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此人堪稱歷史上的屠夫,有一個明顯缺點,卻被推崇為半個聖人

由 落落視角 發表于 運動2022-06-22
簡介除此之外,在曾國藩的書信中,還有許多其它殘忍的行為,比如對待太平軍的俘虜,“一概剜目凌遲”,《湘軍紀》中還有這樣的記載,“重陽戰鬥擒獲七十餘人”,皆備殺死後,“軍中勇士割人肉生吞

剜目凌遲什麼意思

很多人說,中國歷史上總共出過兩個半聖人,一個是孔子,一個是王陽明,還有半個是曾國藩。前兩個人被譽為聖人的原因很好理解,但曾國藩為何僅僅被譽為“半個聖人”呢?對此,很多人的解釋是,無論孔子還是王陽明,在傳道授業解惑的過程中都形成了自己的理論體系,唯獨曾國藩,在這一反面稍微欠缺,所以不被承認。

這個理由固然有他的道理在,但如果站在更高的角度看,曾國藩之所以被稱作半個聖人,恐怕還有一個更加明顯乃至致命的缺點。自古以來,文人所注重的聖人的評判標準是“立功、立德、立言”,在這一方面,孔子、王陽明的作為自然當之無愧,尤其是王陽明,更是幾千年以來的第一人。對曾國藩來說,鎮壓太平天國是立功,出世哲學為立言,但就立德來說,卻欠缺很大,甚至不客氣的說,曾國藩在這方面可以被稱作是歷史上的大屠夫!

此人堪稱歷史上的屠夫,有一個明顯缺點,卻被推崇為半個聖人

解放之後,文化部門在民間徵集關於太平天國的史料,找到曾家,希望後者可以提供幫助,但對此曾家後人卻推三阻四,屢屢不肯出示。協商三番五次後,才終於拿出當年李秀成的供狀手稿(原稿),相關專家發現,手稿固然是真的,但其中多處重大歷史事件卻均有塗改!結合曾國藩的書信,許多那個時候的真正史實也開始浮現在世人的面前。

迴歸到曾國藩的書信,不可否認,曾國藩的信中確實存在很多為人處事的智慧以及警示恆言,但與此同時,也不止一次出現過大殺四方的言論,很多無辜軍民,正是因為他的一句話一夜喪生。咸豐十一年(1861年),曾國荃攻打安慶的時候,就曾經單獨收到曾國藩的書信,其中一句是:克城以多殺為妥,不可假仁慈而誤大事。言外之意,攻破城池後,殺得越多越好。因為這一封信,安慶2萬多太平軍無論投降與否,都被殘忍殺害。

此人堪稱歷史上的屠夫,有一個明顯缺點,卻被推崇為半個聖人

同樣的情況,在南京被圍困之後也上演過。當時基於數日的圍困,城內饑荒嚴重,李秀成乞饒,希望湘軍可以放城內老幼婦孺一條活路,隨後卻換來曾國藩的回覆,稱:城內放出之婦幼,迪庵前在九江一概不收,扔送進城內。一則城內飢餓者多可致內亂。二則恐賊之眷口從此得生也。意思很明顯,圍困自然有圍困的道理。

除此之外,在曾國藩的書信中,還有許多其它殘忍的行為,比如對待太平軍的俘虜,“一概剜目凌遲”,《湘軍紀》中還有這樣的記載,“重陽戰鬥擒獲七十餘人”,皆備殺死後,“軍中勇士割人肉生吞。”

客觀來說,作為一個帶兵打仗的將軍,殺死俘虜就已經很為人所不齒了,而曾國藩,作為朝廷重臣,湘軍的最高指揮者,仍然倡議虐待俘虜,實在讓人難以人。從這一點上來說,曾國藩與真正聖賢的差距仍然不小,固然,對於曾國藩的處世哲學,我們可以仔細品味,但其不擇手段的行為,則應理性審視。

此人堪稱歷史上的屠夫,有一個明顯缺點,卻被推崇為半個聖人

推薦文章