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寧夏的黃河,鑄就塞上江南美名

由 西北彭導遊 發表于 旅遊2022-07-27
簡介這一段我們也可以分為進入寧夏前和進入寧夏後進入寧夏前,黃河從雪域高原流淌而下,絕大多數的地形都是峽谷地帶,只有在一些寬闊的河谷才有人類引黃灌溉形成的一塊塊綠洲,可以參照蘭州

寧夏平原河套平原的灌溉水源是哪裡的水

中華母親河——黃河,發源於青海的巴顏喀拉山,先上圖

寧夏的黃河,鑄就塞上江南美名

奔騰5464公里,流經九個省區,最後在山東入海。

這九個省區分別是: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山西、陝西、河南和山東

其中寧夏的黃河僅僅只有397公里。

恰恰是這短短的397公里,從古至今卻有一個響亮的名字

塞上江南

寧夏的黃河,鑄就塞上江南美名

在黃河沿線,有一句話,叫做“黃河百害,唯富一套,天下的黃河富寧夏”

作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為何這樣偏愛寧夏呢?

我們先來看看黃河的上游和下游情況

按照劃分,從黃河源頭起到內蒙古自治區托克托縣的河口鎮為上游,河道長3471。6公里,流域面積42。8萬平方公里,佔全河流域面積的53。8%。

這一段我們也可以分為進入寧夏前和進入寧夏後

進入寧夏前,黃河從雪域高原流淌而下,絕大多數的地形都是峽谷地帶,只有在一些寬闊的河谷才有人類引黃灌溉形成的一塊塊綠洲,可以參照蘭州。

寧夏的黃河,鑄就塞上江南美名

兩山夾一河的地貌在黃河上游的很多城市中上演,城市的發展也受到了地形的限制,城市的空間也就越拉越長,蘭州拉麵在這裡形成也就不難理解了。

再往上走,峽谷更加陡峭,壁立千仞,黃河奔騰而過,卻留不下一片雲彩。當然在尖扎、化隆、貴德一些開闊的河谷地帶還是有河湟谷地這樣的富饒地區,但也僅僅如此。

寧夏的黃河,鑄就塞上江南美名

而黃河從黑山峽進入寧夏,一馬平川的衛寧平原,讓黃河的視野豁然開朗。受到山勢的阻隔,黃河一路北上,這一路就是黃河“幾”字型的一撇,更是享譽華夏的河套平原。寧夏平原就屬於河套平原的西套。

寧夏的黃河,鑄就塞上江南美名

再來看看黃河中下游地區,

從河口鎮到河南的孟津,是黃河的中游,全長1200公里,這一段的黃河流經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黃土高原,而黃土地貌的特點是千溝萬壑,意思就是一下雨,鬆軟的黃土就被沖刷成一條條深溝,那衝出來的黃土,順著一道道小河匯入黃河,形成了今天看到的“一碗黃河水、半碗黃河沙”的Yellow River

從河南的孟津在到入海口,是黃河的下游,黃河每年會攜帶十六億噸的泥沙,其中四分之一留在了下游,剩下的搬運到了入海口。那這四億噸的泥沙不斷的堆積,使得下游的河床越來越高,形成了黃河河床底部比下游城市的高層建築還要高的“地上懸河”。當黃河豐水期,加上黃河堤壩無法承載時,黃河水從天而降。難怪唐代大詩人李白寫到“黃河之水天上來”。我們用在這裡是一種調侃,但真正等黃河決口的時候,就沒有這麼詩情畫意了。

更有甚,在歷史上還有為了戰爭、政治等原因的人為決口,更讓下游百姓飽嘗黃河氾濫之苦果。因此歷史上也有黃河“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的說法。

黃河的改道頻率和範圍也是世界上最有名的,從天津的海河到江蘇的淮河,這一廣大的範圍都曾經是黃河改道的區域,就說這黃河到底有多“皮”吧。

直到新中國解放,下游人民都在為黃河發愁。

如何降低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讓黃河的泥沙減少,如何防止黃河決口、氾濫,如何治理黃河下游的土地鹽鹼化,下游人民傾其所有,一代又一代的人付出了自己的青春,甚至是生命!說到這裡,你是不是想起了一個人?

他就是蘭考縣委書記——焦裕祿

寧夏的黃河,鑄就塞上江南美名

看完這些,你是不是就能瞭解一點,黃河雖然是母親,但是這個媽媽帶給我們的愛和懲罰是一樣多的。

可是在寧夏,情況就不一樣了

自秦始皇派蒙恬北擊匈奴開始,他就謀劃著如何利用這片水草豐美之地。

先起個好聽的名字——朔方

然後讓太子扶蘇一起幫忙,在青銅峽黃河處開鑿了第一條引黃渠——秦渠。

雖然後面秦大亂,這塊土地再次被匈奴人給佔領,但是西部大開發的種子就此種下,直到一百年後的漢武帝,派衛青重新佔領河南地,也就是今天的寧夏平原,重置朔方,並在秦渠的基礎上,又挖了漢渠、漢延渠、光祿渠等幾條引黃渠。經兩漢四百年的經營,寧夏已初具塞上江南的模樣。

漢末,天下大亂,待到北魏統一北方後,刁雍再次來到寧夏,在當時的薄谷律鎮也就是今天的青銅峽,重新疏通了荒廢許久的引黃灌溉渠,寧夏平原重新煥發生機,並迅速成為祖國西北方重要的糧食基地。

到了唐,寧夏已經無法再低調,非著名詩人韋蟾在非著名詩篇《送盧潘尚書之靈武》中寫道“賀蘭山下果園成,塞北江南舊有名”一下子讓寧夏成為了網紅打卡地。

唐太宗來過,在這裡受到少數民族的擁戴,成為“天可汗”

王維來過,寫下了“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賈島來過,寫下了“賀蘭山頂草,時動卷帆風”

北宋的范仲淹沒有來成,寫下了“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還有明代的張居正,“一聲羌笛吹關柳,萬卒雕戈擁賀蘭”

等等。

寧夏的黃河,鑄就塞上江南美名

因為黃河的哺育,寧夏成為了中原農耕文化和塞外遊牧文化爭奪的焦點,才有瞭如此多的邊塞詩篇。

如今,黃河已經在國家和地方政府的多重治理下,慢慢的平靜了下來,澆灌著沿黃一線的千頃良田,萬畝沃土。

但在我心中寧夏的黃河依舊是最美的

寧夏的黃河,鑄就塞上江南美名

寧夏的黃河,鑄就塞上江南美名

寧夏的黃河,鑄就塞上江南美名

寧夏的黃河,鑄就塞上江南美名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