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隋煬帝的另一面:大搞建設,沒空修自己陵墓

由 趣史研究社 發表于 旅遊2022-07-26
簡介和小小的洛陽城不同,大運河的修建不是一蹴而就的,即使是楊廣這樣心狠手辣、完全不體恤百姓的皇帝也用了足足七年時間才完成從杭州到洛陽的運河修建

書法福如東海怎樣寫

帝王陵墓一向是華麗奢靡的代名詞,無論是聖賢明君還是昏聵之主,都會把修墳列為王朝大事。因為古人堅信只要修建龐大的地下帝國,就可以繼續在陰間享受皇家待遇,富貴萬年。

修建一座完備的帝陵往往曠日持久,因此不少統治者在登基之後就開始籌備。但有一位知名君主卻從頭到尾都沒有給自己修陵,以至於死後只能葬於草莽。他就是網際網路時代被譽為“千古一帝”的隋煬帝楊廣。

當然這裡不是褒義,而是指千古第一敗家子。楊廣是一個窮奢極欲,暴虐無道的封建帝王,在位期間連續開啟三項絕代工程。無論是修建東都、開鑿大運河還是三伐高句麗,都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

為什麼到了修陵這件事上,熱衷大搞建設的楊廣卻一點都不積極呢?背後隱藏了怎樣的真相?

隋煬帝的另一面:大搞建設,沒空修自己陵墓

修建東都、踐行兩京制

在過往的影視劇裡,楊廣的形象可謂差到極致,驕奢淫逸、昏庸無能是他身上最鮮明的標籤。生活在他治下的百姓全部苦不堪言、慘無人道。

公平公正地講,楊廣確實是世所罕見的暴戾君主,但說他昏庸無能則是徹底的無稽之談。

《隋書》中對楊廣有這樣的評價:

“好學,善屬文,深沉嚴重,朝野屬望”。

他頗具詩詞才華,書法文章都是當時一絕;而且楊廣的軍功戰事也不差,開皇八年隋朝滅亡南陳,完成了全國一統,當時的統軍元帥就是楊廣。

不過要說隋煬帝最熱衷的事情,那肯定是大興土木、建設工程,這也是他十三年就敗光楊堅豐厚遺產的關鍵。

隋煬帝的另一面:大搞建設,沒空修自己陵墓

楊廣

楊廣即位後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興修東都洛陽,根據史料統計,為了這個新都,楊廣每月徵發民夫超過兩百萬人。

短短十個月,一座全新的洛陽城就修建完畢,隋朝正式有了兩個首都。

需要注意的是,隋煬帝修建的洛陽只是短垣,規模其實並不大,而且沒有外城。後世熟悉的古都洛陽是在武則天時期才正式修建完畢的,楊廣只是起了個頭。

興修洛陽,給隋朝的百姓帶來了巨大的苦難,很多人因此生死魂滅,無數家庭徹底敗亡。但它卻為後世開啟了一個統治國家的新思路,那就是兩京制。

從隋朝以後,歷代大一統王朝都會興建兩個首都,唐朝是長安和洛陽,宋朝是汴梁和洛陽,元朝是大都燕京和上都開平,明朝是北京和南京,而清朝則是北京和盛京。

隋煬帝的另一面:大搞建設,沒空修自己陵墓

洛陽

兩京制對統治國家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在隋朝之前,很多大一統王朝的全國影響力都有明顯不足,他們的施政範圍往往侷限於都城周邊。因為古代沒有便捷的陸路交通,從南方傳遞訊息到首都長安,路上要耗費太多時間。

而實行兩京制以後,朝廷實際控制的區域就會有一個顯著提升,政務交流效率也會大大提高。而且兩京制可以有效分攤權力,實現異論相攪,從而避免出現一家獨大,對鞏固皇權也頗有好處。

事實上,楊廣之所以會修建洛陽,就是為了避開勢力龐大的關隴貴族,從而更好地掌控朝堂。

隋煬帝的另一面:大搞建設,沒空修自己陵墓

楊廣劇照

開鑿運河,利在千秋

除了興建洛陽,楊廣任內另一個震古爍今的大工程就是開鑿大運河。可以說,隋朝的滅亡和它有脫不開的關係。

和小小的洛陽城不同,大運河的修建不是一蹴而就的,即使是楊廣這樣心狠手辣、完全不體恤百姓的皇帝也用了足足七年時間才完成從杭州到洛陽的運河修建。

根據史料的記載,為了修建這條長達1700公里的大運河,楊廣一共使用了超過一億五千萬的人工。

按照當時的戶口計算,這個工程量意味著每一戶家庭都要出人去修建運河,工期至少20天以上。

後世評價隋朝大運河可以輕描淡寫地說出“罪在當下,利在千秋”的褒獎之詞。但是對當時的百姓而言,大運河就是實打實的吃人魔窟。

隋煬帝的另一面:大搞建設,沒空修自己陵墓

大運河

根據不完全統計,大運河僅僅在修築期間,就有超過25萬的民夫殞命,致殘致傷者更是不計其數。

當然,楊廣修建大運河確實是有極強戰略眼光的,他的初衷是為了加強對南方的統治。古代路上交通不便,有了運河勾連,江南的一舉一動就都在東都洛陽的掌控範圍內。

而且伴隨著南方土地的不斷開墾,中國的產糧區逐漸發生了轉移,江南諸郡的土地肥沃開闊,能提供更多的稻米。透過運河建立聯絡後,運糧會變得更加方便。

後世大名鼎鼎的京杭大運河,就是在隋朝運河的基礎上拓建的,只是把終點延伸到北京。

隋煬帝的另一面:大搞建設,沒空修自己陵墓

修建大運河

不過隋朝當時修建的運河存在很多問題,更多是作為軍事功能使用的。真正實現貨物傳遞和糧食運輸,還是在後世宋、元反覆修繕和挖掘之後。不

過這也不能抹殺隋朝大運河的歷史價值,它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最偉大水利工程。

晚唐著名詩人皮日休曾作詩力贊大運河,他在這首《汴河懷古》裡寫道: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不少人因此詩過分抬高了楊廣,覺得他有不遜於大禹的功勞,卻忽略了一個前提——“若無水殿龍舟事”。

真實的歷史沒有如果,楊廣在運河修成後確實多次乘船巡遊江南,耗盡民脂民膏。

他雖然有著濟世安邦的遠見和極強的戰略眼光,但他荒唐的作為卻拉低了這種遠見,依然是草菅人命的暴君。

隋煬帝的另一面:大搞建設,沒空修自己陵墓

大運河

三徵高句麗,身死國滅

其實皮日休只是個普通文人,他對歷史的解讀未必正確。

隋朝滅亡有大運河的因素,但它並不是關鍵。隋煬帝三徵高句麗才是勞民傷財,敗家亡國之舉。

征討高句麗是楊廣優秀戰略眼光的體現,它對中原王朝的威脅實在不小。為了更好的建設中原,必須儘快把它剷除,否則後果不堪設想。後世李世民和李治也持續討伐高句麗,耗時多年才將其滅絕。

但楊廣本質上是個志大才疏之人,他的戰略眼光雖好,但是執行能力卻排在倒數。公元612年,隋煬帝集結一百一十三萬士兵討伐高句麗,是堪比徽欽二帝的極致昏招。

隋煬帝的另一面:大搞建設,沒空修自己陵墓

楊廣劇照

因為高句麗距離隋都洛陽實在太遠了,古代的運輸極為不便,距離超過1000裡,後勤壓力會變得極大。所以正常應該是派精兵強將去討伐,必須嚴格控制出兵數量。

而楊廣選擇了超過百萬的軍隊和多達300萬的民夫出征,直接壓垮了脆弱的後勤。一行人還沒到高句麗邊境,糧食就已經吃完了。士兵忍飢挨餓之下戰鬥力全無,高句麗以逸待勞,大獲全勝。

此次出征不僅拖垮了北方數省的經濟,還直接給高句麗送上了大量的輜重和奴隸,讓後者的實力大幅加強。

從此高句麗稱雄於東北,頻繁騷擾隋朝邊境,無數百姓因此家破人亡,淪為外族奴隸。

隋煬帝的另一面:大搞建設,沒空修自己陵墓

楊廣劇照

軍事征伐講究一鼓作氣,否則便是再而衰三而竭。興師動眾的第一次征討失敗,後續自然更難建功。但楊廣並不信邪,剛愎自用的他接連發動了第二次和第三次征討,全部鎩羽而歸。

至此,北方經濟徹底崩盤,連年服役讓所有百姓都活不下去了,只能選擇揭竿而起。短短的幾年裡,農民起義的熊熊之火就燃燒了整個北境中國。

楊廣只能選擇避禍江都,他瞬間從一個無限自信的人變成了失落頹唐的憂鬱中年人,把所有的朝堂大事都拋到一邊。有道是“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領頭的皇帝都消沉了,大臣士兵就更是惶惶不可終日,隋朝頓時陷入一片混亂。

為了求得生機,楊廣的親衛隊決定兵行險著,他們闖進宮中,用白綾縊死了皇帝。叛亂髮生後,宮廷一片動盪,沒有人關心楊廣的身後事,最終還是蕭皇后以門板為棺把他草草下葬。

隋煬帝的另一面:大搞建設,沒空修自己陵墓

楊廣劇照

歷史是否冤枉了楊廣

其實楊廣並非不想修墳,而是有兩個客觀因素限制。一方面是他搞的工程建設太多了,已經沒有多餘的民夫去參與陵墓的修建。另一方面,楊廣身強體健,春秋正盛,再等幾年修墳也完全來得及。

可惜天怒人怨之下,他僅僅統治了13年就黯然離場。

影視作品對楊廣的形象過於抹黑了,所以不少人希望能瞭解他的另一面。這是一個聰慧機敏,才氣過人的皇帝,能寫出不遜任何帝王的華表文章。

與此同時,他也是目光長遠的統治者,任內開發的幾個工程都為後世留下了寶貴財富。

隋煬帝的另一面:大搞建設,沒空修自己陵墓

楊廣劇照

但是全面瞭解並不意味著要矯枉過正,楊廣的確不是庸碌無能的帝王,但也絕非睿智有道的明君。

論祖輩蔭庇,天下無出其右者;但是僅僅十三年,他就敗光了隋文帝所有遺澤,把諾大的中國搞到人丁稀薄、民不聊生,絕對是史無前例的敗家子。

網路上不少人把他吹捧為千古一帝,是因為把很多不屬於他的功績強加其身。

比如隋煬帝開創科舉之說就有待商榷,國內對此並未定論,不少權威史學家都認為真正的科舉在唐朝才出現。

楊廣開創的所謂科舉本質上依然是在門閥貴族中選官。史料對此有明確記載,隋朝的科舉是不允許寒門和白丁參加的。

隋煬帝的另一面:大搞建設,沒空修自己陵墓

科舉

而且楊廣在軍事上也並非高瞻遠矚,他攻打高句麗更多是出於私憤。相反,其在位期間一直放任突厥坐大,甚至多有縱容。

而論起對中原的破壞,突厥猶在高句麗之上。

很多人總是喜歡陰謀論,覺得唐朝統治者黑了楊廣。但其實唐朝得國之正遠勝隋朝,完全不必刻意去摸黑,《隋史》已經是對楊廣評價最好的史書了。

去禮遠眾曰煬,好內遠禮曰煬,好內怠政曰煬,肆行勞神曰煬。縱觀楊廣的一生,給他“煬”這個諡號絕對不偏不倚。

隋煬帝的另一面:大搞建設,沒空修自己陵墓

楊廣劇照

結語

評價歷史人物要全面客觀,對他的罪行我們要細細梳理,不放過一條;但是對他的功績也不能避而不談,故意遮掩。

楊廣是一個多面的帝王,絕非簡單的昏庸或者英明就能概括。

他的好大喜功在主觀上確實殘民害理,但在客觀上也做到了“前人栽樹,後人乘涼”,是世所公論的利在千秋。

隋煬帝的另一面:大搞建設,沒空修自己陵墓

楊廣劇照

不過對於全面評價,史學界還有個新角度,那就是不能只從後人的角度去分析,要更多考慮當時的百姓。

後人過譽隋煬帝,是因為他們只在意“利在千秋”,刻意忽視了“罪在當下”。

在無限拔高隋煬帝的時候,不妨想想這個畫面:誓通江南不顧民,十萬男兒葬於塵。可憐隋運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

參考文獻

《中國通史:隋唐五代史》——傅樂成

《隋書·卷三·帝紀第三》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