲變形30年難修繕?專業機構發文迴應

應縣木塔南立面近景(2011年)

千年國寶山西應縣木塔傾斜引關注,扭曲變形30年難修繕?專業機構發文迴應

應縣木塔南立面近景(2020年)

千年國寶山西應縣木塔傾斜引關注,扭曲變形30年難修繕?專業機構發文迴應

四層明層內槽內景(李鷹攝,2018年)

當時的主要問題是:(1)沒有全面、系統、量化的監測資料;(2)文獻未作系統梳理,未明確木塔二、三層傾斜嚴重的主要原因;(3)古建築木結構分析計算還是沿用現代結構的假定與邊界條件;(4)缺乏準確、細緻、真實反映現狀的測繪圖與勘察成果。一方面,對木塔傾斜現狀及是否持續傾斜,以及傾斜發展的程度,因缺乏監測資料支撐,專家各持己見;另一方面,結構專家與古建築專家一致認為當時採用的結構分析假定與邊界條件不符合古建築木結構實際情況,不信任此種情況下的有限元分析成果,並且也缺乏開展大比例結構試驗的技術、經濟條件;同時,現狀測繪與勘察成果的精細程度也不足以定量判斷構件殘損程度,難以預估落架大修後構件更換量以及歷史資訊的損失程度。

文章介紹:目前來看,國內結構工程學界關注應縣木塔保護的大多數重要機構已經取得共識,能夠較準確反映中國古代多層木結構實際特點的結構分析方法突破在即。

千年國寶山西應縣木塔傾斜引關注,扭曲變形30年難修繕?專業機構發文迴應

結構工程學上木塔分層示意圖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 2012年)

那麼應縣木塔該如何對症治療呢?

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應縣木塔專案組方面表示:前述監測成果表明,應縣木塔二層區域性傾斜非常嚴重且還在持續穩定發展,說明木塔結構並未處於穩定狀態,如遭遇較大地震有區域性失穩(倒塌)的可能性。因此應及時、有效開展應縣木塔保護加固。1990年至今30年以來,伴隨著對應縣木塔研究的深化以及文物保護理唸的嬗變,目睹某些因前期研究不足而倉促開展的不當保護造成的重要文物的損傷,越發凸顯在應縣木塔保護中堅持監測與研究先行,不輕易干預本體的可貴。

專案組提出:“謀定後動”,應縣木塔保護路徑既要“集思廣益”,又不能“築室道謀”。基於多年工作積累與研判,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提出的應縣木塔保護近期目標(2023年前)是:初步開展木塔二層傾斜最嚴重部位現狀支頂加固,完善木塔結構監測體系,完成木塔精細化測繪及資訊留存工作,制定防災預案。力爭3年內提出減緩木塔傾斜嚴重部位傾斜進一步發展的措施,落地實施並初見成效。目前正在開展木塔傾斜嚴重部位區域性足尺模型結構特性與加固措施試驗。

在國家文物局、山西省政府指導下,山西省文物局、朔州市、應縣與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共同推進,2020年7月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應縣木塔工作站揭牌,為應縣木塔保護研究工作提供了現場工作平臺。下一步計劃在此基礎上建設“中國木結構古建築保護研究中心”,組建由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主導、相關研究機構緊密合作、多學科協同研究的工作團隊,在應縣木塔現狀勘察評估、結構特性研究、材性檢測勘探、傳統修建技藝、修繕加固措施、建造歷史沿革、修繕保護理念等多方面全方位開展研究併兼及其他早期古建築。

文章末段提出:2056年,應縣木塔將迎來募建1000年,距今年尚有36年,這期間應縣木塔保護工作擬劃分為2個階段。中期目標及主要工作(2030年前):持續開展結構監測,廣泛深入開展各項基礎性研究,做好木塔資訊全面留存,進一步完善傾斜嚴重部位現狀加固措施,殘損構件現狀修繕,最佳化防災預案。消除一定時期內木塔區域性或整體坍塌風險,為達到遠期目標(即建立在深入研究基礎上的全面修繕)爭取時間。遠期目標(2056年前):在中期全面深入研究基礎上,凝聚修繕理念共識,明確整體修繕思路,適當調正傾斜柱框,全面修繕殘損構件,木塔結構整體上恢復相對較為健康狀態,得以長期儲存、傳承。

欄目主編:秦紅

本文作者:澎湃新聞 嶽懷讓

文字編輯:李林蔚

題圖來源:圖蟲創意

圖片編輯:邵競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