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大禹治水與禹城美食

由 大羅言酒 發表于 旅遊2022-08-05
簡介禹城人向來喜愛並善於飲酒,當地的“禹王亭”酒,因與禹城市區西北處古蹟“禹王亭”(其始建於唐代,清康熙五十年重修,改稱禹王亭,龍山文化遺址)同名,在當地頗有名氣

大禹是禹城人嗎

每天陪你酒話連篇的

大羅言酒

全文字數:1658字

閱讀時間:3

大禹治水與禹城美食

大禹治水,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其中的“三過家門而不入”,“塗山之會”,“鑄造九鼎”更是為民間廣為流傳。傳說大禹用三件寶物(河圖、開山斧、避水劍)治理大河。

大禹治水與禹城美食

這裡的大河不一定是現在的長江和黃河,之後,又根據各地的地形、習俗、物產等,重新將天下規劃為九個州(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幽州、雍州),制定了各州的貢物品種,並建立了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家天下”國家—夏朝。

大禹在治水過程中,很多地方都有留下其足跡,山東省西北部的禹城就是其中之一。禹城市,夏商時屬九州之兗州,周朝封為祝國,春秋戰國時,改稱祝阿,唐朝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更名為禹城,這裡還是龍山文化發祥地之一。

大禹治水與禹城美食

禹城市悠久的歷史,豐厚的文化,造就了當地獨特的美食文化,也因此享有“釀酒之鄉”,“扒雞之城”的美譽。

禹城扒雞

亦稱禹城五香脫骨扒雞,已有200餘年的歷史。它以製作獨特、肉爛脫骨、色鮮味美、肥而不膩等特點而著稱。1750年,禹城縣南營村的李文長,因為製作扒雞時加花椒、大料、小茴香、丁香、桂皮五味調料,所以稱作五香扒雞。

大禹治水與禹城美食

之後隨著製作扒雞的技藝不斷提高,到了1891年,城北月牙灣的王明奎在一次製作扒雞時,睡過了煮雞的規定時間,一覺醒來,鍋中雞已塌陷,一提雞腿,骨肉分離,便見機起名“五香脫骨扒雞”。

後來,王家又先後在濟南、沾化、利津等地開設了扒雞鋪。1910年津浦鐵路通車以後,扒雞鋪發展到30餘家,禹城火車站逐漸添設了“福合居”“祥勝居”“八大處”等扒雞店,當時有“聞香下車,品嚐為快”之說。

大禹治水與禹城美食

房寺燒餅

分為油酥燒餅和鼓囊子燒餅兩種,其製作方法十分講究,從製作到成熟出爐要十數道工序才能製成,其中,烤爐、炭火都有嚴格的要求,爐子要用制特的三合土糊成內膽,不能有開裂和異味,炭火須用木炭(現在已改用真正無煙無味的陽泉炭塊)。

烤制時的火候控制也非常重要,燒餅烤過了發硬,不好吃;烤欠了不熟、不能吃,這些都能影響到燒餅的好壞。製成的燒餅色香誘人、外酥裡嫩,咬上一口,芝麻、酥沫會散落一片,五香氣味四溢,使人回味無窮。具有焦酥、焦黃、五香味、芝麻香等特點。

大禹治水與禹城美食

禹城泡子糕

禹城的“泡子糕”歷史悠久。相傳晚晴時期,其創始人禹城市安仁鎮大盧村的盧學賢與皇商張某共同做糯米生意。期間,盧學賢自己動手將糯米作成各種各樣的小食品。這其中,一種像“泡”狀的食品香脆可口,深得人們喜愛,故取名曰“泡子糕”。

泡子糕是用米粉(江米或黃米)、糖稀、生油配製而成,製作時先炸泡子糕。將米放入30度溫水中,泡至用手捻碎而不粘為宜,撈出晾乾,粉碎成麵糰,入鍋加熱攪拌,熬成稠糊狀和糖稀一併倒入合面機,再加麵粉合成麵糰,用軸擀成厚約5毫米的長方形,用刀切成多層面片,炸呈杏黃色為止。

大禹治水與禹城美食

第二道工序是鋪糕。鋪糕即是用糖稀熬好漿子,再加適量香精、桂花醬,後將糕泡子入鍋攪拌,隨澆漿子調勻倒入熟面,再把攪好的糕泡子倒在案子上攤勻,上面鋪一層白糖皮,撒上青紅絲,蓋紙軋實,切成塊即成。其特點是香甜酥口。

另外,傻小二棒仔鴨、蔥燒蹄筋、沙河辛西瓜等,都是頗具當地特色的美食。

大禹治水與禹城美食

禹城人向來喜愛並善於飲酒,當地的“禹王亭”酒,因與禹城市區西北處古蹟“禹王亭”(其始建於唐代,清康熙五十年重修,改稱禹王亭,龍山文化遺址)同名,在當地頗有名氣。

禹王亭酒廠成立於1948年,其生產的禹王亭酒清亮透明、窖香濃郁、回甜尾淨、純和適口、餘味悠長。在歷史上曾被評為山東十大名酒之一。另外,在禹城的眾多酒文化裡,“湊局”與“趕場”應該是禹城很多人都熟悉或親身經歷過的,也是最有意思的。

大禹治水與禹城美食

湊局:就是拼湊飯局,一個人要組織一桌酒席,總要找幾個“志同道合”的,就需要組織者“湊一桌”。有時,到開席時間了,人數太少,組織者就覺得喝著不帶勁,還得臨時排程增援,把人數湊齊,人數齊喝著才有意思。

趕場:就是在同一時間要他去吃飯的“場”有好幾個,不便推脫,就先參加其中一桌,喝上一會兒再到另外一桌。

大禹治水與禹城美食

最後,大禹作為一位出身百越族群北上中原發展的部落聯盟領袖,一位農業社會的領袖人物,他在治水,發展生產,建立國家制度等方面做出的卓越功績,都是值得我們感激與崇敬的。

*本文圖片部分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大禹治水與禹城美食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